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走进藏北草原(下)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拉萨晚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刘彬 旺久
分享到:    
碧蓝的色林湖

  美丽的色林错

    藏北草原有许许多多大小的湖泊,到底有多少可能很难有准确的数字,这些湖泊就像一块块碧玉镶嵌在大草原上,它们随着草原上季节、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冰封的湖面洁白一片,仿佛所有的生命都瞬间凝固;夏季,时而湖水碧蓝,时而白浪滔天。

    藏北之行我们经过的大小湖泊有无数个,其中包括色林错、巴木错、崩错、蓬错等等,当然最有名的就是色林错了,它是藏北草原仅次于纳木错的第二大咸水湖,面积有1800多平方公里,这里也是申扎、尼玛、班戈三县的交界处。我们到达色林错时已是中午时分,远远望去,湖面碧蓝,远处山形若隐若现。公路就在离湖边十几公里的地方,想接近她却已无路可走。湖边沼泽地多,不敢冒险,直到下午日落时分,我们才有幸在湖畔的草原上歇息,也许是因她的美丽才停下匆忙的脚步。金色的草原、蓝蓝的湖水、夕阳映红的雪山让我们忘却了草原傍晚时分的寒冷,贪婪地拍摄着她的美妙,草原上成群结队的黄羊、藏羚羊也在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看着这湖光山色和湖畔野生动物追逐觅食的情景,我们很自然地想到离拉萨很近的纳木错——十七、八年前的纳木错也是这番情景,湖边不时有成群的藏羚羊出没,其它的野生动物也很多,简直就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后来随着游人的大量进入,那里已很难再见到野生动物的踪影了。色林错至今仍保持着如此好的原生态,我们真的为她感到庆幸。

    傍晚观湖,余兴未尽,尤其是还没有拍够色林错的美貌。次日,太阳还未升起我们就接近了湖边,当第一抹朝霞映照草原、湖面、雪山时我们不停地按下了相机快门。

    色林错就是那么神奇,富于变化的色调和草原上的精灵们演绎着的草原风情,让这里充满无限生机。色林湖畔也有游人的足迹,但为数不多,他们来到这里就是在湖边留影,再就是捡拾湖边五彩的石子,要不就坐在湖边的草地上听湖水拍岸的哗哗声,惬意之情难以言表。

    草原上的精灵

    此次去藏北草原主要的目的是拍照,除了拍摄藏北风光、风土人情之外,在就是拍摄生活在这片大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了。藏北草原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的确,据资料介绍,生活在藏北草原的野生动物有几十种之多,如野牦牛、野驴、藏羚羊、黄羊、盘羊、熊、黑颈鹤等等,也正是因为有了它们,草原更显生机勃勃。

    也许来的不是时候,也许是这场大雪把它们赶到山里去了,几天中我们见到的野生动物并不多,能拍到的就更少了,如野牦牛等大型野生动物就没有见到它们的踪迹,倒是黄羊、藏羚羊、野驴、鹰、狼等动物较为常见。当然野生动物最多的地方还是湖边,因为那里有山有水,牧草丰茂,加上这些地方人迹罕至,野生动物们便可以建立自己的家园,在那些属于它们的领地上,繁衍生息。像色林错这样的地方在藏北有很多,那些地方就是野生动物们的天堂。

    在去双湖的路上一个不知名的小湖边,生活着大群的藏羚羊、黄羊、野驴,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颜色很特别,尽管它们在很远地方也比较容易辨别。这里的藏羚羊、黄羊成群结队地在草原上觅食、追逐,当车或人接近它们时,它们会不慌不忙地抬头看看你,再悠然自得地吃着草,对人们的到来丝毫没有警惕,难怪那些盗猎分子会很容易得手。为了不打扰它们,我们只是坐在车里用超长焦距的镜头拍摄,不知不觉中,这些草原上的“精灵”已被我们清晰地定格在画面上了。

    在藏北的几天时间里,我们看到有许多地方挂有“禁止追赶野生动物”的标牌,现在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保护、爱护野生动物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自觉行动。当地老百姓在自身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的环境下,和这些草原上的“精灵”们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在藏北这片大草原上,并成为了它们的保护神。

    由于对藏北气候的不适应,我们在藏北草原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很多好地方没有去,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回到拉萨已经很久了,但耳边还时常响起草原上嘹亮的牧歌声……

    藏北草原,我们还会再来。

草原上的生存之战
成群结队的藏羚羊
美丽的草原我们的家
梦幻般的色林错
觅食的黄羊
色林湖畔的冰川
山坡上的藏野驴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