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昌珠寺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中国西藏旅游网    
分享到:    

    昌珠寺建于吐蕃时期,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南郊外两公里处的贡日山南麓,由松赞干布主持修建,是西藏最古老的寺庙。藏语中,昌是鹰、鹞的意思,珠是龙的意思。相传此地在建寺前有一恶龙,被松赞干布化身为大鹏降伏后才得以建寺,故得名。莲花生和米拉日巴等有名的人物都曾在昌珠寺周围修行,其修行地遗址仍存,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

    昌珠寺系吐蕃时期第一批兴建的佛教寺庙之一,地当昌珠区治所。这儿林木葱茏,风景绝佳,古往今来一直是山南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昌珠寺    

    昌珠寺建于松赞干布时期。传说文成公主用五行算法算出妖魔罗刹女的一臂在贡布日山的西南方向,需建一寺镇压,方能保证国运昌盛,而那儿是一大湖,湖中有一五头怪龙在兴风作浪,于是松赞干布即在贡布日修法,终成正果,遂令大惊鸟降伏了怪龙,湖水也随之干涸,昌珠寺亦即在此建成。传说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但是将昌珠寺和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大昭寺联系在一起,至少说明关于该寺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的说法是可信的。

    昌珠寺最早的建筑,是现主寺对面的小殿,名“乃定拉康”,习惯上则常称“乃定学”(第一层)、“乃定当”(顶层)。乃定学东西长10.2米,南北宽7.3米,内有六柱。殿内后壁原供奉佛像甚多,本尊则为松赞干布。乃定当与乃定学范围相同,本尊为莲花生。据说这幢早期建筑当年是用“贝玛”草堆砌起来的,而现在的建筑则是石木结构,说明是晚期修缮的格局。

    昌珠寺最初的规模很小,据说只有六门六柱和祖拉康,以后该寺在原有建筑上曾经三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

    (一)寺史记载:“乃东贡玛司徒菩堤幢曾对该寺大加修建”。其时代因而不会早于公元1351年。这次修建后增添了较多佛堂,可以说大体奠定了以后昌珠寺的格局。

    (二)五世达赖时期曾对该寺作过较多修缮和增建,加盖了大殿金顶、错钦大殿门的门楼,除其底部留有少量原来建筑外,余皆五世达赖时期改建和增建。该寺前庭院南侧的桑阿颇章也系其时的建筑。

    (三)“七世达赖格桑嘉措亦曾修缮此寺”。这次修缮和扩建后的昌珠寺,规模比以前扩大了百倍,面积达4667平方米(长81米、宽57.6米),拥有21个拉康和漫长的转经回廊,屋顶饰以富丽堂皇、熠熠生辉的金顶,更显得非同凡响。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