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活动推荐

行在西藏 走过那些高原上的茫茫天路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网    
分享到:    

  世界上本没有路,而在遥远的洪荒时代也不需要路。

  随着人类的交流和生产活动,路渐渐地出现了。从羊肠小道,到牲畜走出来的马路,再到土路沙石路,最后出现了人为修建的给汽车使用的公路,这期间每一环节的演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和历史变迁。现在已经是高速公路时代,大千世界日新月异,宽阔的路面风驰电掣。但是我们要知道在西藏这样的地方,很多路还保留着原始状态,甚至很多地方本就没有路。

  现在不同了,西藏的很多路况都已大有改观。平整的柏油路已经修到西藏的各个角落,即便是那个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也传出了建路施工的消息。

  很多路段或许出于环保的原因,依然保留着砂石路状态,有些路段尚在修建。尽管这些使我们倍尝颠簸和泥泞之苦,但是天路的曲折已经不再艰难。通达已经不再是梦!


  都说进阿里异常艰苦,不仅仅因为它海拔高,而且道路艰辛。但是,当我们真正踏足这块神秘土地时,一切被放大了的艰难和困苦之说都被逐渐淡化了。

  每天的行程都在认真地执行,每天的景色也都在不断地叠现。沿着被称为茫茫天路的高原公路,我们一步步地走了过来。与这块土地零距离的接触,意味着我们在一步步地圆那个久存于心、梦幻般的“阿里梦”。

  行程中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几多年来,我们何曾经受过如此的折磨?几多年来,我们又何曾经历过如此的困难?尽管如此,过后的一切感悟却让我们觉得这种被施予倒是一种挑战。大家都说:只有经过了,才是一种考验。这种考验带给我们的认知是前所未有的,它是足以改变我们习惯的或以形成惰性的认识。

  阿里并不可怕,毕竟我们已经走了过来。

  行走在路上,不由得令我们感悟万千。都说“人在旅途”,确实,这次的经历主要是在路上的感受。我们在城市的拥挤与压迫下带着奇思异想踏足这块土地,阿里的召唤回响在耳畔,引领着我们义无反顾地走了进来。行程中我们忍受着平生不曾经历的肉体上的苦楚,在这地老天荒的苍凉和寂灭之中,我们找到了精神上巨大的解脱与愉悦。

  感谢那些在途中见到的修路工人,是他们为我们这些匆匆过客铺设了通往梦想的“天路”。为此,我们将永远记住他们——在天路上辛勤耕耘的筑路工人!


  曾几何时,西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路,所谓的路也仅仅是牦牛队走出来的小道,但是这些运送物资的队伍并不固定走一条路,因此西藏在那个奴隶制领主时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路,这使得这片与世隔绝的高原更加遥远而神秘。

  但是自从上个世纪中叶,新诞生的共和国问路这块岁月尘封的土地,首先修通了青藏和川藏公路,继而又相继修通了另外几条进藏公路,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五条进藏公路。这些公路大多在最初时的修建动机都是军事用途,共和国的部队进藏需要军需粮草,于是在那个物资非常匮乏的年代,做出了修建进藏公路的决策。

  青藏公路是所有进藏公路中最早实施的工程,但是这项计划几经兴废,最终历尽艰辛和磨难终于得以实施并建成通车。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青藏路已经今非昔比,路面情况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实际上,现在从青海进藏已经有了两条路,一条是我们熟知的青藏公路,另一条叫做唐蕃古道。他们都是发于西宁而至于拉萨,但是中间分道而行,到了西藏那曲附近又汇在了一起。据说唐朝时期,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大致就是走的这条唐蕃古道,发生重大地震的玉树就在这条古道的重要节点上。


  我们此行从拉萨出发,首先借道国道318,之后转入国道219正式进入了阿里南线,并在狮泉河继续沿着国道219走完了这条著名并艰辛的新藏路。

  国道219线起始于新疆叶城,止于西藏的拉孜,全程2342公里(新疆叶城0公里,西藏日土994公里,西藏狮泉河1111公里,西藏仲巴1829公里,西藏萨嘎2035公里,西藏拉孜2342公里),是世界上最艰险的公路之一。它穿越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岗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著名山脉,翻越16个冰大坂,涉44条冰河,全线经过的大部份地段为茫茫的“无人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道路最险、路况极差和环境最恶劣的高原公路。

  我们实际上是反向走新藏公路,从拉萨出来向北,到达拉孜后一路向西,从狮泉河开始经日土县向西北进入新疆境内。这样的行程计划,使得我们的身体对高原有了充分的适应时间,当我们大多数时间行走在阿里高海拔地区的时候,不知不觉中身体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原缺氧的环境。而当我们从帕米尔高原一路直下到达只有海拔高度1600米的新疆叶城的时候,一切高原不适所残留的感觉顿时荡然无存。

  现在的新藏路从路况上划分主要有两个部分,从拉孜到日土县均为柏油路,但是目前正在修路经常要下道行驶,大多数路面情况良好。从日土县到叶城均为砂石路,大多数路况较差,据说此段公路明年开始重修,大约两年后完工,相信这段路修好后新藏线将全线以柏油路贯通,路况将大为改观。


  行走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大多数路段曲折、弯曲、颠簸。而一路上的景色奇幻、震撼,有位网络诗人说道:“当黑夜来临的时候,我宁肯死在西藏的路上。”诚然,不论是持续并且挥之不去的高原反应,还是长期被颠簸得七荤八素,都会有生死相伴的感觉,但是即便是这样我们都无法抵御那壮丽风景的吸引,而对人生充满留恋。

  在西藏的路上,面对天路而高歌,那壮丽的背后留给我们的震撼足以令我们为之倾倒和诗意盎然。因此诗人的话不可信,相信他不会在黑夜降临时静静地等待死亡,而是在等待明天,明天会有更多期待中的壮丽而苍茫景色。这样的景色会在我们一生中留下最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而对这种视觉效果的记忆也将是永久的。

  我们行走在天路之上,大地的苍茫尽收眼底,在路途之中所感受到的冲击是全方位的。雪域高原给每个造访者的感受是绝然不同的,有人看见的是苦,有人听见的是智慧的梵音,有人感受的是生命的升华。

  如果我们停留在某个时刻,停留在某种记忆之中,局部的影像可能并不能引起内心的激荡,或许还会有一种单调的味道。但是当我们用车轮和双脚一步步走过这片土地,用心解读并把相关元素串联起来的时候,那种丰富的感受将是刻骨铭心的。尽管我不是佛教信徒,但是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宗教在这片土地上的感染力;尽管我不是唯美主义者,但是我能感受到雪域高原的至善至美;尽管我不是苦行僧,但是清新的空气和明澈的景象令自己心旌荡漾并幻化出美妙的畅想。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