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高原视野 > 图片

俊巴渔村 舞动的牛皮船

2015年02月01日 01:2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吴勇
分享到:    

 

牛皮船2

牛皮船3

俊巴村是拉萨唯一以渔业生产为主的村落。“俊巴”,藏语意为“捕手”或“捕鱼者”。在地理位置上,俊巴村位于拉萨河最下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在历史上,俊巴村交通闭塞,耕地稀少,打鱼曾经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方式。以打鱼为生的俊巴村人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渔文化。          

2008年,俊巴渔村的“郭孜舞”(即牛皮船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小的牛皮船,是俊巴村人的打鱼工具,也是他们劳动之余跳舞的道具;如今,牛皮船和牛皮船舞又成为俊巴村旅游开发的热点。牛皮船,承载着俊巴村的历史和未来。

 

          

牛皮船4

牛皮船5

牛皮船6

扎桑老人今年77岁,他是村子里唯一的一位“阿热”,“阿热”是牛皮船舞中的领舞者。跳牛皮船舞时,“阿热”手执“塔塔”(五彩旗杆),唱着歌,跳着舞,另外的舞者看着“阿热”的动作,背着重约三四十公斤的牛皮船,用同样的动作跟着“阿热”跳舞。大家动作整齐,船浆击打船舷的“咚咚”声不绝于耳,既轻盈又凝重。   

牛皮船1

牛皮船7

  在俊巴村的几天中,跟着村民一起去雅江打鱼,看着他们背着几十公斤重的牛皮船去江边,又从江边背到公路上,你就会明白,牛皮船舞是俊巴人在单调繁重的劳动之余的一种自娱自乐。常常是在打鱼之后,几个人聚在一起,背着牛皮船,边唱边跳,生活的艰辛在歌舞中变得轻松愉快。          

过去,俊巴渔民们每年都要向旧地方政府服长途水上货运的差役,主要是运送茶、食盐、牛羊毛、杂货等。从拉萨东部的墨竹工卡县到拉萨或是山南,共有二三百公里的水路上都可以看到牛皮船。牛皮船只能从上游漂到下游,不能逆流而上。到达目的地后,船夫们将牛皮船晒干,扛在肩上再背回出发地。          

长年累月在江上漂流,唱牛皮船歌,跳牛皮船舞,逐渐成为船夫们一种独特的娱乐方式。船歌有两种:一种悠长而舒缓,如江水远逝,如白云悠悠,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这种歌是船在壮阔的江面上飘忽行进时唱的;另一种是号子,那是船夫们与风浪拼搏时发自肺腑的呐喊,短促而热烈。有的仅仅是无字歌,高低起落,与波涛合拍,甚至融为一体。          

牛皮船舞起源于“仲孜”(牦牛舞),跳牛皮船舞时的很多动作,具有“高原之舟”——牦牛的特性。整个舞蹈铿锵有力,粗犷朴实。牛皮船舞由边唱边跳的“阿热”和身背牛皮船并击船发出声响为节奏跳舞的船夫合作表演。          

在俊巴村外的一片草地上,扎桑老人和20个舞者人一起表演牛皮船舞。这种规模是村里几十年来最大的。          

 

牛皮船8

 

牛皮船10

牛皮船11

牛皮船12

其实完整的牛皮船舞共分为4段。         

第一段叫“述道白”。由一位叫“阿热”的领舞者说开场白:“神牛光顾俊巴村,东山上面吃青草,西山脚下喝清泉,在草场上面打滚嬉戏,在牛圈里面练习角斗。”  第二段叫“仲孜”(即牦牛舞)。船夫们首先在“杂昂!杂昂!杂昂!”的击船声中跳起牛皮船舞,同时,“阿热”边跳边唱《祝福歌》。第三段叫“挑哈达”。“阿热”唱《祝福歌》并从藏袍里取出哈达,边跳边放在沙地上,牛皮船舞者们边跳边向前弯腰,用背着的牛皮船的左右上角从地上挑起哈达。第四段是唱《祝福歌》。歌词大意是:“今天我们在此相会,但愿能经常相会。经常相见的人们,祝你们身体健康。”唱完后“阿热”领头向观众行礼下场。          

 

牛皮船13

牛皮船14

牛皮船15

牛皮船16

下午一点,牛皮船舞表演还没有结束,草地上回荡着幽幽的长调, 村里的全鱼宴正在飘出生鱼酱的香味。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