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走进西藏最神秘的地方——墨脱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红网    记者 文良安
分享到:    

(墨脱藏语意为“隐莲盛开的地方”)

(雅江上的人行便桥是墨脱人民的生命桥)

(墨脱水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

    墨脱位于西藏的东南角,喜马拉雅山东端南麓,地势南低北高,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属雅鲁藏布江下游山川河谷地带,平均海拔1000多米。墨脱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我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也是西藏东南部最为偏远的一个县,境内居住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墨脱藏语意为“隐莲盛开的地方”。

    墨脱是目前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2009年4月20日上午,墨脱公路正式开工建设,三年后,墨脱将正式结束不通公路的历史。正式开工的墨脱公路从西藏波密县扎木镇直达墨脱县城,路线全长117公里,由国家全额投资9.5亿元,建成后的墨脱公路将在扎木镇与川藏公路汇合。

    墨脱公路的难度有六大世界之最: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度最大,降水量最大,地震可能性最大,地质灾害最多,地质条件最复杂。建成之后仍然不可避免地肯定还会出现短时间中断,交通部门现在的目标就是通过加强养护,确保全年通车的时间大幅度延长,力争全年通行时间长达8至9个月。

    交通的制约使墨脱的经济发展缓慢,耕作传统原始,物资匮乏,价格特高。现在往里面运送物资要等到开山季节,政府也在中途设立物资供应转运站,外面的人把物资送到这里,然后再由人畜背驮往里面走。封山的季节,一块砖徒步背进去要卖15元钱,一斤大米要20元,即便是开山季节,不容易运进去的猪肉一斤也要卖到30元,一只鸡要200元,连一个鸡蛋都要好几元钱。


    墨脱的这些特殊的因素,自然成为西藏最神秘的地方。几十年间,中央政府曾投数千万元巨资开山筑路,但均被一次次塌方、滑坡、泥石流淹没,至今这里所需的全部物资还靠肩扛人背,所有进出这里的人,都需用身体丈量大地,靠双脚越岭翻山。自有人类在此生息以来,能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不多,而能走进这峡谷腹地的人更少。近日,由于工作原因,我陪同中央主流媒体记者走进了这个被称为西藏最神秘的地方。

    来到墨脱,不由使我想到广东省第四批援藏干部,曾任墨脱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的湘籍小伙许晓珠。2004年6月,他风尘仆仆地从广东佛山来到墨脱县,在近三年时间里,他14次进出墨脱,历经生死考验,走遍全县七乡一镇,察民情、访民意、解民难,为当地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托起了吉祥的云彩,他由此也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全国重大典型。

    墨脱,这里是一处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这里也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气候最湿,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它丰富的林业、水利和农业资源足可以养活大半个西藏人口。就是这样一个资源富足的地方,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种种原因,长久以来,几乎与外界隔绝,不但自然条件没有得到改变,而且经济文化也相对比较落后,长期的封闭使这里成为西藏高原上还保持着原始状态下的一个“孤岛”。

    这里曾经有过公路,也曾有过汽车通过的历史。1993年9月25日和26日,一条简陋的公路终于使两辆大车和两辆小车翻越了高山峡谷,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缓缓驶进了封闭的“孤岛”,墨脱破天荒的大事使全县人为之惊喜,人们像过节一样前来观看这陌生的自动会跑的“怪物”。然而,这轰动一时的新闻仅仅几天的时间就永远成为了历史,汽车开进墨脱也成为瞬间的传说。

    早在30年前,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就开始了墨脱公路的修建,然而几次上马又几次下马。由于地质构造异常复杂加之气候的多变,塌方、洪水、泥石流、雪崩等一年四季不断,公路修一段塌一段,前前后后为修这140多公里的简易公路,30年间耗费了几千万元,最后全部付之东流。可以说这通车两天的历史是以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至今仍竖立在波密县城扎木镇的扎—墨公路通车纪念碑,成了全国公路史上时间最短的历史纪念。

    走进墨脱,我感觉到这里的山多、水多、瀑布也多。有的瀑布细弱如几缕轻纱,缓缓地从石壁上飘落下来,水珠被岩碰撞得四分五裂,化作缕缕雾气,飘浮在山腰;有的瀑布水流宏大,吼声悦耳,四季不涸,十分壮观。在这些瀑布中,除素有“藏布奇观”之称的大捌弯瀑布外,还有云崖飞泻的地东瀑布,云雾缭绕的背崩瀑布,有银丝彩带飞舞的拉格瀑布,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墨脱因为水量充沛,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这里还是世界罕见、我国少有的特殊林区。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结构复杂,河谷阔叶林中有楠木、樟木、乌木、铁木、红豆杉和有“天然活化石”之称的蕨树等多种珍稀植物,其分布面积广,数量集中。除此以外,境内还有孟加拉虎、长尾灰叶猴、大犀鸟等珍稀动物。

    这里有世界第一大峡谷,在大峡谷生活着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同胞。由于长期的封闭,形成了基于自然崇拜的原始而特殊的珞渝文化和风情,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诠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绝妙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以极强的典型性、种类多样性、品质的珍稀性、整体的自然性以及突出的感染力,使其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走进墨脱,必须翻雪山、攀峭壁、穿密林,用自己的双脚长途跋涉、步步丈量。通往这天堂般美丽地方的道路如同炼狱,江两岸山壁陡峭,深谷中江水汹涌,许多路段是在峭壁上凿成的天险,一面是陡峭的山崖,一面是万丈深渊;山口处不分冬夏都是白雪皑皑,沿途猝不及防的雪崩、骤雨、飞石、泥石流诸多艰险,每年因为迷路、雪崩、滑下山崖,付出生命的时有所闻。


    在墨脱,我感受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丽,这种美丽本身就是善良中蕴藏着的坚韧不拔的意志与乐观向上而又朴实无华的心态。当您走在墨脱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的时候,善良淳朴的墨脱人民送给您的总是善意的微笑;当您在沿途小憩之时,他们会为您端上一杯热热的酥油茶或是抛给您一根绿绿嫩嫩的黄瓜;我们可以随时走进每个民族居民的家庭,接受热情好客的主人美酒佳肴的招待。

    墨脱的治安可以说是全国少见,哪一家也不用装防盗网,家里放多少现金外出也根本不用担心。在这里吃饭也从来不曾讲究,大家有什么吃什么,这样一派和谐的气氛不是做作出来的,而是经过了朴素文化和环境熏陶后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走进墨脱,您便会被这里的山、水和人深深感动,您会觉得,来到这样一个古朴而和谐的地方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墨脱古称“白玛岗”,藏语意为“花朵”。大藏经《甘珠尔》称之为“佛之净土白玛岗,殊胜之中最殊胜”。因此,这里又是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的莲花圣地。100多年前,波密王就在此设宗(县),而这片富饶美丽的宁静之地,也是门巴族主要的聚居地。

    “门巴”藏语就是生活在门隅地方的人之意。传说东方有一块佛之净土,那里没有剥削和压迫,却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那里风调雨顺,不种青稞有糌粑,江河之水为奶泉,不养牦牛有酥油。这对于生活在门隅一带受尽苦难和剥削的门巴人来说,太有诱惑力了。他们决定到东方去寻找这佛之净土,这就是门巴人东迁的传说故事,而实际上门巴人东迁的历史则是苦难逃亡的历史。

    在墨脱,从县长到老百姓日用生活品中,用得最多的除了胶鞋就是拐棍。因为他们不管路途远近,出门就要走路。由于交通不便,看病就难上加难。墨脱驻军摸索出一套“空中会诊”的特殊治疗办法,即将病情用电报空中传递到地区,请对方医生会诊,尔后再电报将处理方案及用药方传回,大大方便了孤岛上的就医难。

    在墨脱最常见的运输方式也是人力背夫。这是一支极其特殊的运输队,也是墨脱人的生命线。几十年间成百上千吨的物资就是靠当地百姓的双脚和双肩背进背出。物资、粮食、药品、军用品,包括盖房用的钢筋水泥、铁皮及许许多多生活用品都是民工们论件论斤一步步翻雪山、过塌方、穿峡谷背进去的。

    翻越多雄拉雪山是走出墨脱的必经之路,也是进出墨脱最艰难的一段。多雄拉雪山垭口海拔只有4200多米,这在雪域高原是最常见的高度。然而它的难度在于从海拔只有数百米的亚热带半天时间爬升到冰雪严寒的“北极”,这急剧上升的海拔高度一般常人难以忍受的。 多雄拉雪山终年积雪不化,即使在盛夏山口也是白雪皑皑,每年这里只有4个月大雪不封山。

    这里每天气温最高的时间是中午,部分冰雪从下部融化,最易出现雪崩和冰层塌方,因此不论出山还是进山,必须赶在中午前翻过山口。茫茫的多雄拉雪山云雾缭绕,能见度极低,眼前只留下一串串杂乱的脚印。风刮得很大,经过山口时起码有八九级风力,隔几米远几乎连话都听不清,我们终于在下午两点前翻过了多雄拉雪山,走出了这座神秘的孤岛。

    人们都说,凡是到过西藏的人,都有一份神圣而美丽的高原情结。而对于我徒步走过一次墨脱路的人来说,更是对这神秘的地方产生一种近乎膜拜的情愫,一份永生难忘震撼心灵的眷恋。墨脱,这个西藏最神秘的地方,这片远离现代都市文明、繁华与喧嚣的热土,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