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地球之巅—珠穆朗玛

2015年03月21日 11:21    
分享到:    

    山野杂志社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它位于北纬27。59”15”、东经86。55”39”,座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中尼边界线上,是当今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尼泊尔被称为“萨迦玛塔”。

    根据西藏的经典(“十万宝训”),在七八世纪即唐朝的时候,曾由藏王下令,将注珠穆朗玛地区作为供养百鸟的地方,所以此地一名“札马郎”、即是“养鸟之地”的意思。有时在“札马郎”前面加一个“罗”字,成为“罗札马郎”,即“南方养鸟之地”的意思。

    到了1717年,清政府派员在珠峰绘制地图时,才正式发现了它是世界最高的山峰。于是,又更名为:“朱母郎玛阿林”(注:“阿林”系满语山的意思)。1771年在《乾隆内府与图》中,又将“朱母朗玛阿林”改为“珠穆朗玛阿林”。就这样,珠穆朗玛一名,一直延续至今。

    有关珠穆朗玛的传说很多,在一些记载中有这样的描述:相传很早以前,天上有五位女神,她们眷念人间的山水美色,降临在人间,分别掌管着人间的福禄寿、农田、财宝、畜牧和容颜。五姐妹中,以三姐珠穆朗玛最为美丽。不但容貌出众,而且心地善良。但是,她又有着极强的个性,不愿人们接近她。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发怒,有时甚至会报复那些冒犯了她的人类。她居住的地方,靠着一个浩渺无边的古海。海边的山上,生长着高大苗米的森林,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甜的各种果子,还有许多山禽野兽来玩耍。这里是一个山青水秀、美丽富绕的地方。不知何年何月,突然来了一群山妖水怪,它们性风作浪,霸占森林,践踏花草,搏杀鸟兽。顿时,搅得鸟兽哭泣,花草枯萎,天地失色。山妖水怪作乱,惊动了珠穆朗玛,她一无比高强的法力,把山妖水怪镇压在了一座雪山底下。让山野重新恢复了宁静与祥和。她又带来了一群神牛和一双双鸳鸯。并亲手开凿了几处蓝色的冰湖。然后,拖着疲倦的身躯,隐入云雾之中,化做高山,俯瞰着蔚蓝色的大海和绿茵茵的草原。人们为了永久地纪年她,把她变化成的高山称为“第三女神”—即现在的珠穆朗玛峰。

    据科学家考证,荣誉“地球之巅”称号的珠穆朗玛峰的隆起,距今才约1000万年,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大约在1000万年前整个青藏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位于“古地中海”的东部,与太平洋、大西洋贯通。由于印度板块北移与欧亚大陆板块相撞,受挤压抬升,成为当今的最高山脉。至今珠穆朗玛峰仍在继续上升之中。

    珠穆朗玛峰象一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西藏高原上。远远望去,又像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直入云霄。白天登顶,脚下云海茫茫,极目望去,天际迷茫,使人顿觉天下之小,心胸可容。傍晚登顶,可追逐落日,一感夕阳无限好的心境。珠穆朗玛峰气势雄伟,山脊和峭壁之间分布着数不清的崖沟、峡谷,大多为厚厚的冰雪所覆盖。其地形复杂,险峻异常。

    珠穆朗玛有着它独特的奇景。“旗云”就是珠峰奇景之一,此云,远望似旗,迎风摆动,因故得名。也是判断珠峰风力大小的标志。风大时,旗云滚滚,似海如潮,风小时,旗云飘渺,柔似轻纱。珠峰奇景之二是“冰塔林”。在举世闻名的绒布冰川上,有一大片天然冰塑,上尖下宽,形似宝塔,多如森林,故称“冰塔林”。它们成群结队,千姿百态,绵延数公里,蔚为壮观。“冰塔林”是珠峰独有的冰雕造型。由于它风景独特,吸引着很多登山探险者。被诸多的中外友人誉为:“高山上的公园”。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气侯变幻莫测,时而阳光明媚,时而乌云翻滚,狂风呼啸。高 风最大风速达90米/秒,最低气温达-60。C。每年5至9月中旬为雨季,受东南季风控制,雷电暴雨频繁,云雾大、冰雪崩多。每年10月中旬至翌年2月底为风季,受强烈的西北风控制,气侯非常恶劣。每年的3月初至5月末为春季,9月初至10月末为秋季,在这两个过渡季节期间可出现几次好天气周期,是登山活动的最佳季节。

    珠峰地区气侯垂直的变化形成其独特的自然风貌景观,有着丰富的声带类型和深藏的宝藏。

    人类攀登珠峰的活动是一个十分艰险的过程。早在18世纪末就有不少国家的探险对进行观测活动。1921年至1938年,欧洲的登山家们先后八次从珠峰北坡向峰顶发起挑战,却都以失败而告终。1950年后不得不改由从南坡攀登。

    人类经历了多次的失败之后,直到1953年5月29日,英国对的新西兰人埃德蒙德.希拉里和舍帕族人向导诺盖.腾辛.丹增两人终于从南坡首次登顶成功,开创了人类攀登珠峰史上的新纪元。尔后越来越多国家的登山家、探险家和科学家相继登顶,截止1990年春季已有30个国家的56个队299人登上这座奇峰。

    60年代和70年代中期,各国登山健儿争相沿着难度大的路线攀顶,到1988年从珠峰南坡、北坡、东坡已相继开辟了11条登顶路线。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