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走进太昭古城 感悟厚重历史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西藏商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分享到:    

    古城入口处

 商贾云集缔造往昔繁华

    太昭古城位于318国道旁,地处工布江达县城西面,距县城20公里。未入古城,镌刻有“太昭古城”的牌坊先入视野,高大挺拔的背后是历史的厚重与深邃。

    跨过古城外的吊桥,置身古老的民居,视线穿过驿站城门,把思绪拉到历史深处,太昭曾经的繁荣涌现出来。据史料记载,从唐朝和吐蕃联姻开始,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就日益密切,军旅客商往来不绝。元朝时,太昭始建驿站。清朝末年,当时的太昭称为江达,人口众多、市镇繁华、店铺林立,并设有政府、粮仓、学校、邮局、旅馆、饭店、金银加工店、裁缝店、刑场等,藏、汉、回等民族和尼泊尔客商来这里经商交易,各地的商品也能够顺畅流通。太昭成为当时西藏重要的商业文化中心。

    清末民初,江达更名为太昭,管理着附近的广大地域。

    雄关漫道 金戈铁马

    自古内地通往西藏的路有4条:青藏西道、青藏中道、青藏东道、川藏驿道。其中,除青藏西道以外的3条都要经过太昭,因此太昭古城也是军事交通要地。据《卫藏通志》记载:“江达乃西藏咽喉重地,驻扎官兵防守。”《西藏志》记载:“江达设守备一员,兵120名。”清朝川军管带陈渠珍在其所著的《艽野尘梦》中提到江达为西藏重镇,经济极为繁荣。正因为太昭经济繁荣,军事、交通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据《天朝筹藏录》记载,1911年6月,驻藏大臣联豫急电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请求派兵会攻波密,赵尔丰派川军统领凤山为波密督办,与驻藏清兵分东西两路会攻。7月,平定波密;8月,清兵前锋到达工布江达,在太昭设兵营,并立“太山石敢当”石碑(现收藏在当地一农户家中)。后因镇压辛亥革命,慈禧太后下令赵尔丰部队撤回内地,赵尔丰奉“太后之昭”撤军,并留下著名的“太昭村”。


    宗教信仰见证民族融合

    现太昭古城保存完好,可依稀得见当年规模,当年尼洋河上的大桥遗址还在,弯弯曲曲的唐番古道与川藏公路隔河相望,游人每至此,无不感叹。

    另外,以前在太昭古城的北面和东面共建有4座寺庙,分别是:“吐吉拉康”、“乌金拉康”、“关帝庙”和“度母庙”。由于历史变迁和清末战争的频繁发生,只有“吐吉拉康”遗址还可以看到寺庙大门和墙壁上的壁画,“乌金拉康”旁还竖立着当地商人、群众和官兵捐资修葺唐蕃古道的“万善同归”碑,见证了自古以来西藏与内地的密切联系。其余两座寺庙几乎全部倒塌,只留有寺庙遗址。据当地老人回忆:“吐吉拉康”为格鲁派寺庙,土木结构,主供佛为千手千眼观音;“乌金拉康”为宁玛派寺庙,土木结构,主供佛为莲花生大师;“关帝庙”又称“格萨尔拉康”,位置在大杨树旁,为全木质结构,留有“敬献宝炉”石碑;“度母庙”遗址在大柏树旁,为全石质结构,主供佛为80厘米高的大度母,旁边有1000余个20厘米高的小度母。

    古城西南面还有当时居住在古城内的汉人墓地,共有150余座。

    重走唐蕃古道

    太昭古城与唐蕃古道连为一体,古道成就了古城,古城守护着古道。唐蕃古道是古代吐蕃与内地联系的交通要道,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就是由此到柏海(青海扎凌湖)迎娶了文成公主。唐蕃古道入口,右侧山崖有一处凹陷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藏王避雨石。相传当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回来时,路经此地天降大雨,松赞干布拔剑削山,让文成公主在此避雨。因大雨连降数日不停,于是文成公主命随行工匠在山洞内刻下唐王画像,又刻下经文、佛塔、佛像,向上天祈求大雨早点停息,自己能早日到达拉萨;同时,也祈求上天能够保佑唐王身体安康,国家繁荣昌盛。古道经过的山也名藏经山,山上刻有许多藏文,并涂了朱红颜色。

    唐蕃古道上最让人难忘的是鹦哥嘴。此处地势十分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形如鹦哥嘴而得名。

    从古道入口处向西大约5分钟,便可看见一块奇石,形状非常像一个人的侧面,当地百姓称之为松赞干布神石。相传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回来时,路经此地,天降大雨,道路不通。于是松赞干布派出自己珍爱的一只神兽鹦鹉,飞出去察看前面的路况,谁知道鹦鹉飞走后数日未回,松赞干布十分焦急,每日到此地翘首等待鹦鹉回来。鹦鹉感应到主人焦急的心情,没日没夜地往回赶,终于把好消息带给了松赞干布,鹦鹉却因为过度劳累,栽倒在了松赞干布跟前。松赞干布十分伤心,站在那里看着自己珍爱的神兽,连路边的石头也感应到赞普的伤心,竟然慢慢化成了赞普的模样,在那里一直望成了神石。 搜狐旅游

    在莽原和雪山脚下,清澈的尼洋河边,有一座历经千年沧桑的小镇,它就是太昭古城。古城位于拉萨至林芝的318国道左侧,距拉萨仅200多公里。这里有尘封的往事、动人的传说。今天,让我们走进太昭,对话历史,聆听历史。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