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中国人口最少民族在享受现代文明中追寻文化传承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新华网    记者 记者 李月 林如萱 叶辉
分享到:    

    在位于藏东南林芝地区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刚表演完珞巴族原生态舞蹈的28岁珞巴姑娘德吉拉姆笑着对记者说:“我很喜欢跳舞,为游客们表演自己民族的舞蹈有一种自豪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珞巴族的传统文化”。

    德吉拉姆曾经是林芝地区米林县舞蹈队的一员,如今她和南伊珞巴民族乡另外15个年轻姑娘和小伙子一起组成了珞巴民间舞蹈队,为迎接今年的旅游季节,他们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

    南伊乡的珞巴族副乡长林勇说,最近几年,当地从政府到群众都增强了民族文化保护的意识,同时也认识到,发展带有本民族特色的旅游业是增加收入的一个途径。

    几千年来,珞巴族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藏东南土地上繁衍生息,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目前总人口仅有2985人,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林芝、山南地区。林芝地区米林县的南伊沟则是这个民族最大的聚居地。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珞巴人被当做野人,生活在边境丛林,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民主改革后,珞巴族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1985年,中国成立了南依珞巴民族乡,把生活在喜马拉雅大峡谷的珞巴人从大山深处整村搬迁到了山下。今天的珞巴族人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居房,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变成了机械化的农牧产业,刻木结绳记事的珞巴人也有了自己的国家干部、大学生、医生和科技人员。

    米林县委宣传部部长格桑是珞巴族的第一位硕士。他介绍说,如今珞巴鸡养殖、温室蔬菜大棚、犏奶牛养殖基地、观光果园等都已形成特色产业,珞巴人与外界实现了接轨,充分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进步成果。

    2008年7月,神秘的南伊沟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南伊沟的珞巴族群众又开始吃上旅游饭,当导游、开环保车、参与民俗表演……生态旅游再次为珞巴族群众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南伊乡作为中国珞巴族最大聚居地,珞巴族占到全乡人口的78%。他们始终保持着与门巴、藏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和睦相处与不断交融,并在经济发展中努力维系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

    活跃在南伊沟风景区的珞巴原生态歌舞表演队就是一个证明,他们在为游客带来原汁原味的珞巴民族歌舞的同时,也延续着珞巴族千年的文化血脉。

    让珞巴人引以为荣的是,2008年6月,“米林珞巴族服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米林珞巴织布技艺”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经过不断的深入挖掘和整理,珞巴族语言、民间故事、古史歌、始祖传说、酒歌、生产工具、竹编手艺、生酒酿制工艺、婚葬细俗、图腾文化等也都已列入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库,并在珞巴传统艺人的手中一代代延续和发展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