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主题游

西藏的自然保护区一: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

2015年01月30日 19:30    
分享到:    

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能反映出自然生态系统的真实面目,能为保存野生物种和它们的遗传基因提供有效的保证,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为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而且对本地和周围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循环和提高当地群众的生存环境质量,促进当地农业生态环境逐步向良性循环转化,提高农作物量,减免自然灾害等方面都在不断发挥着人们一般不易注意到的重要作用。对上述野生动物的保护、植物资源的保护主要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来实现的。

从20世纪80年代起,西藏陆续建立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18个,总面积达3819万公顷,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3。国家级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陆地生态系统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大峡谷、珠穆朗玛峰都是西藏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西藏自治区就在珍稀动物栖息地、繁殖区划定禁猎区。1982-1985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先后批准建立墨脱、察隅、波密岗乡、林芝巴结、聂拉木樟木沟、吉隆江村、珠穆朗玛峰等7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墨脱自然保护区和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又批准建立了羌塘、申扎、芒康盐井、林芝东久、类乌齐长毛岭、林周澎波等6个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的自然保护区。

从保护对象看,西藏的自然保护区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第一类以保护高原特有的高寒自然生态为主,如珠峰、羌塘和申扎自然保护区;第二类以保护具有重要生态学研究价值的典型生态系统为主,以墨脱、察隅、波密岗乡为代表;第三类以保护濒危及珍稀野生动物种类为主,如林周澎波、芒康、林芝东久等保护区;第四类为保护特殊植被类型或珍贵树种,如林芝巴结、吉隆江村等。

西藏境内的自然保护区虽然面积大小不一,类型各异,各具特色,但它们都有着重要的环境保护与科学研究意义,兼有登山探险、旅游观光等价值,是西藏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

世界最高的自然保护区

位于中国西藏南部与尼泊尔边界附近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藏族人民敬畏地把她称之为“女神”。以珠穆朗玛峰为中心,在中方一侧有一片总面积约三点八万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区。珠峰自然保护区最早成立于1988年,1994年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曲是世界上最高的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在4800米以上。该保护区涉及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定日、吉隆、定结和聂拉木四个县,珠穆朗玛峰就座落在定日县境内。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包括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在内的5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冰雪覆盖面积在27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保护区内共有高等植物2348种、哺乳动物53种、鸟类206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动物6种、鱼类10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分别有33种和10种。

保护区大部分位于珠峰北坡,地面海拔大多在4000-5000米,属于温凉半干旱的大陆性高原气候,仅在南部的樟木、陈塘等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气候较湿热。区内南北地热的巨大高差和气候的迥然大异,使这里既有大面积的高山草原与灌丛草甸等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高山冰川、冰塔林等,又有冷杉、云杉、铁杉等温带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多种森林生态系统,内中除有喜马拉雅长叶松、长叶云杉和喜马拉雅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外,还栖息着长尾叶猴、熊猴、塔尔羊、金钱豹、雪豹、棕尾雉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区内发现的吉隆三趾马动物群化石、高山栎古植物化石与孢子花粉组成,表明这里在晚第三纪以来迅速上升以及相伴而发生的气候与生物界的急剧演变,是研究西藏高原隆起及其古地理环境变迁的理想场所。

区内还耸立着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希夏邦马峰(8012米)、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83米)等,成为各国登山健儿攀登探险的理想之地。目前拉萨到加德满都的中尼国际公路贯穿全保护区,为保护区的建设与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涉及定日、聂拉木、吉隆和定结县,这里生活着8万农牧民,民族以藏族为主,还有少数尼泊尔移民和汉族(多为18世纪留守边关的清军后裔)。过去,当地居民采掘草皮作燃料,滥砍乱伐现象严重。1988年10月保护区成立后,制定出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战略,对区内垃圾清理划定了现任范围:居民生活垃圾由各乡村分派专门环保人员负责,海拔5000至6000米之间的区域由保护区清扫,海拔6000米以上区域则由登山协会负责处理。

为在保护珠峰地区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发展生产,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珠峰自然保护区成功地与一些国际组织和民间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由美国新一代基金会资助的“潘得巴”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潘得巴”在藏语里是乡村福利院的意思。该项目的目的是在为保护区内的广大农牧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同时还为农牧民提供创收途径,让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到保护行列中来。

除了“潘得巴”项目之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美国关心世界组织(WORLDCONCERN)等也与珠峰保护局合作,在珠峰地区开展发展项目。

经过十年的努力,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动物的数量种群明显增多。在从定日县城前往珠峰登山大本营的路上,常能遇到成群的藏羚羊,还有雪豹、獐子、猞猁、黑颈鹤、藏野驴、盘羊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现在保护区内基本没有滥砍乱伐和偷猎现象。只是由于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增多,当地群众的农作物及家畜却开始受到一定的威胁。

据定日珠峰自然保护局的统计,近几年每年从定日到珠峰旅游登山的人基本上在6000到8000之间,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保护区建立以前,登山旅游者遗留下来的垃圾堆成山一样,但保护区建立以后,他们逐年进行清理,汽车上到海拔5200米就没有路了。对海拔六千米以上的垃圾,他们就组织牦牛工上去清理下来。保护区每星期派人去一次,把珠峰两处大本营的垃圾全部清理下来,焚烧之后挖坑掩埋。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他们每年从珠峰上都要清理下来约60吨的垃圾。近几年,珠峰已经比较干净了。

责任编辑:梁秦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