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林芝:梦回香巴拉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西藏旅游杂志    记者 谢罡
分享到:    

    与尼洋河一道走进林芝

    牦牛披着雪花在啃草,牧人的帐篷冒起了炊烟。雪渐渐小了,高山草甸露了出来,矮小的杜鹃点缀在洪荒的大地上。结冰凝固在山坳里,一浪浪涌动的痕迹清晰可见。邦杰塘草原到了。

    邦杰塘,藏语意为“开满龙胆花的草坝子”,草原地形起伏,春夏时节,绿草如茵 ,犹如一块天然的绿色大地毯,蓝天、白云、青山、绿草浑然一体,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停下车来,可以听见积雪消融的簌簌声。一尊巨石矗立江中,任凭河水冲刷岿然不动,大石上端还屹立着一棵四季常青的松树。当地人称这块石头为“守护神”,每逢黄道吉日就会烧香朝拜,以求世间万物生灵平安吉祥。

    太昭古城遐想

    太昭遗址距工布江达县城20公里,是不可不看的景点之一。穿过古朴的吊桥,漫步在这古老的关隘,它久远的历史向我涌来。

    藏、汉、回等民族和尼泊尔的客商来这里经商交易,各地的商品也能够顺畅流通,当地藏族也与其他各民族开始通婚,这里很早便成为西藏的重要商业文化中心。

    走在古城的街道上,追忆着曾经的繁荣。扶着夯实的墙,两眼穿过驿站的门楼,前面是幽远的娘蒲乡,后面是滚滚东去的尼洋河,金戈铁马,荡气回肠,一股脑涌来。不过我还是更喜观现在的太昭,现代中透着古朴,繁荣中透着宁静。


    绿色的水和水中的岛

    从318国道驱车40公里,来到位于错高乡境内的巴松错。站在湖畔的公路上,碧绿的湖水荡着清波,倒映着周围的树木,湖中的小岛如写意画般充满诗意。

    来到海拔3460米的湖边,微风拂面,让人耳目一新。湖中小岛上的错宗寺香火十分旺盛,这座寺庙始建于吐蕃赞普时期,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寺庙,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在岛上的其他地方,也密布着许多神奇传说,如格萨尔王挥剑于石头上留下的剑痕、松赞干布在石上留下的足印、莲花生洗脸的神泉…

    巴松错南岸的一处小溪边,有一个被当地群众称为“求子洞”的地方。传说这个小洞曾被莲花生大师加持过,来此求子甚为灵验。离此不远的沙滩上,还有“莲花生修行洞”。

    让人不想回家的地方

    “到了工布鲁朗,会忘记自己的家乡”,没到鲁朗之前,我就被这句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一早从八一镇出发,目的地是鲁朗。汽车出城往东,一路上盛开的桃树争奇斗妍,青山如黛,让人如痴如醉。

    据介绍,鲁朗距八一镇70公里,要进入这片人间仙境,还必须得翻越色季拉山。色季拉山是一座花的海洋,5、6月间,山上将会开满杜鹃花,一眼望去,遥遥无边,耀人眼目。

    过了色季拉山垭口,汽车一路下行,映入眼帘的是不同景致。终于来到鲁朗镇,听说这里的石锅鸡最为有名。选定一家馆子坐下,不多会工夫,一钵土鸡与参类共炖的食物就端上桌。汤鲜、肉嫩,让人大饱口福。

    镇上宾馆众多,价格便宜,晚上留宿鲁朗,也有别样享受。街上有两家藏式酒吧,华灯初上,和当地人们一起欢聚在酒吧里,边唱歌边喝酒,不醉不归。


    南伊沟里的珞巴人

    天雾蒙蒙的,给我们的南伊沟之行增添了神秘色彩。

    汽车出米林县城,往西南行5公里,标牌提示我们,里面就是南伊沟景区了。而首先闯入我们视野的是南伊门巴民族村寨。

    整个寨子背靠青山,依势叠砌,院落空隙有许多桃树、核桃和秀竹。盛开花朵的桃树,古朴虬枝的核桃,把寨子掩映得如梦幻一般。牛羊悠闲地跺着步子,微风过处,粉红的花瓣散落一地。

    闯进大峡谷

    次日清晨,我们出米林县城,汽车顺着雅鲁藏布江前行,左侧不远处是滔滔江水,右侧则是荒山野岭,沿途开满了桃花,刚出圈的牛羊舒展着筋骨,懒散地走在公路上。

    到达派镇,已是中午1点。派镇是我们见过最繁华的小镇,长长的街道,商铺、旅店和饭馆鳞次栉比。派镇一面临江,三面环山,风光秀美,景色怡人。派镇虽是大峡谷入口,但还不是观赏南迦巴瓦的最佳地。于是我们打算前行到格嘎村。出派镇不久,我就被江上的奇观吸引了,站在半山腰,雅江宁静得变成了湖泊一般,中心还有一座别致的小岛。

    传说魔湖是魔鬼巴洛拉领地的标志,由两只独角水怪看守。每过一段时间,水怪都会出来作乱。水怪出现时漫天乌云、狂风暴雨,湖中搅起通天水柱,周边数十里内的村民和动物均被席卷一空。后来南迦神派徒弟格桑下山修建镇妖宝塔,并给他一块神石,告知该石必须要由九千九百九十九个族人诵经祈福,再放入宝塔之中方可镇压水怪。

    当地本来就人烟稀少,再加上水怪危害,人们大都已经迁徙别处,格桑很难找到为神石诵经祈福的族人。格桑徒步走便了珞瑜的每一个部落,历时13年终于带着神石归来,在魔湖中筑起镇妖宝塔,从此以后魔湖风平浪静。


    眺望南迦巴瓦峰

    汽车驶过山坳停下,脚下就是格嘎村了。一座高耸的雪山矗立面前,云遮雾绕,若隐若现,南迦巴瓦峰就在我眼前了!

    南迦巴瓦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蓝天的战予”,主峰高7787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誉。由于南迦巴瓦峰所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板块运动强烈,造成南迦巴瓦峰地区山壁耸立、地震、雪崩不断,攀登难度极大,这样反而使南迦巴瓦峰很长时间以来成为未被人类登上的最高一座“处女峰”,直到1992年10月30日由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

    南迦巴瓦峰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因为其主峰高耸入云,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们燃起的桑烟,据说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都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

    列山古墓群:千年前的归宿

    我们完成了东环线之旅林芝段的最后一站。从米林到朗县,沿途参加了列山古墓群和巴尔曲德寺。

    出米林县城,汽车沿306省道东行,溯雅鲁藏布江而上。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米林到朗县沿途的美,汽车在旷野里奔驰,天高地阔,心情也畅快。雅江巨柏形态各异,一千棵树,就有一千种姿态,或弯或直,或倾或卧。相传在修建桑耶寺时,奴隶将木材源源不断通过水路送往桑耶寺。为运送木材,奴隶伤亡无数,一只善良的乌鸦目睹一切,非常同情奴隶的不幸,就站在加查山顶说,桑耶寺已经修好,不需要木材了,奴隶们松一口气,将大量木材沿江丢弃。

    从此,这些木材就地生根发芽,成了如今的巨柏。可怜的乌鸦被莲花生大师惩罚,变成了江边的乌鸦石,从加查到山南方向的乌鸦也都变成了哑巴。

    听完了这个美丽的故事,我们走进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列山古墓群位于金东乡列村东北约1.5公里的列山南坡上,海拨3200米,距306省道仅3公里,距朗县县城53公里。

    站在荒冢上,望着延绵起伏的群山,北风呼啸,灌得双耳生疼,仿佛脚下沉睡了千年的土地,向我涌来他久远的历史。列山古墓不仅反映了1000多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和墓葬水平,对于研究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具有重要价值。200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在象鼻上的寺庙

    汽车出朗县,驶过雅江上的大桥,开始在峡谷里穿行,离县城不远处,我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牛皮船,船夫坐在船内轻快地划动双桨。

    快到朗镇了,陪同的索朗指着雅江对面说,你看像不像大象的鼻子。我仔细端详起来,宽大的山坳果然像大象的耳朵,山上的寺庙就摆放在鼻子上,长长的象鼻拖到江里,如正在饮水一般。索朗说,那就是巴尔曲德寺了。

    巴尔曲德寺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总占地面积达21500平方米。据介绍,寺内现有僧人27名。重要文物有27尊佛像、38面唐卡,2007年该寺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靠在墙沿上,临江眺望,下面是湍急的江水,四周一遍绿荫,真是“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行走在寺内,可闻潺潺水声,时而鸡鸣狗吠,更有那晨钟暮鼓,好一片宁静的方外之地。

    寺庙的主要宗教活动有:“燃灯节”“巴尔耸筑节”。其中规模最大的活动是“巴尔耸筑节”,该活动每年藏历4月30日至5月3日举行一次,参加活动的除了本县的信众外,还有的来自毗邻山南地区。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