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羊达村:前进中的新农村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向远湛
分享到:    

羊达村的养鸡场。 程朱荣 摄

    村落特点:

    位于318国道边堆龙德庆县羊达乡的羊达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个有据可查、拥有900多年历史的传统行政村,自改革开放以来,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入驻、集体经济逐渐萌芽,羊达村正朝着新农村一步步迈进。

    影响羊达村的两件大事

    位于堆龙德庆县西面的羊达村位于318国道线上。这个以农业为主的行政村正处于一个转型期,交通上的便利与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正在慢慢地改变整个村的经济模式。在老人们的记忆里,影响羊达村村民的有两件重大的事件:一是民主改革时分到的土地,二是安居工程之后村民们意识形态的巨大改变,随之而来的则是传统农业被多种经济模式逐渐取代的过程。

    羊达村的噶多老支书对拉萨河的记忆总是定格在夏天:洪水从堆龙河上游倾泻而下,往日狭窄的河面此刻看起来无边无际,波涛汹涌的河水下面,是村里的土地。噶多老支书每年的重要工作就是组织村民们人工修筑河堤。

    这些场景如今已成为70岁的噶多老支书的回忆,也成为他时常给孙子们讲的故事,但孙子们对这些故事却不怎么上心。对他们来说,要让他们在头脑里想象平日里玩耍、秋天之前斗风筝的场所——河边那块绿油油的草地,每到夏天就会糊上一层淤泥,已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噶多老支书的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她曾经是林周县的一个大家族的小姐,却嫁给了噶多当时还是“差巴”的父亲。虽然噶多跟村里其他小朋友一样成长,但母亲的勇气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噶多小时候想要改变身份,只有出家一条路可走,因此噶多老支书5岁的时候,便成了村后山上热萨寺的一名小喇嘛,而羊达村的名字,也来源于此。(“羊达”意为“热萨寺的下面”)

    热萨寺后来归哲蚌寺管辖,羊达村的一部分也是哲蚌寺属地。噶多老人还依稀记得村里那座庄园的名字叫曲热间庄园,但他对另外一座庄园的印象更加深刻,那就是隶属于拉鲁家族的拉鲁庄园,庄园主叫宇拓·扎西顿珠。那时候,羊达村三组便是拉鲁家族过林卡的所在地。如今依然可以在三组看见绿树盈野的景象。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从1966年到2008年,噶多一直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离任前完成了村里的安居工程建设,这是他最为自豪的事情。2006年,安居工程开始实施,但村民们没有人敢相信这件事的真实性,政府出钱给自己家修房子?闻所未闻。

    噶多老支书跟村民们的思想意识差别并不大,但是出于对政策的信任,他决定自己带头,于是他筹集资金,报名加入了第一批安居工程建设。

    几个月后,噶多家的新房落成,就是如今的这栋二层小院:气派的藏式沙发和纯毛卡垫,明亮宽敞的新式窗户,占地面积有400多平米,而其他村民仍然住在几十年前的土坯房里。当参观完噶多家新房,村民又打听到,这栋房子国家补助了2.4万元,还有2万元的无息贷款后,人们看见了实实在在的国家政策,便纷纷效仿起来。因此,这件事成了噶多老支书在任几年最为骄傲的成绩。

    自新房建成后,村民的思路逐渐变得活泛起来。很多人开始走出家门,或学手艺或跑运输或者自己创业。随后,村集体经济也开始萌芽。

    村里现在已有三个养殖场,分别是2008年建成的肉鸭养殖场和养猪场,经过5年的发展,已拥有了不错的前景,而2012年12月刚建成的养鸡场还在摸索中。

    为了买到纯种的藏鸡,村民们跑到山南农村,以50—60元的价格收来了300多只纯种藏鸡,而且在新建的养鸡场里保持了原始的土法养殖。在占地约三亩的养鸡场里,藏鸡被放养在中间的空地上,负责人嘎玛坚持不用电孵箱孵化小鸡仔,而是让母鸡们自己去孵。这时还未到繁殖期,因此养鸡场里还没有小鸡出生,收入仅靠出售藏鸡蛋来维持。尽管整个养鸡场每天只能产出30个藏鸡蛋,却要消耗掉约120元的小麦、麸皮和饲料。对此,负责人嘎玛有点茫然,不知道是该引进新的技术手段,还是维持现状:引进新技术后,产量可以提高,但质量能否保证呢?一个新产业的发展通常伴随着种种隐痛,但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辉煌的成就,却忽视了摸索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TIPS:

    路线:羊达村位于堆龙德庆县西面,距县政府驻地约5公里左右,位于318国道线之上,交通状况良好,自驾或乘坐班车均可到达。

    看点:羊达村玛尼拉康附近绿化条件较好,与羊达村三组拉鲁家族过林卡的旧址风景同样秀丽,前者历史文化沉淀较为浓厚。此外,羊达村农业示范园即将全部建成,届时将是游客前往度假与享受周末的最佳场所。

    饮食:传统藏餐、红皮土豆,农业园区天然无污染的蔬菜瓜果与农家乐。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