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高原旅游开发者:我的青藏冰川科考体验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记者 文/图由 苏文生 提供
分享到:    

    在通天河,冰上行。

    几名探险队员在拉萨的合影,后排中间为苏文生。

    苏文生

    个人关键词:苏文生,香港人,曾就职于香港中国旅行社,专门从事青藏高原旅游的开发。后转行做独立纪录片制作人。

    可以说我是沾了从事旅游业的光,比较早就来到了西藏这个陌生但又到处都充满吸引力的地方。从那以后,对西藏的向往就不能再停止了,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魔法阵,引得我几乎每年都要去一两次。这次参加青藏高原冰川科考活动,并全程拍摄记录,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镜头中真实的情况和杨勇老师现场的分析讲解,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生态环保的重要性,以身作则保护好我们生存着的家园。


    本人苏文生,来自香港,曾在香港中国旅行社从事青藏高原旅游的开发,以前因为工作的原因,已经是无数次地到过西藏了。我个人认为,西藏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讲,是充满吸引力和令人向往的,为什么呢?除了它和中原地区或沿海地区的距离太遥远外,它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还有壮美的自然风光,这才是让无数人渴望踏足了解体验的。

    这次杨勇老师组织的冬季青藏高原冰川河流考察活动,我争着报名参加。由于我多次在高原地区工作生活过,身体也能适应,也有着野外的生存经验,所以也被允许参加本次科考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主要是负责全程跟踪拍摄记录我们科考的整个过程。

    在香港我一直从事旅游行业,同时也是独立的纪录片制作人,之前自己也做过一些影片。在参与此次活动之前,我也从各种新闻报道和书刊报纸中了解到很多关于国内的环境变化和水资源问题。但是我自己从来都没有亲身去体验感受过当地的现实状况。

    由于此次科考的时间比较长,没有那么长的假期,所以我只能辞了职,带着沉重的摄影设备,从香港飞到成都和杨勇老师的团队汇合,从成都出发开始了我们的科考活动。先是考察了四川境内的河流状况,在这一阶段的具体路线是丹巴——金川——壤塘——达日——斑玛;接下来进入青海境内,在这一阶段的路线为花石峡——冬给错纳——香日德——格尔木——沱沱河——格拉丹东冰川;最后进入西藏境内,路线为那曲——嘉黎(易贡藏布江)——拉萨。

    队伍历经艰辛,在高寒高海拔地区记录了各地的考察数据和目前变化的情况。通过杨勇老师现场的分析讲解,让我们了解到气候、环境和水资源的变化会给整个西部地区带来多么深刻的影响。

    至于开发西藏探险旅游方面,我个人认为,首先政府要有前瞻性,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也要加大宣传,并投入人力物力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该受保护的地区就要尽可能地限制游客进入,保护好原生态环境。

    此外,野外探险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像我们这次在路况、天气和车辆等方面都遭遇了突发情况,这些都需要对所去的地方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如何应对不可预测的问题。万一出现状况,该如何解决或自救,都需要有一个详尽的计划和后备安排。

    最后,作为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在开发西藏地区旅游资源时,要尽可能避免开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旅游线路,并有责任要教育好参加旅游的游客,让他们意识到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每到一处游览后生活垃圾都要全部收捡带走,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做起。我认为,只有旅行社的经营者先要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才能做到旅游发展与环保并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