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祈愿丰收女神的护佑

2015年02月10日 17:2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1.jpg

工布新年穿戴一新的女人们。

2.jpg

大声唱出心中对幸福的祈愿吧。

3.jpg

《兴措杰巴》中向女神献祭的工布女性。

4.jpg

丰收女神的仙女服饰非常有特点。

西藏是一片充满各种神灵的神奇的土地,藏传佛教以本尊众多而突出于佛教各教派。在藏地早于藏传佛教的苯教更是有着极其繁复的神灵体系,工布地区苯教遗存犹为丰富。新年,也必然是与神灵打交道的开始。

工布新年祭神仪式

祭祀丰收女神是工布新年初一的主要活动。清晨取完圣水,家里收拾妥当,人们就带上供品和青稞酒,向自家最好的一块庄稼地而去了。在那里,人们竖起一根长长的木杆,杆子上端挂满五彩经幡,下端绑一把麦草,这象征着丰收女神的宝座。木杆前的祭台上,摆着各种丰富的供品,以酥油糌粑为主做成的“措”,因为是专门供奉丰收女神兴索拉姆的,所以称为“兴措”。这边摆放好,桑烟就煨起来了,这是通知兴索拉姆前来接受供奉的信号,人们还会用特殊的腔调高喊女神的名号,然后大家围着祭台唱歌跳舞,与神同乐,于是来年的庄稼丰收便有了保证。

仙女换新装

在晚会歌舞里,这隆重的活动由两出节目表现。《兴措杰巴》讲人,《丰收女神》演神。先是人们上场,以优美的舞姿献上供品,歌词唱道:人间的我们,该散的都散了,天上的仙女,请你静静的享用,保佑我们不要有困难……人们退场,一群穿着独特美丽服饰的仙女翩翩起舞。这群仙女身着工布服装,但又装饰着藏戏中的表现仙女拉姆身份的条纹。关于这种生活中见不到的服饰,编导格桑曲珍说:因为要表现仙女的飘逸,本来想借用汉族古装,但又觉得没有工布特点。后来在向一位七八十岁的工布藏族贵族老阿妈咨询时,老阿妈提到自己年轻时曾在藏戏里看过一种仙女服装,正是现在晚会中采用的,既有工布特色的长坎肩“果秀”,又有代表仙女的藏戏元素,同时汉族的水袖也增加了仙女的神秘气质。舞蹈动作上,也是在保留一点工布地方味道的同时,追求新颖别致,曲珍说为此甚至参考了壁画,运用了生活中见不到的很多动作。

神灵阵营中的女性

从苯教到藏传佛教,西藏的神灵体系十分庞大。念神、鲁神、域拉(地域神)、土主、贴乌让、贡波、珠(天龙)、战神、结拉(生命神)、灶神……似乎事事都有对应的神灵管理。大地、生产很自然地与女性的生育能力联系在一起,再加上田间劳作多是由女性承担,男人只在最初的播种和最后的收割时帮点忙,所以司掌丰收的神灵长久以来都被人格化为女性。可能有学者认为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不过我觉得与其说是理性的社会制度,这更是非常自然和普遍的情感寄托,就像每个人都有母亲。总之女性在藏族神话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比如工布地区还有另一位独有的女性神灵——工尊德姆。这位女神在林芝地区声望卓著,到处有关于她的传说:尼洋河上游的“中流抵柱”是她的座骑,德木寺是她的神庙,里面有她显现愤怒之相时的“鸡足人身神像”,大峡谷入口处的“玉松村村寺”里有她专门的唐卡神像等等。甚至在赤德松赞时期,与工布王“工布嘎布莽布支”勒石为盟,该石碑之所以以“第穆”命名,正是因为碑中所涉的立誓部分有专门提到工布王的保护神“第穆”,此第穆与米瑞乡之“德木”同意,皆指工布地方保护女神工尊德姆。每逢佳节或农闲时,周边群众就来德木寺、“中流抵柱”等女神圣迹处烧香朝拜,以求世间万物生灵平安、吉祥。大地、河流、丰收、幸福……工布女性的善良品质融入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与人们美好的希望一起,流传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文/记者 唐焕钥 图/多高·尕玛永江 摄)

责任编辑:王惠芳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