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十里不同雨,百里不同天。”我国地大物博,不仅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就是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作为长期生活在高原上的民族,藏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
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西藏提炼酥油的方法很简单,将奶汁稍微加温,然后倒入大木桶内,来回上百次的抽打,直搅得油水分离,之后,把浮在上面的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舀起来装进皮口袋,冷却之后便成了酥油。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有许多种吃法,但主要的是用于制作酥油茶。
茶叶深受藏族人民的热爱,有“酷爱饮茶的民族”一说。鱼儿离不开水,藏族同胞离不开茶,就是藏民族与茶不可分离的渊源的真实写照,更表明了饮茶在藏族同胞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茶在西藏被加工成许多不同的品种,最常见的有酥油茶、甜茶和清茶。在世界屋脊上,无论您是饥肠辘辘、还是精疲力竭,只要您喝上一碗酥油茶,就会浑身增添力量,顷刻间变得精力充沛、干劲倍增。尤其在那狂风怒吼、滴水成冰的大冬天,喝上几杯酥油茶,便觉得全身温暖无比,再冷的日子也能熬过。有人甚至说,当您身体欠佳、卧床不起时,喝上一碗浓茶,便能解毒疗疾、消病去邪。从海拔低的地方登上高原后,常常被那利刃般的寒风刮得肌肤绽开、脸皮皲裂,或许还会被严重的缺氧折磨得头晕、气急、心慌和呕吐,每逢此景,藏族同胞会劝您喝上几杯酥油茶,一切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由此可见酥油茶的奇妙之处。但如何学会饮茶,其中有许多学问和礼仪。不论是远方来客,还是常来常往的友人,一踏进主人家的门,首先奉献到客人面前的就是香喷喷的酥油茶。主人先从彩色的藏柜中取出最干净的瓷碗,摆到客人面前的茶几上,然后手捧装满酥油茶的茶壶或暖瓶,放低部位轻轻摇晃几次,倾倒在您面前的茶碗中,双手捧奉于您。客人饮茶时,主人恭立一侧,或在几个客人中轮转。客人喝一次,主人添一次,随喝随添,细心周到,做到碗常满、茶常温,才算尽到主人的责任。
客人饮茶不能太急太快,要轻轻吹开茶上的浮油,分饮数次,留一半左右,等主人添上才喝。喝茶不能喝出声响,要轻轻饮啜。喝得很急,会被主人视为没有教养,被戏称为“毛驴饮水”。饮茶不能一饮而尽,更不能喝一碗就走,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拉萨有句谚语,一碗成仇人。
藏式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制作很简单,青稞牗属大麦类,有白色和紫黑色两种,将青稞牘晒干炒熟,磨成细面,这便成了待食的糌粑了。糌粑的食用很简单,将糌粑放入碗中,再放少许酥油茶,用大拇指扣住碗沿,其余四指不停地转动,待酥油与糌粑拌匀便捏成小团而食。
风干肉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到年底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时,将牛羊肉割成小条,挂在阴凉处,让其自然风干。到来年二、三月份食用时,不仅肉质松脆,口味也独特,食后回味无穷。
青稞酒
青稞酒是用青稞酿成的度数很低的酒,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必备之饮料。青稞酒的制作工艺很独特。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之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二天后,便成青稞酒了。青稞酒色泽橙黄,味道酸甜,酒精成分很低,类似啤酒。喝青稞酒讲究“三口一杯”,即先喝一口,倒满;再喝一口,再斟满;喝完第三口,斟满干一杯。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们穿着最华丽的服饰,唱着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农区、牧区的饮食各有自己的特色。牧区的饮食除了糌粑、面粉外,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红食”、“白食”。“红”指肉,“白”指奶。夏天以“白食”为主,冬天以“红食”为主。牧区的著名小吃有手抓羊肉、烤羊肠和风干肉。
藏式的进餐非常考究。主客各自坐在自己的厚垫上,前摆藏桌分开进食。藏式菜肴有风干肉、奶渣糕、人参果糕、炸牛肉、辣牛肚、灌肠、灌肺、炖羊肉、炖羊头等,主食有酥油糌粑、奶渣包子、藏式包子、藏式饺子、面条、油炸面果等。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不放任何辛辣的调料,体现了餐饮文化返璞归真的生活情调。
西藏各地城镇都有许多各种档次的藏餐馆。这些餐馆无论是高档的还是简陋的,其装潢设计大都注意体现民族特色。“狗蹄”木桌、铁皮火炉、“八瑞”瓷碗、藏式蒲团、吉祥图与壁画等,都体现了藏民族的精神追求。
旅游者到西藏,可以有选择地品尝一些有特色的藏餐、藏菜,如各类灌肠、青稞酒和酥油茶、牛羊手抓肉、凉拌牦牛舌、包子、糌耙、各种糕点,以及甜茶、奶茶、酸奶、烤肠、风干肉、夏坚(肉浆)等。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