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巴热村:源远流长的糌粑传说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记者 向远湛
分享到:    

    巴热村依然保留着糌粑的原始生产工艺。程朱荣 摄

    老党员扎西次仁(中)正在讲述巴热村的故事。 程朱荣 摄

    村落特点:路边整齐的柳树簇拥着巴热村的道路,数十年前的古村道如今已变成了水泥路。距离堆龙德庆县20多公里的巴热村,是少有的能观赏到糌粑传统制作工艺的地方。尽管现代化生产技术已经很发达,但村民依然喜欢采用原始的生产工序,村支书拉琼认为这样磨出的糌粑更正宗。

    除糌粑传统制作作坊值得参观外,庄园遗址和巴热宗遗址也是人们凭吊怀古的上佳去处。


    用糌粑垒成的堤岸

    是青稞总有成熟的一天,是青稞总有露出锋芒的一天。青稞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食物之一,不仅养育出藏族人民强健的体魄,也铸就了他们成熟但不乏激昂、有锋芒却又内敛的民族性格。在拉萨河流域,勤劳的人们利用被河水滋养的肥沃土地种出青稞磨成糌粑,然后又把自己的勤劳归功于母亲河的恩赐。

    堆龙德庆县古荣乡巴热村地处拉萨河支流堆龙河河畔,距离堆龙河与拉萨河的交汇处约24公里,历来是青稞的最佳产地和糌粑加工地。作为青藏高原的传统主食之一,糌粑一直是人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市场化的今天,拉萨市场上也有了许多成熟的糌粑品牌,巴热村生产出的古荣糌粑就是其中之一。

    巴热村古属巴热宗,巴热宗遗址位于距离巴热村村委会约3公里的山头上,与河对岸的嘎仲宗成夔门之势。巴热宗是卫藏时期拉萨河流域的重要关口,如今,在村里老人的口中依然流传着这两个宗同时毁于成吉思汗之手的传说。后来,重建的巴热庄园迁移到了山下,归德木拉章管辖,庄园遗址如今保存较为完整,墙壁上还贴有1967年的《西藏日报》。巴热庄园的庄园主一直由拉萨地区委派,现在他们的后人也在拉萨工作。村支书拉琼指着庄园遗址旁的一棵参天古树说,庄园如今至少有800年的历史了。

    而之所以能被西藏地方政府所重视,并专门指派庄园主轮流管理,除了这里的地理位置格外重要之外,另外一个原因跟这里生产的青稞有密切的关系。

    巴热的意思是“糌粑垒成的堤坝”,当然这并不是说巴热村的糌粑在以前就有名,而是因为巴热村地处堆龙河畔,为了防范水患,需要修筑河堤。堆龙河流经巴热村之前,经过了一个近90度的大拐弯,被坚硬的山石束缚过的河水,带着一腔怒火到达平坦宽阔的巴热村后,总会忍不住肆虐一番。所以,在以前,巴热村的村民们总要不停地修补这一段河堤。

    传说在最初修建河堤的时候,村民们要从山上背石头下来,每背到河口一趟,就要在手掌上盖一个印章,天黑以后,凭着印章数,村民才能到庄园去领糌粑。在古代,青稞的产量并不高,糌粑虽是主食,价格却比较昂贵,因此老人们总是心疼地说:“这河堤是用糌粑垒起来的啊!”“巴热”之名也就来源于此。

    传统工艺制作的糌粑

    古庄园遗址东边不远处,就是现今巴热村三组所在地,老党员扎西次仁就住在这里。他今年已经78岁,但是身体一直不好,记忆力也非常差。从他断断续续的描述里我们得知,扎西老人的父亲原是拉萨地区某个庄园的“差巴”(为农奴主支差的人),后来因为不堪庄园主的奴役后,举家逃到巴热村。但在扎西老人11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老扎西回忆说,从记事起,他从没见过父亲。父亲去世后,扎西老人只能靠乞讨和母亲为庄园打工来养活自己以及年幼的妹妹,后来民主改革后他家分到了房屋和田地:“每个人五亩地,家里总共分了两头牛、一只羊、一把割草刀和一副犁头。”老扎西对此记忆非常深刻。正是靠着这些基础,他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养育了三个子女,如今已拥有了两百多平米的房屋。

    老扎西最小的儿子次吉只有25岁,却已经做了六年糌粑生意,他年轻的脸上依然留有糌粑“化妆”过的痕迹。从次吉那里我们了解到,之前手工制作的糌粑,因为成本高,几乎不挣钱。1000斤青稞,从炒到磨成糌粑,前后需要两天时间,这其中还不算采购青稞和销售糌粑的时间,而成品的古荣糌粑,也只能卖3.3元一斤。

    村里其他的糌粑生产模式,跟次吉家一样,因此古荣糌粑虽然闻名,却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质量也参差不齐。近年来,尽管古荣乡已经成立了以青稞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开发公司,但普通村民依然只能靠传统农业生产和糌粑加工模式过日子。如果可以小范围地改造生产方式,比如用电磨代替水磨,糌粑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大降低,但村支书拉琼认为:“如果改变了原始的生产工序,磨出的糌粑就变味了,就不是古荣糌粑了。”因此,村民们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制作方法。

    2011年,借“321党建工程”的契机,拉琼生发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念头。他联合村里像扎西次仁这样的一批老党员,申请了资金,建起了这两座糌粑加工厂,并引进了专业炒制青稞的机器,又改进了村里的水磨坊,因此糌粑的生产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现在1000斤青稞的炒制和去皮只需要1个小时。而销售方面也几乎不用担心,巴热村在堆龙德庆县专门设立了销售点,现在次吉和其他村民们基本上不会为青稞的销售而操心。

    说起堆龙河,人们总是又爱又恨。堆龙河的脾气暴躁加上巴热村较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以前几乎每隔十年,村庄都要被河水或村背后山上的泥石流侵袭一次,但村民们又舍不得这块被堆龙河哺育得肥沃的土地,所以宁愿不停地搬迁也不愿彻底离开。自安居工程之后,村庄选址有了专业的指导,村民们再也不需为河水的泛滥和泥石流的侵扰而担忧。摈弃了堆龙河带来的烦恼之后,村民们开始安心地享用青稞和古荣糌粑所带来的好处。而对于所得的这一切好处,他们总是腼腆地吐吐舌头,说不是因为自己的勤劳。


    TIPS:

    交通:距离堆龙德庆县城约23.5公里,过堆龙德庆县县城,在去往楚布寺的岔路口往左即到巴热村。去巴热村村委会的路是油路,一般车辆即可到达,通往巴热庄园与水磨坊的路今年才能动工铺设水泥路面,近期去的人建议驾驶四驱越野车前往。

    看点:巴热庄园可看秀丽田园,巴热宗可观壮阔河谷,两地风景都很优美。此外,去这里还可以参观古荣糌粑的原始制作工序。

    饮食:藏族传统食品,以及河边、草地里的各种野菜,比如胡花菜,用来和着糌粑煮汤,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此外还有发音为“苦 蘖”的野菜,可以在3—5月采摘食用,7月后,其果实则是藏餐传统佐料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