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巴松错工布民俗旅游文化节 借着节日去游玩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西藏商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梁梅
分享到:    

    物交会现场的虫草买卖。物交会现场的虫草买卖。

    父子俩来卖货。

    村民组成的表演队。

    开幕式上的工布舞蹈。


    8月27日—29日(藏历7月18日—20日),是工布江达县举办巴松错工布民俗旅游文化节的日子,每当这个时候,全县9个乡镇的村民都会早早地赶来,因为这是一次节日的盛会,可以观看欢快的表演;这也是一次全县参与的物交会,可以在这里购买特色地方商品。

    此外,在多雨的八月到这里游玩,自然又多了一份烟雨蒙蒙的惬意。乘着游艇转巴松错、躺在结巴村听雨打湖面的滴答声,再顺道去趟秀巴古堡景区……借着节日,就在工布江达县玩一圈吧。

    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

    在我们赶往此次旅游文化节的路上,就遇到了许多同向的车辆。卖货的,开着卡车,带着各种手工艺品、藏药材、工布服装、甚至是家电等货品;赶集的,全村人相约一起,坐着拖拉机或者大卡车。

    当我们赶到的时候,旅游文化节现场早已搭起了帐篷的长阵,大大小小的汽车在帐篷的外围停放着,与帐篷阵一起围拢成两条“街道”。“街道”上人头攒动,不少游客也在其中;两旁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商品,藏刀马具、松茸野果、虫草鹿角,还有烟酒日杂、冰箱彩电等等,川菜小炒、藏餐小吃也穿插其中。

    据工布江达县县长李桑介绍,到今年,巴松错工布民俗旅游文化节已经举办了六届,群众的参与性也越来越强。物交会有各乡镇专门的展台;文艺汇演、体育竞技是各乡镇自己的表演队和代表队参加,还有篝火晚会,都是极具民族民俗风格特色的活动。游客在旅游节期间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美丽而神奇的巴松错自然风光、领略到质朴的风土人情、观看华美大方的工布服饰、欣赏潇洒欢快的工布歌舞等。

    特色商品借旅游走俏

    来自错高乡的平措朗杰有着20多年的做刀手艺,每到旅游文化节,他都会把当年做出的藏刀全部拿到物交会上销售。据平措朗杰介绍,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所以十分耗时,最小的藏刀一天只能做出两三把,长约60厘米的藏刀得花费两三天的时间。虽然只在农闲的时候才做上几十把,但这已经为家里增收了不少。记者每次来到平措朗杰的摊位前,都能看到络绎不绝的买家,当地人也有,游客也有。28日上午,来自北京的吴女士为父亲买了一把藏刀,并准备到拉萨时寄回北京。吴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的行程中并没有巴松错这一站,但听说这里有地方特色的物交会,她就特意改了行程,来这里选购特色商品。

    28日上午半天的时间,平措朗杰卖出了30多把藏刀,收入达2000多元,相比工布江达县县长李桑给出的5488元的县人均收入(2009年),仅这半天的收入就比去年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还多。平措朗杰向记者“透露”了他赚钱的秘诀:“我们卖的就是地方上特有的东西,旅游的人都喜欢。”

    有着同样观念的人还有来自娘蒲乡的索朗嘉措,他不仅把村子里特有的野果采来卖,还把他从其他村子淘来的“老物件”——马鞍、马镫等和娘蒲沟溶洞里的钟乳石搬到了展台上。索朗嘉措告诉记者,他几年前就出村在八一和拉萨打工,是村上为数不多的普通话说得很好的年轻人,他知道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有特色的东西也越来越值钱了。去年他又在拉萨卖出了一个老马鞍,1000元的价格让他获利不菲。“我们都盼望着娘蒲沟的旅游能够尽快开发,这样的话,沟里的几个村也都会更加富裕的。”索朗嘉措向记者诉说着他的希望。

    据工布江达县农牧局副局长万泽勇介绍,在旅游文化节物交会这个平台上,各乡镇参与展销的商品品种有386种,仅三天的交易金额就达300多万,这成为全县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