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吃喝玩乐

西藏行走随笔:有一个地方让我词穷

2015年01月29日 17:21    来源:浙江在线    
分享到:    

音乐喷泉映射下的布达拉宫

入藏已是第二天,一直未提笔书写心中的那份窃喜也好,激动也罢,是因为行走在这里,我词穷了。

第一次用目光打量西藏,未免惊喜

以致于手不小心挥舞成一个拳头,却击到了靠窗A座的美女手臂

和许多世间凡夫俗子一样,对陌生的圣地,总会有朝圣般的虔诚。飞机从东南沿海起,一路沿着北纬23.5度以北飞行,经停成都,尚未来得及服下红景天(备注,抗高原反应药物),又一趟飞机把我带上蓝天,飞往高原。

到达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之前,我下意识地往飞机舷窗外望去,虽然躲不过热辣的日光,还是能够分辨出除了太阳金黄之外的另一种颜色,那就是纯白。

飞机在高原上空,似乎数十米之下就是山脉之顶,裸雪裹在山峦,世界似乎宁静于这片纯白。

白塔

这就是西藏的颜色么?第一次用目光打量西藏,总未免惊喜,以致于手不小心挥舞成一个拳头,却击到了靠窗A座的美女手臂上,她却大方的莞尔一笑。

贡噶国际机场与我的想象不尽相同,似乎有些小。群山之间的平地上,这个机场似乎已经具备了运输波音747客机的负荷力,机场很宁静,没有其他城市机场的喧嚣,一出机场,西藏外宣办的同志给我们无一例外地献上了洁白的哈达。

贡噶更像个小镇,偏远于拉萨,明晃晃的日光照射在明晃晃的高原高山上,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近太阳。

拉萨到贡噶的距离,过去,99公里路程,如今,65公里。全因中央财政支持援建的公路建成,一个隧道,我不知其名,隧道前的岗亭,笔挺站立着一位驻守解放军,让寂寞的高原添上了一份庄严。

国旗守望高原

当地人告诉我,沿路的河是拉萨河,河滩上、河面上,停着水鸟,扑棱的翅膀,远山含雪,近处是水,高处蓝天,这样的景色,在我意料之中。

设计过许多次进藏的方式,没有想到第一次是采访名义而来。这次应西藏之约采访改革开放三十年西藏巨变,主题宏大。

经幡经久地插在河滩上,被风吹拂了多少岁月了,颜色藏青、暗红,看上去就有历史。

就在这样惬意的景里入睡了,醒来时,已入拉萨城。

太阳依然是那么烈,头皮发热。视线能及的正北方,就是布达拉宫,只是临近了,心倒不那么兴奋,坦然宁静了许多,这或许是释然。

之前在我心理上渲染放大过的高原反应在我身上未起明显作用,是和这块土地亲近的缘故么。

入住西藏迎宾馆。床头柜上的时钟居然写着2时46分,而此时我手表上的时间是近5时。时间错了么?不是,服务员告诉我,这是拉萨时间。但这里的就餐、作息依然是按照北京时间。

藏味的三轮车

晚宴丰盛,意料之外的惊喜是,除了汤,这里的每道菜几乎都有辣椒,而且辣子是正宗的高原辣椒,嚼一口,辣遍全身,爽可以形容吧。牦牛肉香脆可口,突然想起了篝火上烤得滋滋响的烤牛腿场景。

晚上,一个人背上包,步行5分钟,到了布达拉宫前广场,广场前侧是升旗点,国旗飘在高原上空,守望着布达拉宫,后侧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同样有解放军驻守,广场中央是音乐喷泉。

“欢迎来到拉萨,请把这里当家乡”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民族歌曲和领袖歌谣在广场上空飘扬。广场和布达拉宫下的北京路上,公共汽车、轿车、出租车、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丰富地在马路上飞驰,藏族妇女背着一筐筐藏式服饰、围巾在热情地推销,游客穿着厚厚的羽绒服裹紧了身体,却裹不住脸上的惊喜和好奇表情。

我打上一辆桑塔那出租车,年轻的藏族小伙子用模糊的汉语告诉我,他叫才旺。出租车司机永远是一座城市的眼睛,他告诉我:拉萨变得越来越大了,越来越干净;这里的房价也得5000每平方米了;八廓街的酒吧好多;一个白班弄挣到400元,扣除成本到手一个月也有3000元;这里天黑的晚,白天一起来或许眼前就是一片雪……

热情的才旺把我送回驻地,大致绕主城区一圈,计价器定格在11元。

次日起来,推开窗,不远的山上果然裹满了雪。

转经的人们

一大早来给我室友打点滴的黄医生,是位汉族大妈,虽然出生在陕西,但是生活却一直在拉萨,“其实,真来了拉萨,都会爱上这里的,不愿意走。”

黄医生告诉我,凌晨,拉萨又下了场厚厚的雪。

此时的西藏多个地区都在遭受雪灾,而且是暴风雪!六旬老人都未见过的暴风雪!西藏有气象资料以来强降雪站点最多、范围最广的特大暴风雪!

我们在当地听闻最多的,是西藏自治区党政军民在中央支持下,大力抗击雪灾的报道。

下午,绕着布达拉宫行走,因接下来的采访活动有安排,所以今天并未进去。自西侧起,转经筒沿宫墙一字排开,藏族同胞们虔诚地按顺时针转动每一个经筒。一位叫央珍的老妈妈告诉我,转一次,就是读了遍经文。

进到一家“前站”酸奶吧,这个极富情调的小馆子里,藏族女孩丹珍为我沏了杯青稞酒,米酒般醇香。

这个布达拉宫附近的门面租金需要13万一年,而生意最好的季节是在夏季。丹珍熟练的普通话帮了我大忙,我知道了去色拉寺怎么走。

广场沿街,藏袍、经筒、念珠,然后是标本式的下跪、匍匐虔诚膜拜,神圣而庄重的仪式,让我也生了一份敬意。

北郊3000米处的色拉乌孜山麓下,色拉寺500多年前就伫立在这里,与哲蚌寺、甘丹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三大寺中建成最晚的一座。

宾馆外的雪山

这里也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主寺之一,当地人告诉我,全盛时期有8000僧人在此修行。

晒佛台位于寺院东北方,这里可以鸟瞰整个色拉寺。每年雪顿节,都在这里举行晒佛仪式。印象最深的,是这里藏有的金刚佛像,数目之多,叹为观止。

色拉寺的僧人们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词激烈,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辩论场上的热烈气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只可惜,我的初次造访,未曾领略。

拉萨的天葬台就在色拉寺北后的山上,不过为了尊重当地人的风俗,旅行者最好就此止步。

从色拉寺走出,总会感觉走出了一段历史。

拉萨这座千年古城不乏历史的深邃,也不乏现代,在拉萨百货大楼,我见到可能在任何城市见到的普遍商品,在这里,我挑了副浙江台州产的太阳镜,标价168元,而数百,上千的潮流墨镜在柜台里琳琅满目。

营业员是川妹子小陈,她告诉我,近8个月前的个别极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制造的3?14打砸抢事件仅让拉萨百货大楼停业一天,第二天一切恢复如初。

责任编辑:梁秦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