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古格秘境,在天有灵

2015年03月21日 11:21    记者 杨林
分享到:    

    在青藏高原的最西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昆仓山脉共同托起了一块由湖泊沉积而形成的札达盆地。这块由数亿年风剥雨蚀而形成的奇特土地,在远处冰川雪峰的辉映和其间江河湖泊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深邃和厚重。     

    那个已经失落的文明、那个神秘莫测的文明、那个不可一世的文明——古格王朝,就那样谜一样地存在于那里。   

    这块神奇又充满凶险的土地,被极富想象力的古代藏人——吐蕃人,描绘成是一个仰卧着的魔女。   

    公元九世纪中叶,逃亡西部的吐蕃赞普后裔在“阿里三围”建立了布让、古格、芒域三个王朝,复兴佛教,重整山河。其中古格王扎西衮之子颂埃(法名益西沃)放弃王位出家为僧,并于公元996年仿照桑耶寺,建造了古格历史上第一座有影响的托林寺。   

    初识托林寺   

    2001年7月6日,国家文物局、中央电视台联合组成“西藏古格文明考察团”。我们一行20余人,分乘6辆日本丰田4500→型越野吉普车,在一辆国产东风牌给养卡车的配合下,从拉萨、日喀则沿新藏线北线,取道萨迦,经拉孜、萨嘎、仲巴、帕羊,绕道普兰再经神山圣湖,于7月13日凌晨浩浩荡荡开进札达县城。   

    所谓县城,实际上是在托林村的旁边形成的。一条土路两边除了两座军营外,没什么明显建筑。县委、县府的办公楼正在修建之中,大路的尽头就是象泉河的南岸。在象泉河陡峭的悬崖上,红墙、白塔和风马经幡点缀在土黄色的民宅和新建的校舍之间。要不是当地人介绍,真不敢相信那几间散乱的建筑物,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年古刹——托林寺,它是名副其实的古格艺术殿堂。   托林寺是仿照西藏第一座佛寺——桑那寺建造的,它用不同形状的建筑,比拟佛教传说中的须弥山、四大部州、八小部州。中心殿迦萨殿为五佛坛城布局,中心殿周围建有色康佛殿、杜康大殿以及镇魔的内四塔、外四塔和108塔墙。它占地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托林寺几个佛殿保存的壁画极具特色,如杜康殿(又称红殿)门廊两侧壁画中的十六金刚舞女,线条优美,色彩清淡,工笔流畅,高雅脱俗,是佛教题材壁画中难得的珍品;另外像拉康嘎波(白殿),建筑面积为555平方米,原为供奉药师佛的塑像。里面天花板彩绘着繁缛华丽的花草纹样,其间“出没着”珍禽异兽。壁画中绘有古格王室高僧益西沃、印度高僧阿底峡以及仁钦桑布、宗喀巴等的画像和密宗本尊、观音像等。    

    不死的古格宫殿   

    处在扎达县城内的托林寺和仅距县城数里之遥的托林旧寺竟如此残破,→使人不免为远离县城深入象泉河谷地的古格王国宫殿遗址担忧。   

    出托林村沿象泉河顺水而下,西行18公里,就到了札布让村。别小看这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在当年古格王国的辉煌时期,札布让是古格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古格都城的代名词。我们今天所说的“古格王国遗址”,实际上是指离札布让村北百米远的原古格都城遗址。只因这里地势险峻、寺院集中、洞窟密集、暗道纵横,因此留下的故事、传说乃至文物古迹都十分丰富,人们才把这块方圆不到1平方公里的孤山视为古格王国的象征。   

    无论是藏文文献还是汉地史籍,都没有明确记载古格都城的创建年代。但从都城的设计和建筑规模分析,绝非一朝一代之功。自从九世纪中叶古格王国奠基,可能就开始了该都城的营造。       从现在保存的建筑来看,建筑遗址主要有寺院、居住址、宫殿、议事厅、仓库、军事防御设施、暗道、碉堡、防卫墙、弹药库、窑洞、地窖等等。仅从建筑结构和形式上很难分出早晚,但从佛殿壁画题材和技法上大体可以看出早晚各期的风格。   

    进入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拉康嘎波(四周墙体均用白灰刷成,又称“白殿”)。殿内原有佛塑像23尊,现存有11尊残像,名为金刚持或度母像,造型古朴、端庄。佛像后三面墙壁画有壁画,主题表现有佛、菩萨、金刚、度母、高僧、供养人等,人物间杂有山林、树木、建筑、动物、花鸟等装饰图案。可惜的是,由于年久失修、雨水冲刷,壁画保存不好。   

    从白殿出来,绕过一条山路,有一平台,拉康玛波(因四周墙体用红色铁矿颜料涂抹,也称“红殿”)坐西向东建成,为藏式平顶殿堂建筑。雕花大门加门楣高为3.8米,宽3.3米,厚0.7米,门楣西侧的上方通体浅刻浮雕,刻有金刚、飞天等佛教故事题材。门板左右对称,各刻三瓣仰莲圆圈,圈内刻有减地梵文,六个圆圈组成密宗咒语六字真言。拉康玛波殿正中先前供有释迦牟尼塑像,可惜佛像已毁,仅存前后紧贴的两个高大须弥座,从残留的背光还能看出该佛像的大概高度。佛祖两侧饰有佛教“八宝”吉祥物的莲花座,八样吉祥物分别为:宝伞、宝瓶、法螺、双鱼、盘肠(吉祥结)、宝莲、法轮等。   

    拉康嘎波殿内的壁画,是所有古格壁画中最为珍贵的。它除了绘有精美的佛本生故事和藏传佛教历代高僧大师的佛教题材画之外,在佛本生故事下层,还绘有记载古格庆典、乐宴等世俗生活的画面。[img]   如“古格庆典乐舞图”,表现的是古格城堡建成之后,举国上下欢庆的场面。画中人物众多,千姿百态。耐人寻味的,是在庆典图上方绘有十个古格妇女身着盛装,并肩一字排开,左右手交叉相连,翩翩起舞。   

    另外一幅“礼佛图”,可以说是古格王室成员礼佛的真实写照。画面中间无量寿佛两侧,左侧是国王、王后及王公大臣礼佛,右侧则是高僧、经师礼佛,僧俗分开,排列有序。尽管不能明确这是古格哪一代国王礼佛的盛典,但从壁画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古格国王、王子、王后及世俗百姓的音容笑貌,不失为记录古格历史的真实画卷。   

    在古格故城遗址中,为了少走冤枉路,节省体力,我们精心挑选着每一条路,每一个台阶。   

    都城的地形复杂,建筑物洞窟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穿过了一处险要的山洞隧道,我们跃上了古格都城顶部的台地,这里是古格王宫城堡。台地平面是椭圆形,南北长约200米,最宽处70余米,最窄处仅10余米。四周悬崖峭壁,再加上防护墙,更加险不可攀。   

    台地南部是古格国王起居和处理朝政的地方,这组建筑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个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的“议事厅”,就像一个单位的小礼堂一样,是国王召见王公大臣、讨论国事的地方。   

    从残留的建筑看,这些王宫居室大都不超过10余平方米,最小的仅几平方米。有的地方——如冬宫,实际上就是悬崖中开凿的地窖。这些过于简陋但功能齐全的建筑格局,让人想像出在夹缝中生存的难处。   

    即便在兵临城下、四面楚歌的危机之中,古格王宫的最后守卫者,也不忘在宫殿区的最突出位置修建一座坛城寺院,用来诵经念咒,祈求佛祖的保佑。   

    除此之外,古格人也没忘在如此干燥、封闭的土山上,修建一条汲水口暗道。水是生命之源,这里有屯积百年的干肉库(窟)、有足以支撑数年的武器库(石块)、弹药库,但没有水,这一切都成了陈设。   

    现在,古格都城遗址中有多少未开启的山洞、窑藏和暗道,谁也说不清楚。古格王国都城,从公元1630年以后逐渐沦为废墟,甚至成为西藏卫藏地区政权的流放地。从那以后,它经过了300多年的沉寂。 

    来源: 时尚 中国旅游 2001年10月号

    (责任编辑 扎巴旺青)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