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高原视野 > 图片

“洛神春赋——何水法画展”河南开展

2015年02月01日 01:27    
分享到:    

    4月的古都洛阳,春暖花开,惠风和畅,应洛阳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组委会的邀请,以“洛神春赋”为主题的何水法大型花鸟画展4月10日下午在洛阳博物馆举行。

    这次个展是何水法2011年的第一个大型展览,共展出近80幅画作,大多为今年的新作,其中尤以春节期间创作的长7.8米、宽2米的“洛神春赋”最为引人注目。据何水法介绍,《洛神春赋》起笔时恰值中国传统节气立春,之所以绘66朵牡丹,一是取六顺之吉,应和新春喜庆之意,二是暗合自己的年龄,有纪念意义。《洛神春赋》创作期间灵感勃发,挥笔泼墨时酣畅淋漓,几次运笔泼墨奋战至凌晨,如此巨制几乎是一气呵成。

    《洛神春赋》气势恢弘,开合跌宕间有气流运转其中,充满艺术震撼力。丰富的细节,笔精墨妙,气韵生动。这样一幅构图丰满、节奏感强的作品在用笔和用色方面也有独到之处。66朵牡丹不但姿态各异,表现手法也各有不同,有泼彩、有集点、有勾线、有没骨……笔笔到位,缤纷绚丽。在用色方面,画家选择了自己最喜爱的红色。在水和墨的陪衬下,单一的红在画家笔下幻化出多种层次和色调,于统一中蕴涵了丰富的变化,将66朵牡丹描绘得栩栩如生。画面中色墨交融,画家在这水墨氤氲中营造出了光感与层次感,达到了出人意料的神奇效果,恰好暗合了“洛神春赋”的神韵。

    何水法是中国当代花鸟画界领军人物之一,在从花鸟画入手的水墨大写意绘画就具备了全方位突破的意义。他大胆地突破了花鸟画传统笔墨的套路,而在笔形上变幻多端的点子相积相破中,在色彩对笔墨的融入、补充和丰富之中,在笔墨色水的交相辉映中,形成了自成一格的笔墨语言系统。其娇艳欲滴的牡丹图更是享誉海内外,年轻时就有“牡丹王子”之称。著名书画大师刘海粟、谢稚柳对其作品极为激赏。

    因此,有“牡丹之乡”之称的洛阳早就想邀请这位丹青高手举办画展,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从2011年开始,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文化活动。作为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的重头戏,著名画家何水法受邀举办这次个人画展。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专门出席了开幕式,受浙江省政协主席乔传秀委托省政协副主席陈艳华专程赴洛阳出席了画展开幕式。

    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孔玉芳、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和文化艺术界领导同行、书画爱好者一千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冯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等致电祝贺,对何水法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称“何水法的花鸟画独树一帜,其作品植根于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吸纳新的元素与造型手法,呈现出既传统又富有现代气息的特点,在用笔和用色方面均有独到之处,为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探索方向,别开中国当代写意花鸟画之新风。” 福建省画院院长、福建省文联副主席陈济谋在贺电中说:“他深谙六法精要,功底扎实,有着过硬的笔头功夫;中年以后,又知难而进,致力于传统花鸟画的创新探索:他搬掉石头,大胆突破传统构图程式;他融西画技法于笔底,纵情泼墨、泼彩,借水交融,使笔下意象笔墨华滋淋漓,色彩缤纷清新,从而独树一帜,不仅大大地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语言,也为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开辟了一方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这次画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联、河南省文联和洛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展期为4月10日至25日。



    (1)4月10日,观众在欣赏何水法的作品。

    当日,“洛神春赋——何水法画展”在河南洛阳博物馆新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著名画家何水法的水墨、写意、兼工带写等多种风格的作品近80幅,其中三分之一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其中新近创作的《洛神春赋》尤其引人瞩目,画中66朵姿态各异的牡丹或低首含羞,或吐蕊盛放,与洛阳城里盛放的牡丹争奇斗艳。新华网图片 张燕辉 摄


    (2)4月10日,观众在欣赏何水法的新作《洛神春赋》。

    当日,“洛神春赋——何水法画展”在河南洛阳博物馆新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著名画家何水法的水墨、写意、兼工带写等多种风格的作品近80幅,其中三分之一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其中新近创作的《洛神春赋》尤其引人瞩目,画中66朵姿态各异的牡丹或低首含羞,或吐蕊盛放,与洛阳城里盛放的牡丹争奇斗艳。新华网图片 张燕辉 摄


    

    (3)4月10日,观众在欣赏何水法的新作《洛神春赋》。

    当日,“洛神春赋——何水法画展”在河南洛阳博物馆新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著名画家何水法的水墨、写意、兼工带写等多种风格的作品近80幅,其中三分之一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其中新近创作的《洛神春赋》尤其引人瞩目,画中66朵姿态各异的牡丹或低首含羞,或吐蕊盛放,与洛阳城里盛放的牡丹争奇斗艳。新华网图片 郭继明 摄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