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西藏蜜月游 让灵魂回归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时尚网    
分享到:    

  在雪域高原上,星星点点地遍布着大小寺庙。具有“西藏第一座寺庙”之称的桑耶寺,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千百年来,不论是身着绛衣的僧侣,还是普通民众,为了心中的信仰,风餐露宿,穿行于高山谷地,完成神圣的朝圣之旅。

挂上五彩的风马旗就是在风中送出祝愿。

  甘丹寺

  甘丹寺距离拉萨约60公里。甘丹寺依山而建,群楼重叠,巍峨壮观。我们的徒步之旅起点就设在这里。这里的海拔约4200米。沿山坡向上,向南行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向上攀爬,然后顺一条山径缓慢地前进。到达了一个小山坳,海拔4500米,南侧山谷豁然展现在眼前。大朵的白云似乎触手可得,村落、青稞地、牛羊圈分布在绿色的山谷中。沿小路蜿蜒而下,行进约一个半小时,到达了山谷边上的黑布村。黑布村如无数藏南谷地的小村庄一样,十几户独立的院落依山而建,碉房民居为石木结构。穿过时,村中很安静,偶尔鸡鸣狗吠。鲜见成年人,他们大多进山放牧或在田中劳作。

  经过了黑布村,进入正对面山谷。山谷两侧是典型的高原草甸,浓密的草地上遍布着各种小花。一条小河从山谷中央顺势而下。随着海拔逐渐升高,在河谷的对面出现了几户牧民人家。在这个季节,这里是牧民的夏季牧场。一顶帐房,就是几口之家的生活居所。帐房的外层篷布是由牦牛毛编制而成,内部有几根木杆支撑,起到梁柱的作用。底部边缘的桩柱将外侧篷布绷紧,以遮风避雨。春秋两季,牧民的帐房和家什由牦牛驮运,逐水草而居,在牧场和村落之间迁徙往来。

  今天的营地我们就选在了山谷高处,海拔约4470米的一处平坦的草甸上。旁边,河水潺潺,我们躺在河边的草地上,阳光很有质感地晒着身上。一朵朵浓郁的云朵变幻着滑过天空,投下的阴影从身上抚过。突然,几滴雨水开始滴落,由小变大。当我们开始将东西向帐篷里搬运的时候,雨水随着一片乌云的飘开又戛然而止。

  天色渐暗,远处青山如黛,仿佛与云朵融为一体。牧民的帐房中飘起了炊烟。我们的向导将牦牛用绳子和木桩拴在草地上。伴随着牦牛脖子上铃铛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我们也进入梦乡。


  清晨醒来时,太阳还未照到山谷中。草甸上布满了露水,旁边的河流也腾起了阵阵的寒气。向导们已煮好了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我们一起将帐篷拆掉,将收拾好的物资,装上牦牛。一旦牦牛开始行进,虽然速度不快,但是不会中途停歇。

我的向导可以拿任何东西来跟我搞怪,甚至客栈的“小广告”

  沿山谷上行,逐渐狭窄。草甸渐渐消失,地面也开始变得荒凉。快接近山口时,地势逐渐平坦,寒风烈烈。在海拔5200米左右的旭格尔拉山口,有一个大大的玛尼堆。走过的人们,都会向上放上一块或几块石头。在山口小憩了一会儿后,向左边沿一条小路向下。很快,前方又是一条山谷展现在眼前。两边山体较陡,阵阵云雾从半山腰中弥漫。一会儿将自身裹在其中,一会儿又飘然而去。向下望去,一条细细的河流横贯在青绿的草甸中。这里由于海拔较高、没有道路,不像前一个山谷那样存在自然村落。

  不知不觉,海拔已经下降了几百米。到达了一片开阔的草地。在这里,是一个传统的宿营地。在河的对岸,有两户牧民的帐篷。草地上,成年的牦牛在静静地吃草。几头小牦牛如孩童般相互嬉戏追逐。看到有陌生人到来,急急地跑过来,瞪大了眼睛想看个究竟。

  继续前行,前方出现了一个小湖,当地牧民把它称为帕朗错。传说湖里有一头母牛和一头公牛,藏语里“帕”是母牛,“朗”是公牛。湖边,几头牦牛如巨石雕塑般或站或卧。在这里,时间仿佛是静止的,一千年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一千年后也是这样。从这向前有三条山沟,从左手起第一个沟可以通往山南地区桑日县,第二个沟可以通往泽当镇,最右边的那条就是通往桑耶寺的小路。


  这条山谷中是沼泽湿地。草甸下面溪流纵横。传说中,当地人去世后,他们的灵魂会去往桑耶寺。在这条山谷中,有些灵魂会迷路,而得不到超生。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徒步,到达了山口海拔5330米的启迪拉山口。山口上怪石嶙峋,两边的山体覆盖着青灰色的碎石,颇显苍凉。短短的几分钟后,来到启迪拉山口的另一侧,两个狭长的小湖豁然出现在眼前。湖面如镜,映着天色,波澜不惊。从这里开始,已经属于了山南地区。沿着陡峭的小路,从山口下到湖边。穿过两湖之间的小径,沿着山脚前行。走到湖的尽头,又进入山的另一条山谷。

离开海拔约4470米的平坦草甸上的营地,我们继续转山之旅。

  这条山谷名字叫启比仓郭,藏语的意思是那条沟就像旱獭洞一样又窄又深。果然,从山口下降了300米后,进入了狭长的山谷。两边的景致也骤变。山体上不再只是草甸,而出现了大片的灌木丛、柏树丛和杜鹃林。一条溪流沿山谷贯穿而下。慢慢地,山谷中的植被越来越丰富。有时,甚至在浓密的杜鹃林中穿行。

  突然,下起了很大的阵雨。情急之下我们躲进前方一户牧民的帐房去避雨。

  这户帐房的主人是一位中年妇女,有三个男孩。夏季,他们在这里放牧。秋天,他们会回到山谷外的村落中过冬。喝过了热腾腾的酥油茶,雨也停了,我们继续上路。又走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这里叫做松多,海拔约4500米,是个传统的宿营地。傍晚不到7点,山谷已被笼罩在了阴影中。牦牛们都被一串串地拴在了自家的帐房附近,卧在地上休息。帐房上,飘出了缕缕的炊烟。

  最后一天的行程十分轻松。一路上,溪水潺潺,走在几米高的杜鹃林中。如果在春天,杜鹃花盛开的季节,这里一定十分惬意。景色与高原草甸的壮丽大不相同,仿佛江南景致般的秀美。在途中可以看到挂着很多经幡的树木,这是为前去桑耶寺的灵魂所指引道路。山谷慢慢地开阔起来,接近中午的时候,到达了这边的第一个小村庄——强当村。


  过了强当村不久,就是著名的修行地——雅玛陇。这里一座尼姑寺修建在半山腰上。无数长长的经幡从寺庙里直垂地面。在风中,烈烈作响。在雅玛陇,可以雇手扶拖拉机,到达桑耶寺。经过年故村和碧西村,约一小时的车程到达桑耶寺。道路两边,不时能够看到金黄的青稞地。远远地,看到桑耶寺如沙漠中的绿洲般出现在远处。寺庙建筑的顶部在蓝天白云下,金光闪耀。

  大本营的医疗帐篷是各国队员都不愿意光顾的地方,因为这里几乎除了高原病就是冻伤。

  桑耶寺

  记得几年前在拉萨时,我曾经请教过大昭寺的僧人尼玛次仁,“为什么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桑耶寺始建于公元762年,而称桑耶寺为西藏第一寺庙呢?”尼玛次仁很清晰通俗地回答了我。“在藏传佛教中,寺庙的意思是僧人学习的地方。在汉语中,都被称为‘寺’,但在英语中,大昭寺叫‘Jokhang Temple’,桑耶寺叫‘Sangye Monastery’。可以说,大昭寺是一个佛堂,而桑耶寺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寺院。”

  参观完桑耶寺后,沿雅鲁藏布江向西,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回到了拉萨。

  资讯提示

  甘丹寺至桑耶寺徒步之旅,是在背包客和国外徒步者中十分流行的线路。从拉萨出发到返回,根据自身的体力,日程可从三天至五天。可以联系拉萨当地的旅行社或西藏圣山探险服务公司。

  如果自助徒步,从拉萨出发可搭乘拉萨至甘丹寺的班车。在甘丹寺周边有客栈提供住宿。在甘丹寺雇用牦牛。路途上的宿营地可选择的地方很多,如黑布村、旭格尔拉山口前、帕朗错等地。启比仓郭山谷中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宿营。

  桑耶寺周边有很多客栈可住宿,往来于拉萨和泽当的车辆也很多。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