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太阳从山顶升起,我们被全世界最奢侈的日光照耀,与一群朝圣者比肩行进,转湖是一种朝圣还是祈愿,总让人感觉心神不定。去过西藏好几次了,可纳木错还是一个幻象,一个看不透解不开的谜。在意气风发的路上,徒步神山圣湖,这里的黎明和黄昏,比任何地方短暂,眼前呼之欲出的浮光掠影稍纵即逝。
从拉萨出发,不敢狂奔
清晨,阳光还未来得及为云彩上妆,我们就已经驾着越野车一路高歌奔向纳木错。
从拉萨到当雄,一路飞驰,可过了当雄,就不那么幸运了。当我们到达当雄县城时,天上阴云密布,下起淅淅沥沥小雨,当雄县城本来就不大,一条空旷的马路现在就更难见到人影。我们遇见一位过路的牧民,便左一言,右一语问起路来。由于语言不通,我们只能根据手势和表情来理会牧民的意思,庆幸的是我们走上了一条正确的路,一条通往纳木错的通天大路。
出县城,镇上的藏房离我们愈来愈远,白雾夹杂着水汽在山壑间游弋,一条柏油路在云雾之中起伏,靠着车灯,我们的汽车万般小心地缓慢前行。前方不时出现石块、坑洼和坡地,司机凭着经验本能地将车不断转向依稀可辨的“路”。我们全没了出发时的豪情,一颗心始终被揪得紧紧的,生怕一不小心误入歧途,与纳木错失之交臂。
当车到了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圣湖倩影。回想这一路艰辛的情形,倒有了一种豁然开朗、所向披靡的胜利感,车内又有了说笑、歌声。
向前再行近30公里,一汪晶莹的碧蓝出现在我眼前,连绵的远山和起伏的土丘描画了纳木错秀美的轮廓,无尽的长空为她染就了蓝色的容颜,轻轻的微风拭去她浮云般的泪迹,灿烂的阳光抚摸着她纯情的笑脸。圣湖的身边,褐黄色的山岩裸露突兀,青青的牧草就像苍天播撒的绿烟自由地生长在极目难尽的藏北草原上,一只只黑色的牦牛率性漫步,一群群白色羊儿恣意觅食,或方或圆的牛粪垛,或大或小的藏式土房,或缓或急小河,或闲或忙的牧人,组成了以纳木错为核心的纯净世界。这一切仿佛不是人间之物,任何人或物在这幅壮美的画卷前都显得无比渺小。我面向湖边的玛尼堆,双手合十,深深一揖,然后凑向湖面,长吸一口神赐的圣水,甘洌微咸。
踏着传说去转湖
纳木错,为“天湖”之意,是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运动的杰作,现存的古湖岩线告诉人们那时的纳木错比现在的湖面高出80米。念青唐古拉山融化的冰雪形成无数大小溪流注入湖中,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
关于纳木错,有许多美丽的传说。有说圣湖纳木错和念青唐古拉神山是一对多情的神仙眷侣;有说纳木错是三十三天的主宰之一帝释天的女儿,她是绵羊的主护神,又名纳木曲曼;有说她是苯教的保护神,因此纳木错也是苯教的圣地……但在诸多神话中,有一个让我们最为心动的故事:在纳木错北岸有一座保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遥遥相望。当年威严峻拔的保吉山常与念青唐古拉山的爱妻——纳木错窃窃私语、缠缠绵绵并生下一个儿子——唐拉札杰。保吉山和纳木错为了不让念青唐古拉山发现唐拉扎杰,便将他藏在保吉山以西的大坝。而奇怪的是,纳木错以北地区无论从什么角度都能目睹念青唐古拉山的尊容,可就是站在唐拉札杰山看不到念青唐古拉山。
这样一个集众多美丽神话于一身的圣湖,藏地先民为了表达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围绕神山圣湖绕行而举行祈祷仪式,就是转湖。他们认为,神山、圣湖养育了他们,而山神、水神又护佑着他们,对神山、圣湖常怀有一种感念之情,相传,如果能绕湖而行,便能得到渊博的知识和无量的功德,并舍去恶习及痛苦,受益于今生和来世,最后获得正果。
驻足在纳木错湖边,看着如银的雪山镶嵌着碧玉般的湖面,回想起那些美丽的传说,我终于明白“到过纳木错,却没转过湖,就不算真去过纳木错”的含义。
扎西岛,神圣的起点
由海拔5180米的那根拉山口到大约50公里外的扎西岛(又叫吉祥爱情岛),是无数情侣的梦之地,也是转湖路神圣的起点。远观整个扎西半岛就像一尊睡佛,短的一段是头部,长的一段是身子,腿部伸入水中。由于纳木错湖面太大,湖边地形复杂,并有许多无人区,为了让更多的人礼敬佛陀,增益福荫,就把转行扎西岛7圈,等同于转行纳木错一圈的功德,开创了方便简约的朝圣之路。我沿着美丽的吉祥爱情岛——扎西岛,开始了我的转湖之旅。
前几十公里,虽路途崎岖,要经过大小十多条河流,但视野开阔,牛羊成群,风景迷人,随后一路上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岛上林立着无数石柱和奇异的石峰,有的似松柏,有的如象鼻,有的似人形,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岛上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有的溶洞狭长似地道,有的洞口呈圆形,有的岩洞上面塌陷形成自然的天窗,有的洞里布满了钟乳石,留有许多高僧大德修行的遗迹……半岛的岸边,经幡在风中摇动,路边的游人在经过玛尼堆时无不停下脚步,添上祈福的石头,祈愿平安;还有转湖的藏族同胞们,他们带上干粮,风餐露宿,栉风沐雨地跋涉和叩拜,用步履和身体丈量着神圣的土地。常有信徒们倒在转行的朝圣路上,其他信徒不仅不会为他悲哀,反而会为他高兴,认为这是造化,倒在朝佛路上的同伴会与佛同在,与圣湖同在,并往生极乐,功德圆满。
在转湖途中,我还经过一个最为神奇的山洞——善恶洞。
行善的人无论胖、矮、高、瘦只要你行得正走得直便能从此洞中过。我挺直身板,双目平行,稳稳地走过善恶洞,再回头一看,短短的一段路,仿佛将已过的年岁都细细回味了一次。
纳木错,湖水天来绿如蓝
在纳木错湖边扎营住上一宿,清晨,我忘却了8月还裹着羽绒衣的寒冷,乘着第一缕阳光早早的起身。
白云伴着晨曦不停地在蓝天里展示曼妙雄姿,举目南望却已不见念青唐古拉多情的脸庞,白云如棉如絮,欲把青山裁剪,圣洁耀眼;注目东观,湖水逐波奔涌,留下优美圆润的曲线;瞩目西寻,西面的湖岸与白云相贴,湖水连到天边;抬眼细瞧,扎西岛上成对的夫妻石、合掌石,挂满五彩的经幡,高大的煨桑炉卓然矗立,都带着人们虔诚的夙愿,沟通着圣湖与神之间的信息。浩瀚的湖水,远观是深蓝,近看又是碧绿,在蓝绿之间随光线的不同、欣赏者角度和心态不同不停地变化着,清新而明澈、洁净而灵动,与高山相望,如如不动;同曲岸相守,波涛涌动,千变万化。近处,野鸭在湖中嬉戏,鱼儿在碧波中遨游,高头骏马在岸边啃青草,白色牦牛在水中饮水,这就是纳木错这幅无以伦比的浩瀚画卷中的寥寥几笔。
在这幅以蓝色为基调的画卷中,最美的还是在纳木错转湖的人们。在这艰辛的转湖路中,生长在藏地的同胞们,给了我最多的感动。他们与生俱来信奉佛教,尊崇大自然,虔诚发自肺腑,不掺一丝虚妄;他们身着厚重而简朴的衣袍,手持装满经卷的转经筒,沿着圣湖美丽的湖岸转行,如镜的湖水印证着他们圣洁的心,湖边的转经道留下了它们与纳木错同在的足印。
怀抱刚睁开双眼的男婴,五口之家叩首转湖,掬一捧圣水洒向男婴头部,不但给他纳木错的神圣祝福,还给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信仰的种子;发辫盘头露着红头绳的康巴汉子,走在纳木错湖边,没有了固有的彪悍,枣红色的脸膛上挂满了平和;身着白色西装的戍边军官和一袭白纱的恋人,相拥在湖边的礁石上,用纳木错才能听懂的话语,述说着天荒地老的古老话题。
我沉溺于眼前的美景无法自拔,不知不觉地前行恍然间发现一天的光阴已从我身边流过,傍晚七点的光景,太阳害羞地躲进云层,从缝隙中透射出别样的光彩。山色分出明暗,湖水添绿加蓝,呈现出一个无尽的蓝与无尽的绿组成的梦幻世界。天色继续下沉,浓重的白云变成了灰蓝色,湖面上银光遁去,重见深沉的蓝光,遥远的天际,泛起迷人的五彩霞光,把圣湖妆点成脸挂菲霞的少女,多情而又神秘。
我的眼醉了,身醉了,心醉了,人醉了,醉在圣湖的身边,沉醉在扎西岛的木板房里,伴随着淅沥沥的雨水我醉入梦境……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