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吃喝玩乐

何日君再来?此“恨”绵绵无绝期

2015年02月01日 15:45    来源:21CN    记者 辽远的海的相思
分享到:    

    第二次的离别,第二次的牵挂,当我再次离开拉萨,又禁不住问自己,我何时能再来?

    其实这一次,我们是有些狼狈地逃离拉萨的,冬天的西藏,虽然还是那样的晴朗,那样的美丽,却让我们尝足了高原反应的滋味,痛并快乐着,这就是今年春节在拉萨的感受。

    什么是高原反应呢?想象一下吧,想象心脏快要跳出喉咙的感觉,从来不曾感觉到心脏的存在,而在冬天的拉萨,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它,它的快速的有些紊乱的大幅度的跳动,好象每一下都是从胸腹一直跳到咽喉,简直会从嘴巴里面跳出来似的,它的不安分的跳动让你的血液满涨发烫,一下一下的冲击,让你行动迟缓浑身无力,有很多时候,你只能躺下来,由它去乱跳,不敢再给它任何的负担;或者想象一下头痛欲裂,连眼睛也痛得恨不得从眼眶中挖出来,感受到全身的血液集中到头部,头部的血管里是火热的激流般的血液,挣扎着、挤压着,你即使躺下也无法入眠,动与不动都是疼痛相伴,直至那一大堆药片发挥作用让你昏昏睡去;然而不要希冀你会有踏实而酣畅的睡眠,其实你只是在药效下迷迷糊糊,一个晚上不知道要醒来多少次,不知道要看多少次手表,不知道要感叹多少次“长夜漫漫”;清晨醒来时,便觉得身体里仿佛少了许多东西,轻飘飘,空荡荡,行动时却又举步维艰,小心翼翼。

    然而,我要说,即使身体如此的难过,我们依然是幸福的,当你站在拉萨清澈的蓝天下,当你沐浴在拉萨耀眼的阳光里,在这样的时候,你会忘却了身体的存在,好象自己已经从躯壳中脱离出来,只剩下了两只贪婪的眼睛。

    我是从羊湖看日出回来后才遭受上面所讲的高原反应的。一直以为自己是不会有高原反应的,因为第一次进藏的时候我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可见乘飞机进藏比陆路进藏更容易产生反应。


    羊湖也是第二次来了,冬天的羊湖,结成了大冰坨,完全不同的景象,依然是令人窒息摄人魂魄的美;羊湖的美就在于寂静,寒冷的时节里更是静谧,不见羊群,不见游人,只见几只野鸭在冰封的湖面上小心地行走,试图找到没有冻结的水洼,你看那些野鸭在冰面上的脚,还有它们的倒影,似乎是可以听到它们的脚步声呢。我们运气很好,到达湖边时,东方的天际已经泛红,太阳快要出来了。西侧远远的雪山山尖很快被照亮,呈现金黄色,啊,日照金山!太阳越来越高,雪山越来越亮,湖面也越来越亮,直至整个太阳跃升出来,雪山的金色褪去,阳光照在身上,寒冷一下被驱散;高原的阳光就是有这样的威力,从早上一出现就如此的温暖和眩目,毫不吝啬,毫不忸怩。

    有成群的野鸭在冰面上发现了小块水面,簇拥着浮在上面,使得空旷的羊湖顿显生机。可见,冰面可能并不厚吧,呵呵,我实在是好奇这冰面的厚度,于是开始在湖边捡石子向冰面上扔,开始的时候捡的石子太小,只见它们轻轻地落在冰面上,然后顺势滑出很远,由于周围十分安静,石子在冰面滑行的声音都显得很大;很不甘心地再捡大一些的石块,这下倒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石块乍一落地(冰)时砸出的痕迹,但它依然没能砸破冰面,还是自顾自地向湖的中心滑去;哎,我本是不想浪费太多体力的,再怎么说,这里的海拔已经在4500以上,可是这么扔来扔去,突然间就引发了兴趣,一不做二不休,我干脆开始捡需要两手才可搬动的石块,哼,小样儿,我还不信我砸不破你!说来好笑,读书的时候我的铅球/实心球都是及不了格的,这回扔石头我倒觉得扔得蛮远,可见我们的体育教育有问题,如果也是这么有趣的目标那我保证可以及格,说不定都能拿优秀,呵呵。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我终于看到冰面被砸破,听到石头沉入水中的声音,可谓心满意足,原来冰面不是太厚。想一想,这高原上的湖泊虽说海拔很高,环境温度也很低,可是毕竟也享有高原所独有的强烈阳光,想结很厚的冰难度也挺大呀。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连我们的司机师傅,一个藏族大哥,也跑到湖边来捡石子砸冰面;偌大的冷冻成冰玉一块的羊湖边,整个的画面是静静的,羊湖和蓝天仿佛凝固成了透明琥珀一般的,小小的我们便在这天地湖之间,只有我们在动,只有我们在发出声响。

    我们在砸冰面的时候,妈妈就在湖边捡美丽的石头,离开拉萨之前因为考虑到要去尼泊尔,将一些大的丢在了宾馆;剩下的全部带去了尼泊尔,出国旅行两周,又随我们回到家,其间一块也不舍得丢下啦。羊湖边的石头洁净光滑,大小形态各不相同,要不是路途遥远,真该多带一些的,呵呵。(大家不要学我们呀,否则羊湖边很快就没有石头啦,哈哈)


    想说说朴素而宁静的哲蚌寺。它是建在半山的一处规模很大的寺院,一个下午除了我们,只在里面碰到四五个游人,难得的清静和安详。虽说大昭寺论历史文化背景要比它深厚得多,虽说大昭寺才是藏民心目中最值得膜拜的寺院,我却更喜欢哲蚌寺,它的怡然自得,它的庄严伟岸。在我的心目中,信仰,应该是朴素的、真诚的、淡泊的,也是宁静的,过于喧嚣就会有哗众取宠之感;而且真正的信仰源于心灵,源于对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绝非简简单单的某种形式。我喜欢那一幢幢寂静而高大的白色庙宇,那些同样高大的粗壮的树木,那些石阶和门,以及窄窄的石阶路上偶尔出现的身着红色僧衣的喇嘛,眉宇间流露出羞涩。

    我不知道大家在举起相机将镜头对准那些正在磕长头或祈祷的藏民时是怎样一种心态,我是有点做贼心虚的,仿佛我在偷窥,在很粗鲁地冒犯人家神圣的信仰;也好象这样就会惊扰了他们的祈福,甚至是对神的不恭敬。藏民们表面上已经习惯了我们这些“异教徒”的“猎奇”,也许他们心里正在鄙视我们这些要靠看别人怎样顶礼膜拜才理解什么是信仰的人们吧。(其实也没有这么惨,呵呵,正如以前所说的,我们的信仰只是没有具体的形式而已,并非没有信仰。)

    哎,离开西藏已一月有余,在整理照片的时候还和妈妈感慨,这一次最美的地方还是在西藏啊。尼泊尔再美丽,也不是西藏。当我下一次收拾行囊,那个目的地,一定还是:西藏!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