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藏鼓制作:鼓声依旧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郭祚彬
分享到:    

    鼓是全世界各民族使用比较广泛的击鸣器。中国是鼓的故乡,我国很早便将鼓用于仪式、武乐、军阵中,具有集众、报时、警报、振奋人心之用。《诗经》里有“击鼓其镗,踊跃角兵”的记述;《左传》中有“援捋而鼓”的描述;各代都在朝堂外悬大鼓,臣民有进谏之言或冤抑之情,皆可挝鼓上闻,称为“登闻鼓”。这些记载表明,鼓很早便在我国运用,并与劳动人民生活密切相连。藏鼓历史久远,而藏鼓制作技艺更是源远流长。

    藏鼓世家

    走进位于尼木县的民族手工业园区内的藏鼓作坊,洛桑丹增正在制作一面大鼓。

    38岁的洛桑丹增是尼木县塔荣镇雪拉村二组的村民,出生藏鼓世家。洛桑丹增是藏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他制作藏鼓已经10多年了。

    从洛桑丹增祖辈起,便世代制作藏鼓。目前,整个尼木县就他们一家还在制作藏鼓。洛桑丹增制作的是一个直径1.1米的大鼓,他正在用一个小凿子细细地打磨着鼓壁。打磨鼓壁的声音,像极了演出中热巴鼓敲出的欢快节奏。

    洛桑丹增说,制作这样的一个鼓,需要一个星期左右,售价也就在2300元。

    “做鼓是个技艺活,要细致,手要稳,眼睛受不了。成天坐着,腰、颈椎都很疼。”洛桑丹增活动了一下颈部,又继续埋头忙碌。

    67岁的嘎伦是洛桑丹增的父亲,他做藏鼓已经40多年了,是藏鼓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嘎伦20多岁就开始学做藏鼓,嘎伦从小耳濡目染,继承了家族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现在,嘎伦和大儿子洛桑丹增在家做鼓,小儿子则专门负责到各地区跑业务,销售或订制藏鼓。

    技艺传承

    嘎伦说,做藏鼓麻烦得很,不像做别的什么事,急不来。

    藏鼓传统制作工艺繁琐、周期长,一般一只大鼓需耗时一周以上,其工艺工序为:选材、打磨模具、选皮、蒙鼓皮、定型、制作鼓柄、绘画上漆等几道工序。

    嘎伦他们做的鼓材料一般选用的是拉萨本地产的藏青杨。这种木质做出的鼓厚实、质量好、耐用。还有一种用柏树制作的鼓,这种鼓质量更好,因为柏树材质密度高。但是,柏树西藏比较少,木材很难买到,需要这种材质做鼓要预订。

    选好木料后,根据鼓的大小,锯成一块块有规格和弧度的用来做鼓壁的模具。鼓的大小不一,锯条也有粗细之分。锯好的模具用刨子进行打磨,然后将磨得光滑平整的模具固定在鼓座上,围成鼓身。

    嘎伦正在制作一面鼓,在他的身边,燃有一炉炭火,火上正在熬制着胶水。“以前,我们是用牛皮熬制成的胶。现在用的这种胶水需要高温熔化,熔化了再将模具进行粘贴,等冷了后就粘牢了。”嘎伦说,这是制鼓很重要的一道程序,模具要打磨得特别光滑平整,两块之间不能有一丝丝空隙,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在制鼓的流程中,制皮是最为关键、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鼓面是用韧性极好的牦牛皮做的。选皮要求优质新鲜,外表的牛毛要有光泽、均匀,毛要多而密,内层不可有伤刀。

    制皮这一环节中,鲜牛皮先要经过硝皮、晒干、泡浸、钻孔等严格处理,后用牛皮绳子把牛皮固定在鼓壳上,将牛皮拉力扩张成形,然后再在鼓的边缘粘上胶。“这样做就是让牛皮绷紧,保证鼓的音质。”嘎伦介绍道。

    这些程序做完后便做鼓柄。最后一道程序是绘画,即在鼓面上绘上龙或祥云等图案。绘图一般打红色的底色,再用白色、蓝色、黄色或金粉等绘画。图案最终设计和绘制完成后,还要用透明漆刷一遍,这样可以起到对图案的保护作用,而且外观会显得更加靓丽。

    最后经过定形、油漆等工序,整个制作流程才完成,这样的鼓敲起来声音浑厚、纯正,堪称一件艺术品。

    数十年来,嘎伦也说不清自己做了多少面鼓。他们一家制作的鼓热销西藏各地,而今,藏鼓制作技艺又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嘎伦坦言,藏鼓需要依靠手工完成,制作难度大,很辛苦。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钻研、学习这一技艺,限制了藏鼓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他希望传统藏鼓制作技艺得以发扬光大。

    嘎伦的孙子已经18岁了,在上学。他说,以后只要孙子有这个兴趣,就会教他,这样,藏鼓制作技艺也会得到很好的传承。

    采访过程中,电影《藏鼓》的主题曲时时萦绕在脑际。因为电影就是在那种慢速、浑厚而稳定的藏鼓节奏声中拉开的序幕。而今,鼓声依旧,同时,我们也希望藏鼓制作这门技艺像一曲悠扬绵长的歌一样永远流传于世。

    特点:看藏鼓的制作过程,感受非遗的魅力。

    交通:拉萨至尼木县城135公里左右,自驾车3小时左右可到;拉萨东郊客运站每天有数班发往尼木县的班车;此外,可骑行,沿途风景很美。

    路况:该路段为柏油路面,路况极好。弯道多,注意行车安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