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人文笔记 > 随笔

痴情的脚步,雪域边防与天地共舞

2015年01月30日 18:00    来源:《西藏文学》杂志    记者 闫峰
分享到:    

题记:在雪域高原工作的军人,人人都走过了一段坎坷的人生路,令他们感到自豪的是,妻子纤弱的双肩支撑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家,而是千万个戍边军人的家。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妻子们用痴情的脚步,踩出了一串串神奇的故事。

2925811925519546037

“妻子”,一提到这个词,在雪域边防的警官们无不显露出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表情。年轻的摇摇头,年长的叹气。这是他们多么想提及而又不愿提起的两个字呀!警官每年两个月的假。可是一次次带着期盼下山,一回回带着失望回归,爱情的红丝线和边防的橄榄绿好像是那样的无缘。而这其中的“鸿沟”是什么呢?是那千里迢迢的遥远?还是那每年一次探亲假的短暂,还是两地分居那难抑的黄昏和黎明,寂寞和躁动?这恐怕只有谈吹过一个班、一个排的“门神”的心中明白,这恐怕就是雪域国门卫士们怕提及“妻子”二字的原因所在……

国门前的守望

“巴拉(藏语意为父亲),快过藏历年了,您家里的酥油还有没有……”,眼前,跟藏族老大爷说话的这位少校警官,是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帕里边防派出所所长贡秋顿珠。2011年年初,他从林芝边防支队被调到帕里边防派出所担任所长职务,他是这个“全国模范边防派出所”的第19任所长。入伍15年来,他先后分别被武警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公安部、公安部边防局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三访四见”先进个人、“全国群众工作标兵”,还先后获得了西藏青年“五四”奖章、西藏道德模范奖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殊荣,5次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然而,每每说到家庭,谈及妻子和女儿,这位铁骨铮铮的边防卫士总是会禁不住叹息流泪。

贡秋顿珠的妻子名叫桑措,是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县派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桑措,藏语的意思是:轻松地生活。她没有享受这样的生活,而高原的风在她脸上刻出深深皱纹,无情的岁月使她失去了青春容颜。她没有抱怨。

2005年的一个炎炎夏日。这个从小就生活在山区的姑娘嫁给了时任林芝边防支队鲁霞边防派出所干事的贡秋顿珠,虽说和丈夫聚少离多,但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欢慰,在乡亲们羡慕的目光中,她感到拥有几分自豪,同时,也带上了崇高而悲壮的色彩。

2008年5月23日,桑措难产,母女性命垂危,手术前,医生气的叫爹骂娘,找不到签字的人,桑措理解自己的丈夫,只是静静地躺在手术室,流下了伤感的泪水。当医生得知这个可怜的女人的丈夫是一位边防军人时,一颗颗激动的心跳动在一起,经过四个多小时的竭力抢救,母女俩才保住了性命。

这是一次感人肺腑的“鹊桥”相会。

古老神话中传说的“鹊桥”架在“银河”上,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而在边防军人的现实生活中,也同样如此。

2010年7月的一天,桑措带着女儿从林芝地区八一镇驱车前往米林县城。可是,当她们在米林边防大队招待所住下以后给贡秋顿珠打电话的时候,才知道当天贡秋顿珠已经带领四名战士到距米林县城约七十公里、海拔4300多米的边境山口德阳拉山口执勤去了。听到丈夫将在德阳拉山口执勤一个多月的消息后,桑措所有的酸甜苦辣刹时涌上心头,泪水慢慢涌上眼眶。当幼小的女儿轻声问:“妈妈,你怎么了”的时候,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一把抱过女儿,放声大哭。

因夏季常常山洪暴发,面对鲁霞河滩,车不能行,人不能过,桑措决定带孩子上山看自己的丈夫,大队领导反复劝阻她:现在最好不要上山,即便去了也只能隔河相望。桑措主意已定,就是站在河对面看一眼丈夫,让丈夫听听孩子的哭声,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宽大的胸怀,她把对丈夫的思念、牵挂仅限于一种“满足”,大队领导电话通知派出所,让贡秋顿珠准备好对讲机在河对岸等待。隔河相望,贡秋顿珠只能望着河岸对面随风飘起的氆氇裙,哪能看清饱经沧桑的妻子的脸面和未曾谋面的女儿。当对讲机传来孩子“哇”的一声哭声时,他心里又一阵激动,将对讲机紧紧地贴在耳边,再也抑制不住,两行泪从他眼角滑落而下。他哭了,他的哭声比对面孩子的哭声还大,在场的人早已眼圈红红,泪如泉涌。

鲁霞河流泪了。

南迹巴瓦峰流泪了。

整个雪域藏东大地流泪了……

情到深处是无言。听到丈夫的哭声,桑措不知说什么好,只一句“我一点儿也不怪你”,道出了凝聚在这位军人妻子奉献之中那屡屡浓郁而苦涩的温情。

滔滔河水吞没了他们的哭声。

朵朵浪花淹没了他们的泪水。

半个小时,他们各自向相反的方向离开了河岸,那绿色的军装、红色的氆氇裙在风中不停地摆动,只是相隔越来越远了。贡秋顿珠望着妻子和女儿渐渐远去的身影,含着愧疚的泪水,举起了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15天的假期在苦苦等待中消逝,桑措要回单位上班了。临走前,丈夫终于完成任务回到了派出所。夫妻俩在电话中相对无言。最后,桑措抽抽噎噎地哀求说:“顿珠,早点转业吧!我没别的要求,只希望我们能像常人一样过日子……”

贡秋顿珠一直沉默着,良久,他对妻子说:“桑措,我给你唱首歌吧。”于是,话筒里响起了《说句心里话》的歌声。唱着唱着,夫妻俩忍不住在电话里放声大哭起来……

2011年9月,贡秋顿珠被调到帕里边防派出所工作以后,桑措带着三岁的女儿到帕里边防派出所看望丈夫,看到熟悉的丈夫和几个官兵,个个如同暗红色的山一样,嘴唇干裂,蔬菜到了山上变成了干草,她眼睛湿润了,才知道在这里生活的丈夫是这样过的。

“谁让他愿意留在这里,我又爱着他呢,我们一起承担吧。”桑措和丈夫一起去爬派出所前面的卓木拉日峰,这里有历任官兵刻下的名字和戍守边疆的誓言,贡秋顿珠找到了自己的名字。他说,当兵这么多年,最难过的一关就是寂寞。不知有多少次,他一个人顶着狂风,在卓木拉日峰下放声大吼,狂风很快淹没了他的声音。

贡秋顿珠带着桑措去拜访他的“干妈”德吉老阿妈。71岁的德吉老阿妈的家是距离派出所最近的一户。

“阿玛拉(藏语意为妈妈),这是您的干儿媳妇。”德吉老阿妈紧紧握着桑措的手,对贡秋顿珠夸个不停。老人说:“姑娘,嫁给我这个干儿子可真是委屈你了,一年到头你们都见不上几面呀。”老人的一席话,说的桑措心里酸酸的。

临近中午,桑措把自己给官兵们准备的午餐端了上来。大家刚动筷子,贡秋顿珠突然接到报警电话:辖区一家酒吧内发生了打架斗殴事件!放下电话,贡秋顿珠带上一名干事和另外两名战士开上车立即出警。“我本以为战士的工作就是戍边,没想到还管这么多事。”桑措的心在思索着。

在那里,她原打算多住几日,但可怜的女儿哪能经受这种考验,每天要哭十几次。她需要的不是爸爸,而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氧气。就这样,在帕里镇呆了15天,孩子在镇卫生院打了14天吊针,这位刚强的父亲再也不忍心让自己的女儿品尝这种痛苦,便让母女俩做地方卡车返回。

他常常对妻子说:“生病是富贵人家的事,你跟着凑什么热闹。”而作为一名妻子、母亲,在她的生活中千难万难,而最难的要属生病时丈夫不在身边。

2012年2月,桑措打电话对贡秋顿珠说,女儿生病住院,让他回来照料一下。贡秋顿珠握着话筒,哽咽了半天……女儿生病住院达40多天,全靠妻子一人照看,日夜操劳的她终于累垮了,也住进了医院。此时,他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到妻子和女儿身边,尽一个丈夫、父亲应尽的责任。但是,他想到眼下正是派出所工作繁忙的时期,一旦自己请假回家,所里的工作就要受到影响。他想到此,便拿起电话,对妻子说:“不能因为家里有困难,而让帕里边防派出所几十年树起的光辉旗帜在我手里倒下。”他没有向领导请假,继续他光辉而神圣的边防事业……这一切,妻子全部装在自己的心里,挑在肩上,挑着丈夫,挑着孩子,挑着计不清的油盐酱醋,酸甜苦辣,匆匆忙忙,无休无止。

面对不理解的亲朋好友,桑措总是坚定从容地说:“作为妻子,我应该义无反顾地成为丈夫坚强的后盾。”一句平常话,却包含了她对丈夫的深深理解和无限深情。

是的,贡秋顿珠也许不属于妻子、女儿,但他永远属于战士,战士在他面前高于一切。2011年冬天,新战士韩彪患上了阑尾炎,需要动手术,住进了日喀则地区人民医院。贡秋顿珠为了能常常去看望他,竟先后往返十几趟,近千公里。只有战士才能感受到这千里路上的万般情……

“常在外少在家,两头都牵挂。”这是大多数边防军人共同的特点。当我在帕里镇见到贡秋顿珠时,他已经上山待了四个多月。

“作为边防战士,我时时刻刻履行着守护边疆的职责,无愧于心。但作为丈夫,我却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心中有愧啊!”夜幕下,贡秋顿珠歉疚地说。

月光下的思念

她久久地伫立在门前的路旁,痴痴地望着月亮和月光下面那条通往天边的泛着银光的雪路,心里涌出的是苦涩的苍凉。

月儿圆了,依然是那么明亮。四周是肃穆的雪山,万籁俱寂。

“白珍,白珍……”

党白珍听到一声呼唤,这声音很熟又很生,很近又很远,好像是来自脚下的路上,又好像是来自天上的月亮。

“旦增,是你吗,你在哪里?”党白珍试图要寻找那个音声,可回应她的却是无言的寂静。

党白珍知道自己产生了幻觉,她最近常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沉浸在幻想中的感觉很好,可回到现实中来却是更大的痛苦。

她极力从幻觉中挣脱出来,站在雪山之上,站在痛苦之中,站在夜的中央,悄悄地向月亮倾诉。

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明月之夜,在那棵相思树下,他们默默地相爱了,他们是青梅竹马,自由恋爱,她相信是月亮在他们两颗相爱的心上栓了一根扯不断的红线。后来,他们结婚了,她十分荣耀地成了军人的妻子。

婚后的那个中秋夜,她独自来到他们曾经约会的那棵相思树下,和远在“天边边”的丈夫“约会”,听月亮捎来的情话。那是何等浪漫的一次月下相会啊!丈夫打电话对她说:“白珍,八月十五快到了,这是一个象征团圆的日子,好想你哟!可惜今年我们不能手挽手地拜月了。我们约个时间,晚上十点半,月到中天的时候,你到我们一起去过的那棵相思树下等着,我让月亮给你捎去几句悄悄话,你要仔细听噢……”相爱的心是那样虔诚,那一夜,她早早地来到他们相约的那棵相思树下,眼睛直盯着月亮,生怕它被云遮了,被天狗吃了。她相信那一刻,他也在“天边边”看月亮,那月亮上肯定有他的眼睛。她真的看到了,也真的听到了,不是用眼睛和耳朵,而是用思念和心灵。这也许是世间最浪漫的情人约会了,每个月圆的日子,相思树下都会有她的影子。

今天,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她明白,从月亮上再也看不到那双眼睛,再也听不到他捎来的情话了。他去了,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留下她和不满两岁的女儿。

这一夜,她在月光下站了很久很久,对着天国那个高尚的灵魂轻轻地诉说——

旦增,你能听到吗,你的妻子白珍在跟你说话?你能看到吗,我就站在你走过的那条路上。

旦增,你去了以后,公安部追授你“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奖章是我代你领的,领回来我就把它佩带在你生前穿的那件挂着中尉警衔的警服上,后来我想,你不会再穿那件警服了,又小心翼翼地把它取下来,放在我们家摆着你遗像的桌子上,这样你能看得到它,这是你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啊!

这一夜,她失眠了。自从丈夫走后,她记不清自己苦熬了多少个这样的不眠之夜。那深深塌陷的眼窝,那苍白憔悴的面容,刻记着她那掩藏在心底的痛苦。他极力从痛苦的现实中走出来,走回到那个难忘的初恋季节,走回到那个共同生活过的甜蜜岁月,从往事的回忆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2008年开春,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吉隆边防检查站副连职参谋旦增阿旺和党白珍这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结成了伉俪。没有新房,没有嫁妆,一切都从简了,仅凭一张拉萨市民政局开具的结婚证书,他们结下了百年之好。

新婚之夜,枕着丈夫那粗壮的臂膀,躺在那间尚不属于自己的临时的新房里,党白珍哭了,她流的是激动的泪,醉心的泪。如愿以偿地得到自己渴望得到的东西,还有比这更舒心更幸福的吗?

做人妻难,做军人的妻子更难,做边防警官的妻子难上加难。还没度完蜜月,旦增阿旺就匆匆回到了边防检查站。 

人走屋空,留下来的是漫漫长夜和凄苦的等待。明年,365个日日夜夜,12个月缺月圆,要一天天过,要一月月挨,这么长的时光该如何打发?夜深了,党白珍从书本中取出那张丈夫临走时留给她的照片,默默地对他说:“旦增,你能信守我们的诺言吗?你走的时候说,要我照顾好自己,明年的这个时候,咱们一起去海南,去看大海。”

“打电话,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人都团团圆圆的,你总不在我身边,我心里特别失落,但我理解你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接过战友递过来的钢枪,正准备轮岗的旦增阿旺说,“作为国门卫士,如果我们不坚守岗位,谁来保障千万家庭的团圆呢?!”

党白珍临产的时候,旦增阿旺本来说好了要回去,可由于当时边境执勤任务重,他还是失言了。妻子告诉他:“我给孩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米玛(藏语,意为保家卫国),因为军人只有保卫好祖国的大家,我们才有幸福的小家啊!”

在她做月子的那段时间里,旦增阿旺几乎没在身边陪过她。旦增阿旺每次休假探亲回家总有无数对自己、对孩子甜言蜜语的承诺,可一次也没有兑现。党白珍有时也想埋怨他几句,但每次看到丈夫那张满含歉意又充满疲惫的脸,种种埋怨都被心疼所融化。党白珍就想:丈夫也想多照顾这个家,在工作上就已经够累的了,还是少给他增加负担了。就这样,在孩子出生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党白珍用自己柔弱的肩膀,独自承担起家里的负担。

2009年2月,旦增阿旺的父亲患上胆结石,旦增阿旺只请了三天假,陪着病床上的父亲度过短暂的一天后,急忙返回了部队。看到旦增阿旺回来满眼愧疚的泪水,党白珍也很难过。但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工作,她就从山南地区奔赴拉萨替旦增阿旺照顾父亲,端茶倒水,熬汤送药。

记不清有多少个欢乐喜庆的节日,她独守着节日的那份冷清,默默地等待他的归来;也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电话铃声扰得她整夜无眠。作为女人,党白珍有时也觉得自己太累,可一想到自己是军人的妻子,她又笑了,一种暂时忘却压力与烦恼的笑:她理解丈夫,更理解边防事业的神圣。

……

2009年9月19日下午6时,当太阳普照雪域大地时,党白珍心中的太阳陨落了——她的丈夫旦增阿旺,为抢救坠落悬崖的群众,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4岁。这一刻,河边的竹林和着汹涌的江水奏响了令人悲痛欲绝的挽歌。

2009年9月19日下午,西藏日喀则地区吉隆县吉隆镇江村近20名群众在吉隆河岸上收割牧草。18时许,村支书次仁顿珠不慎坠落悬崖,被树枝卡住悬于崖上。村民急忙向西北侧正在执行国庆安保任务的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江村执勤点求救。警官旦增阿旺带着黄林、祁军龙等四名战士迅速前往救援。救人心切的旦增阿旺第一个到达出事地点。眼见支撑村支书的树枝已摇摇欲坠,随后赶到的四名战士正要上前,他大喊“危险,别靠近!”,并下意识地抓住旁边的一簇竹子,伸手去拉村支书的手。但当旦增阿旺刚刚抓住村支书的手臂时,悲剧发生了,卡住支书的树枝瞬间被折断,旦增阿旺手中的竹丛承受不了两个人的重量,加之站立地点草地湿滑,两人同时从10多米高的悬崖坠落到河边的岩石上……村支书次仁顿珠当场死亡。旦增阿旺也因颅骨出血,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9时10分英勇牺牲。

旦增阿旺安详地躺在病床上,像是睡着了。

他累了,该躺下歇歇了,可是这是一次长眠不醒的安睡。

……

“孩子都一岁多了,但是我们一家三口人在一起的时间没有超过4天。”他的爱人党白珍说道,“我怀孕、女儿出生时他都没有时间陪我。女儿刚刚会叫‘爸爸’,他就这么扔下我们娘俩走了。”

入伍两年,旦增阿旺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却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边防事业。旦增阿旺牺牲后,江村家家户户为这位藏族警官点起了酥油灯祈祷。村支书次仁顿珠的弟弟普布说:“哥哥离开我们以后,嫂子悲痛万分,然而当她得知旦增阿旺牺牲的消息时却晕了过去。这一天,我们失去了两位亲人!”

雪山下的誓言

格列今年36岁,现任西藏公安边防总队阿里支队参谋长。他16岁入伍戍边,22岁从昆明边防学校毕业至今,一直守卫在西藏阿里这块高天厚土上。

“是的,我们选择了,我们不后悔!我们选择了,我们不言放弃!”

这是几年前格列在自己博客里写下的一句话。类似的励志话语,在年轻人笔下并不少见。但如果不在高寒缺氧、气候乖戾的藏北高原走一遭,不见到格列本人被风雪磨砺、被阳光灼烧成黑色的脸庞,不知道他缺席自己的婚礼、不知道他妻子几次痛失腹中孩子的故事,就掂不出这句话的真正分量。

“细数天上的寒星,凝望你远去的方向,思念化成了一片云彩,伴着星辉飘逸在远方。泪光中,依稀是你的巡逻的身影,钢枪挂在肩上,刺刀闪耀着寒光。威武的身姿在夜色中站成一道风景,你却舍不得,为我拭去,腮边的泪花……” 

这首诗的作者,是格列的妻子。

提起妻子春晓,格列这个高原汉子先是沉默,然后忍不住声音哽咽。

在阿里,十年来一直流传着有一个新郎缺席自己婚礼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格列和妻子春晓。

2000年3月的阿里还沉浸在阵阵寒意中,时而有狂风卷着沙粒扑打在窗户上。突然,突然,阿里边防支队塔尔钦边防派出所的通信员扯着嗓门宣布了一条令人震惊的消息:格列相恋多年的女友春晓明天就要来派出所和格列结婚了。

官兵们一个个震惊了。都为边防军人妻子这个伟大的称呼而感到欢慰、自豪。

这里的边民群众震惊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听说“城里来的新娘”要把这里作为结婚的景点,还是头一回。

冰山雪峰震惊了。它的高大、冷峻全被这爱情的圣火所融化了。

醉了,天醉了,地醉了,一时间,岗萨村醉了。因为这是塔尔钦边防派出所建所10年来迎来的第一位“新娘”。

然而,当春晓满怀幸福,从阿里地区坐车途径普兰县城,再转折来到巴嘎乡,一波三折终于来到塔尔钦边防派出所驻地岗萨村。但此时的格列,还在海拔5000多米的通外山口执勤。等待中,幸福变成了焦灼。直到举办婚礼的那天,由于大雪封山,格列不能赶回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婚礼如期进行,在这个没有新郎的婚礼上,派出所领导用几乎哽噎的声音宣布婚礼开始,新郎则由战友普布旺拉临时充当。这一天,没有飘逸的婚纱,片片白云成了她的嫁衣;没有动听的乐曲,九天的冽风为远在执勤点的他伴奏;没有礼花飞舞,雪山冰峰见证着他们爱的誓言。许多人记得,当时全场静寂,参加婚礼的战友个个眼眶湿润。

春晓在塔尔钦派出所的蜜月只有20天,每天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三尺灶台上为战士们做饭,灯光下给战士们辅导功课,河岸边帮战士们洗衣服……她说,这些孩子远离父母,来这里当兵,他们真的不容易。是啊,边防官兵戍边不易,但春晓,这名戍边军人的妻子又何尝容易呢?她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又非平常人所比,她拥有和海拔同样高度的思想境界,她能站立于这个海拔高度上,足够了,确实足够了。因为她骄傲,她是军人的妻。

在平常,位于“神山”冈仁波齐峰南面脚下的普兰县巴嘎乡岗萨村,这个面积不大的小村庄所谓的“长安街”头,有那么多的男女老少相聚在一起,那是生活在这的藏族人民传统的赛马比赛,是庆祝自己的欢乐节日,而此时他们是为这位边防军人的好妻子、舞动高原的“新娘子”而送行的。

情,在凝结,爱,在升华。临别时,春晓没有任何要求,她主动从自己身上拿出100元钱坐地方大卡车返回普兰县城。望着那渐渐钻进山谷的大卡车,在场的人全都落泪了。

漫漫高原路,对这对未能如期相见的“新婚夫妻”来说,下次相见,不知会是何日?

格列和妻子,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春晓在阿里地区孔繁森小学任教,距离格列当时工作的霍尔乡不过数百里之遥。婚后春晓三次怀孕,每次都因为身边无人照顾而流产。

2006年夏秋之交,春晓再次有了身孕,妊娠反应异常强烈。时任霍尔边防派出所所长的格列也因长期在恶劣环境中超负荷工作,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大队领导决定让他回阿里地区住院治疗。这时候,一年一度的严打整治工作开始了,病床上的格列如卧针毡,他从病床上爬起来,背着医生偷偷跑到大队,对大队长说:“派出所里有经验的同志不多,况且一线执勤任务重、条件苦、责任大,我是一个老同志,怎么能不上一线呢?”的确,执勤任务太重,派出所里人手又太少……大队长左右为难。格列放佛看透了大队长的心思,瞒着妻子,带上药品,回到了单位里。两个月之后,当他胜利完成任务,兴冲冲回到家的时候,妻子春晓难产!最后,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孩子却夭折了。妻子悲痛不已,突然见到日思夜想的丈夫,一头扑进他的怀里,泣不成声。格列,憨厚朴实的藏族汉子,也不禁潸然泪下。他觉得自己欠妻子的太多太多了,他无声地扶着妻子抽动的肩头,无情未必真豪杰。

入伍十余载,格列被荣记个人三等功三次,并荣获西藏自治区道德模范“见义勇为”奖和“全区十大青年”提名奖,2008年底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面对这些荣誉,格列说:“我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况且没有妻子的支持,我也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些军功章也有她的一半……”

足印下的牵挂

妻子望着他哭了,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要“原来的”爸爸,许全武这位坚强的男子汉眼圈湿润了。

站在面前的汉子叫许全武,是林芝边防支队金东派出所的所长。一张圆脸黝黑发亮,眼神中闪耀着带兵人特有的风采。提起他的大名,林芝边防支队的官兵们几乎无人不知——因为他是支队顶呱呱的优秀基层带兵干部。采访中,许全武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2011年2月13日,是他33周岁的生日,因为派出所干部在位少,他不能休假探亲,妻子和女儿从重庆赶来给他过生日。2月12日,母女俩刚一下飞机,妻子有些纳闷:打电话时说好的,丈夫在机场接她们,可眼下却不见丈夫的影子。正这样想着,不远处一个肤色黝黑的警官笑眯眯地向她们走来,妻子迎上去问了一句:“同志,请问许全武是不是在你们部队......”“嫂子,单位上走不开,所长让我和小王来接您。”

当许全武的妻子肖琼带着女儿在派出所住下以后,才知道几天前许全武已经带领八名战士到距派出所约二十公里外的龙须沟执勤点设卡执勤去了。

在金东边防派出所的那一夜,肖琼感觉特别漫长和冷清。第二天早上,她很早就起了床,找到教导员杨永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希望能够到龙须沟执勤点,给自己的丈夫过个生日。杨永峰说,在去龙须沟执勤点的路上,由于大雪封山,道路不通,车根本到不了龙须沟执勤点。但是肖琼主意已定,杨永峰教导员只好派两名战士送肖琼娘俩到龙须沟执勤点。

就这样,肖琼在两名战士的搀扶下,抱着三岁的女儿,一步一步,向龙须沟执勤点走去……

当妻子肖琼和幼小的女儿在在两名战士的搀扶下,来到龙须沟执勤点时,天已经黑了。接下来的便是尴尬,看着半年前还白白净净的丈夫一下子变得如此黝黑,妻子转过身伤心地哭了。3岁的女儿拉着妈妈的手怎么也不愿叫爸爸。许全武正要将妻子怀中的女儿抱过来时,冷不防,女儿过来拉着妈妈的手嚷嚷道:“妈妈,我不要这个新爸爸,我要原来的爸爸。”看着女儿一脸的认真,许全武这位坚强的汉子流下了酸楚的泪。

陪肖琼一同来执勤点的一名战士对执勤中的其他官兵说明了嫂子的来意,听后大家都惊呆了。官兵们在肖琼带来的生日蛋糕上插上蜡烛,从箱子里取出一盒方便面,冲上开水。许全武就在大家的祝福中用一碗方便面揭开了他的33岁生日。烛光中,歌声飘了起来,当战士夹了一根长长的面送到许全武面前时,歌声停了下来,一片寂静,寂静得让人难受,寂静得都能听见眼泪流淌的声音,这一夜,在泪水和歌声中,大家为他庆祝33岁生日。

捧着一块生日蛋糕,站在空旷的雪地上,望着龙须沟上空皎洁的月亮,许全武想起了很多很多。妻子用了八年的光阴和爱情,换来的是长期不在身边的丈夫,还有需要照顾的年迈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她和许全武的爱情没有花前月下,没有缠绵悱恻,有的只是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公婆、孩子的责任。

那个夜晚,他们三岁的女儿熟睡以后,许全武和肖琼说起了悄悄话——

四次进出藏都没接送,就连短暂相聚也因工作繁忙成了“二次分居”,许全武问肖琼:“老婆,你怨我吗?”

肖琼说:“你属于边防,不属于我们娘俩”。

……

林芝边防支队金东边防派出所,驻守在距离林芝地区朗县县城百里外的山窝子里。离县城远,本来就十分艰苦,再加上山里交通不便,执勤、巡逻全靠徒步;有时几个月下不了一趟山、进不了一趟城

许全武,林芝边防支队金东边防派出所所长,打从上任那天起,边防派出所便成了他的家,山间小路上,到处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走遍了辖区村庄的每家每户。为了工作,他3年都未休过一次假,一次又一次牺牲了自己与亲人团聚的机会。他的爱人肖琼对此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家许全武属于边防,不属于我和女儿。”

多么令人感慨的话语!但说归说,对于丈夫的工作,肖琼从未拖过后腿,用她的话说就是:“军人的妻子,理应承担起所有的重负。在朋友面前,在同事面前,我为自己是边防军人的妻子而感到自豪。”

……

站台上,列车汽笛长鸣,即将启程,一对新婚夫妇还在依依相偎。妻子王倩递给丈夫赵强军一个小包:“阿里那边天气冷,你把这件毛衣带上吧……”

西藏公安边防部队的警官们戏称自己工作的警营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这不仅是指这里地处偏远,很少有女性光顾,而且是说在这里工作,很少有时间去考虑个人问题。 

阿里边防支队正连职干事赵强军28岁还没有找到对象。亲人、领导多次牵线,可是都因为驻地太偏远,女方告吹。经人介绍的第五个对象赵强军挺满意,可是一查地图,见阿里远到了国土边上,马上提出让赵强军转业,否则拉倒。赵强军的父母急了,带着一家4口人从两千多公里外的甘肃天水秦安县赶来,向赵强军集体请愿,要他转业,好给家里续香火。赵强军给亲人讲边防工作的重要性,讲孔繁森、祁爱群、旦增阿旺,讲老边防的感人事迹,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

爱情之神是不会忘记赵强军这样精忠为国的好男儿的。当赵强军30岁时,美丽的甘肃天水女孩王倩被迎进了他的新房。当父母看到贤惠的准儿媳陪着佩戴军功章的儿子双双站在面前,高兴得嘴都何不拢了。

今年春节,赵强军的对象王倩从甘肃天水打来电话,说准备起程到阿里陪他一起过春节,这可急坏了这位甘肃小伙子。如果这次对象来队,看到驻地比较荒凉,真是担心女友接受不了自己所处的环境。1月23日,漂亮的女友到了阿里驻地,当有人问她有什么感觉时,令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王倩第一句话就说:“这里很美丽,有雪山、有湖泊、有纯朴善良的藏族群众,我喜欢这里。”为了使赵强军安心工作,王倩不顾家人反对,于1月28日与赵强军在阿里边防警营举行了简单而有意义的婚礼。王倩说:“这里的环境与内地城市没法相比,可边防官兵身上的刚毅和执著深深吸引了我。正是代代雪域边防官兵戍守边疆,才使我们祖国的西南边陲固若金汤,我喜欢这里的军人。”

……

在雪域高原的漫长边防线上,还有不少类似这样的妻子们,她们吃苦忍耐的精神同样令人赞叹。

有人说:“青藏高原的雪山,站是一把剑,立是一面旗。”对于那些做出伟大牺牲的军嫂不也如此吗?当她们与橄榄色结合时,便承受了感情深处的负荷,带上了崇高而悲壮的色彩,以及她们在这理解的基础上的升华的伟大与牺牲。她们就如漫山遍野绚丽盛开的格桑花:她的美丽很少有人看见,她的纯洁很少有人喜欢,她的傻劲很少有人理解,然而,她的美丽和执著却永远不会被污染。

雪山作证:这不仅是海拔高度,也是人生高度。这一高度将与蓝天共舞,与高原共舞。

责任编辑:梁秦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