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计划去藏北已有好几年的时间了,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成行。最近终于有了机会,临行前几天,把西藏地图册翻了一遍又一遍,把去藏北草原的行程和路线算了又算,心里想着藏北草原那独特的自然风光、纯朴的风土民情、广袤草原上的野生动物……真的有些睡不着,虽然这不是第一次出远门采风,但这次的感觉有些特别,于是开始收拾行囊,准备生活用品、备用油料、采访设备、抗高原反应的各种药品,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一辆性能好的越野车……
草原行路难
清晨,太阳刚从东山升起的时候,我们一行三人便驾车从拉萨出发了,顺109国道进入当雄县的纳木湖,计划再由纳木湖乡前往那曲地区的班戈县,一路上边走边拍,下午到达班戈县城。然而我们的车出纳木湖乡就迷路了,原来地图上标识的线路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驾着越野车沿着一条便道向前奔去,道路越走越窄,最后根本就没路了,我们再翻地图判断方位却怎么也找不到去班戈县城的路,藏族同事不得不向牧羊人问路,而拉萨的藏话和藏北话差别太大了,他们之间的对话有的也只能靠猜,藏族同志再把藏话翻成汉话,我们再到地图上去找所在的方位,根本就没有他们所说的地方,最后我们不得不放弃地图,边走边问,怀着一种既来之则顺其自然的心理,走走停停,一路上我们手上的相机始终没有放下过,拍下了不少美景,正是因为迷路而得到了不少意外的收获。
傍晚时分,我们跌跌撞撞来到了一个叫北拉的地方,这才从地图上找到了我们所处的方位,原来和我们要走的那条路偏离太远了,北拉是藏北的一个乡,乡政府前是大片的沼泽地,可我们怎么也穿越不了沼泽地。当地人说只有从河里穿过去,因为乡政府后面便是去班戈的“大路”,这条沼泽地的河沟是必经之地,我们鼓足勇气试了好几次都过不了这条河沟,如果再冒险,那可能只有在河里过夜了。无奈之下,我们在附近村庄找了个小伙子,他答应把我们带出沼泽地,我们只好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半信半疑地把他带上了车,心里想着只要能走出沼泽地总比走回头路好。我们沿着小伙子指的方向,在沼泽地边沿绕行,这些地方全是沙地和石滩,走在上面让人心惊胆颤,能走出去吗?天都快黑了,我们心里直发“毛”。两个小时过去了,终于看到草原上有车轮碾过的印子,我们高兴极了。
给小伙子一些带路钱,挥手向他告别,我们便沿着通往班戈县的这条“大路”狂奔,这条所谓的大路也是坑洼不平,到处是泥坑和水沟,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而路好的地段,汽车在草原上碾出无数条路,开着车不知该走哪条。从地图上看,这是一条县际公路,应该很不错,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于路况和天气原因,一路上,很多大卡车陷在泥坑里或沼泽里无法动弹。虽然已是五月的天气了,外面的世界也是春暖花开时,而这里却仍然是冰天雪地,天空时不时地飘着雪花,草原还未返青,气温非常低。一路上那些被困在泥地里的司机们蜷缩在车里,只有等着有大车来拉他们一把。在黑夜里,被困的司机实在冷得受不了的时候,就在车边点燃多余的汽车轮胎取暖或烧水,否则他们就会被冻僵。在藏北的几天里,我们看到许多这样的情景,路边留下一片片黑色的痕迹和轮胎燃烧后留下的钢丝网。看着那些被困的司机们无助的眼神,我们也很同情,他们真的太辛苦了,挣钱不容易,而我们小车却爱莫能助,只有赶我们自己的路了。
从北拉到班戈有百余公里,天黑了。白天都要迷路,晚上还能走吗?就在我们犹豫的时候一辆当地的“皮卡”超过了我们,于是我们便加速跟上它,当地车能给我们带路。就这样,路上不论大坑小坑,路好路坏,在草原的黑夜里,我们始终盯着那车屁股后面的红灯,终于在夜里11点时看见了草原深处的灯光,到班戈县城了。这就是我们进入草原的第一天,走走停停跑了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收获到也不少,心里的感慨良多。
在藏北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心里一直在想,明天就好了,能走上大路了,然而大路在哪里,我们始终没有找到。经常跑藏北草原的司机说,哪有大路,你们现在走的就是大路,草原上到处都是大路,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是千万别陷进沼泽地里……
淘金者的梦
从地图上看,安狮公路(安多至狮泉河)横贯藏北草场腹地,地图上用红线标得十分明显,然而走这条路的多半是运输车辆,这些车是从临近省份运输物资到藏北和藏西各县的,他们把诸如日常生活用品、油料、燃气等物资运到西部,再从那里将如硼砂等可开采的矿石类运出藏北。在入夏的半年时间里,这条路也算“繁忙”,大吨位的卡车艰难地爬行在草原上,长距离的运输线中间又没有合适的城镇,为过往车辆和人员提供服务,于是这几年便有了路边帐篷“车马店”。一路上每隔一两百公里便有一家帐篷旅店,诸如“高原旅店”、“藏北饭店”等,招牌就挂在路边的帐篷上,这些旅店为过往车辆提供修理服务,为司乘人员提供食宿,很受欢迎。
382旅店便是其中的一家,孔老板来自甘肃,原来也是这条路上的卡车司机,在这条路上跑了很多年了,跑车的时候也常为没有方便的服务店而犯愁,去年他看中了三县交界处的382道班这个地方,于是他和家人便在这里开起了“车马店”两顶帐篷,几间平房,修理、食宿、商店都有了。这里的382大桥是藏北草原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东西南北的车辆不从这里过是不可能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天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年下来,能赚上近十万块钱。孔老板说,比以前跑车强多了,就是条件艰苦点,等赚了钱就离开这里回老家干点别的。像孔老板这样的藏北“淘金者”不少,他们都抱着一种发财的梦想在藏北草原深处扎下根来,既服务了他人,自己也赚了钱。
在藏北草原也有不少真正的淘金者,我们在382旅店看到,大批的淘金者由安狮公路进入藏北、藏西的草原腹地,据说那些地方有不少的沙金可淘,特别是阿里地区的一些地方,眼下正是淘金者下工地的时节,这些淘金者多来自与我区邻近的省份,他们开着大吨位的翻斗车,车上拉着淘金机械,机械上面绑着帐篷被褥,淘金者身穿皮大衣,头戴大棉帽,坐在翻斗车的行李上,这些淘金队伍多的上百人,少的也有几十人。他们的旅途极其艰苦,寒冷、风吹、日晒、颠簸不说,生活也很艰苦,住店时十几个挤在一间小屋里,每到安营扎寨的时候,他们便在空地上架起自带的火炉,放上一口大锅,下面还有鼓风机,其它七八个人围着锅边“揪面片”,待面片煮熟了一人一大碗,这便是他们一天行程中最丰盛的晚餐了。在“车马店”里一碗面条要十元钱,他们哪里吃得起。
382大桥下面是条不知名的小河,而这里盛产一种鱼叫“小头皇鱼”,个大肉细味美,常去藏北的司机都知道,淘金者的队伍路过此地时便在桥边停下车来,或钓或捕,等到捕获的鱼足够所有的人美美地吃上一顿时,他们便又开车上路。
藏北海拔高,条件艰苦,而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淘金者脸上充满自信,在他们看来淘金赚大钱,发财梦在他们心里已经做了很久了,当然他们中有的人也许真的能发财,但有些人而且是多数就未必了,但愿他们个个能圆发财梦。 (待续)
![]() |
![]() |
![]() |
图为藏北风光 |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