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山南边境深度游”中,我们在错那县麻玛乡参加的仓央嘉措情歌(门巴萨玛)文化旅游节上,与门巴族的人们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在那粗犷大气的阿吉拉姆舞蹈和悠扬动听的萨玛酒歌中,我们体会到了门巴族那让人羡慕的民族风情。
当我们深深沉醉在舞台上那些动人的歌舞时,台下的门巴族人也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发现,很多老年人的背后都背着一块兽皮,有些男子腰间还挎着一把弯刀。当台上的歌舞也出现兽皮时,我很好奇地问起错那县县长罗布占堆这是什么意思。
罗布县长指着一位老阿妈背后的兽皮向记者介绍,门巴族人最早是以狩猎和砍伐为生,由于勒布沟地区气候湿润,常年云雾缭绕,山林间多雨水,为了保暖以及保护后背,门巴族的祖先们就用狩猎到的野兽做成兽皮,让砍伐树木的人背在身后,这样一来,人在背树的时候,木材和身体间隔了一层兽皮,起到了保暖和预防擦伤的作用。门巴族人将这种打扮方式融入到舞蹈中,才有了今天舞台上那舞蹈者背后的兽皮装饰。
随时时代的变迁,门巴族人早已放弃了以狩猎和砍伐为生的生活方式,现在的门巴族年轻人,与山外的城市人有着同样的生活,同样的喜好,看起来与我们没什么不同。只有在一些传统习俗或是歌舞表演中,才能看到他们有别于外界的传统习俗。当然,一些门巴族的老人还是常常背着兽皮,行走在勒布沟的美丽风光中。
当我在舞台下转悠的时候,正巧看到一位背着兽皮的老阿妈在台下津津有味地看着节目。我走过去想跟她聊聊,可惜老阿妈不会说汉语,幸好有几位姑娘在旁边,她们为我充当起了翻译。
谈到门巴族的狩猎时,老阿妈很怀念那时的日子。老阿妈告诉记者,以前狩猎是一项很重大的活动,一帮人自愿组好队伍,带着工具进山。在狩猎时还要注意很多规矩,比如第一个打中猎物的人,在分肉时可以得到双份,其余人每人一份。当狩猎结束后,狩猎者们肉割好、烤熟之后再背回家。如果碰到狩猎的猎物很多的时候,就会选择一个离村子比较近的地方点起火堆发送信号,召集村民来接应,进村后还要把多出来的一部分猎物分给村里的人或共同聚餐。另外,如果在回程中碰到行人,无论认识不认识他,狩猎者们都要赠送给这位行人一份猎物,狩猎者们认为这样做就会在下次的狩猎中有一个好的运气。
在说到老阿妈背后的兽皮时,老阿妈说这是母亲传下来的,连她都不知道这片兽皮已经在家里面传了多久,只记得她的妈妈把兽皮传给她之后,她便一直背着它。有时候一天不背,就感觉背后发凉,只有背着这块兽皮出门,老阿妈才会感觉到温暖与安全。或许,她背的不止是一块兽皮,而是一份怀念,一份温暖与平安的祈愿。
如今,年轻一代的门巴族已经很少有人出门还在背后背一块兽皮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的门巴人已经不需要上山打猎、砍伐树木,自然就会有一些传统渐渐消失。比如背兽皮,据为我翻译的门巴族姑娘讲,她现在基本不会背着兽皮出门,那会让她感觉很奇怪!而对狩猎时的一些刀具,门巴人也从生活的必需品渐渐变成了一种喜好,只有在节日时才会佩带上。
在开幕式结束之后,散场时,有一位带着弯刀的门巴汉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随着记者们的采访与拍照,这位门巴汉子手握弯刀,微笑地看着天空,似乎将我们的拍照当成了一种仪式,来让自己的民族以一种光彩的形象,延续门巴族世代相守的生活信仰。
兽皮与弯刀,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渐渐隐没在门巴族的历史长河中,最终变成一种传奇,一种信仰,让子孙后代缅怀那段逝去的时光。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