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木县塔荣镇巴古村,有一座奇特的寺庙,它不同于其他寺庙,只是单纯的僧寺或尼姑寺。它为比如上下寺,是西藏唯一一座上寺为僧寺,下寺为尼姑寺的寺庙,内有莲花生大师修行洞。
寺庙来历
来到塔荣镇巴古村,远远就看见比如上下寺依势修建在半山腰,一共由5座建筑构成,上面有一座黄色建筑和两座白色建筑,这是僧寺;下面有两座白色建筑,为尼姑寺,其中就在上寺正下方的是尼姑们的生活场所,另一座较远处相对独立的建筑是尼姑们修行的地方,是不允许游客参观的。
我们首先来到下寺尼姑寺,一位名叫仓决的尼姑为我们介绍了寺庙初建时的传说故事。比如上下寺属宁玛派寺庙,主供佛为莲花生大师,据传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仓决娓娓讲述起寺庙的历史,在吐蕃第37任赞普赤松德赞统治时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翻译名为比如赞那,就出生在巴古村。在比如赞那8岁的时候,赤松德赞把他送到桑耶寺去进修学习,一学就是7年。随后,比如赞那又被送到印度学习梵语和各种经文,一晃又过去12年。回到西藏之后,比如赞那和莲花生大师一起在家乡巴古村的山洞里修行,潜心将印度佛经翻译成藏文,所有的经文都存放在山上寺庙的藏经阁里。而人们为了纪念比如赞那,就把这座寺庙称作比如寺。
仓决用藏语滔滔不绝地讲着,通过翻译来听取这些故事的我们,尽管无从判断这些故事的准确性,依然听得津津有味。至于比如寺为何会形成上下寺这般奇特布局,仓决也给出了解释。
在漫长的岁月中,比如寺几经损毁,最终于1986年重建。“当时,当地的一户富有人家捐资重建了上寺,他请来僧人们在这里念经。第二年,又有一户人家捐资重建了下寺,他请来尼姑住在里面。上下寺分别住着僧人和尼姑的传统就是从那时开始形成的。”仓决简洁清晰地讲述道。
俯瞰无限风光
今年33岁的仓决已经在比如上下寺呆了整整20年,她清秀的脸庞上甚至会透出一股稚嫩的娇羞,时常面带恬淡之气,从面相上来看,完全看不出她已过而立之年。相由心生,或许是清心寡欲的简单生活赋予了仓决不老的容颜。
在下寺一共生活着20位尼姑,还算宽敞的院落被她们布置得鸟语花香。在一间卧室的门外甚至有一座小小拱门,上面爬满了植物,娇艳的花朵恣意盛放,让人看了就心情舒畅。每天晚上8点到11点她们都会在经堂里念经,这里没有游览时间的限制,也不售卖门票,游人过来只要不打扰她们的正常生活,可以随意观看。
告别了仓决,我们沿着陡峭又狭窄的台阶拾级而上,莲花生大师当年的修行洞就在台阶的尽头,小小的山洞里光线有些昏暗,洞壁已经被虔诚的信徒抚摸得无比光滑。俯瞰寺庙周边的景致,美不胜收。黄绿相间的青稞田与油菜花交相辉映,加上青绿的远山、红白相间的下寺,映入眼帘的宛如一幅清新山水画。
Tips:
看点:西藏唯一一座上寺为僧寺,下寺为尼姑寺的寺庙,内有莲花生大师修行洞。
交通:从尼木县城南环城路进去,抵达塔荣镇巴古村,正对马路的山上就可看到坐落有致的比如上下寺,沿土路可绕到寺庙门口,小型私家车可顺利前往。
补充阅读
宁玛派(红教)是藏传佛教四大传承之一,相对于以后的其他三大传承(白教——噶举派、 花教——萨加派、黄教——格鲁派),它是旧派。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由于该派的僧人都戴红色僧帽,所以也被称为红教。在各派中历史最久,形成于公元11世纪。“宁玛”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古”和“旧”。所谓古,是说它的教理是从公元8世纪时传下来的,历史悠久;所谓旧,是说它的一些教义教规是以古时候吐蕃的旧密咒为主。(百度百科)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