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阿里大北行,全程记录你想象不到的美景(一)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驴友论坛    记者 backdraft
分享到:    

    本想去年11月前往阿里,但未能成行。今年2、3月份便早早计划和准备,在网上查看了多篇游记和攻略,特别感谢论坛以及论坛外其他网友的分享。

    根据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的评选,这条线路中只有冈仁波齐、纳木错和那曲高寒草原入选,而且排名都不算很靠前。但实际上,走完才发现,阿里大北线一路尽是风景,特别是一些不太知名的景观却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甚至超过了一些榜上有名的景点。以前有网友说把这里的湖随便拿一个到平原,景色都赛过西湖,此话不假。

    看过阿里大北线的山水,想对每个景点给出个确切的描述和排名是十分困难的,但走过这里的人都很难在世界其他地方找到相同的美,这就是“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中的西藏”--阿里带给你的震撼!

    出行前主要准备:

    1、提前1周开始吃高原安

    2、准备了肌苷片、丹参滴丸、感冒药、消炎药等

    3、自带4盒肉罐头,还让司机小马在拉萨提前购买了方便面、矿泉水和红牛

    4、自带详细的西藏地图和车载万立达GPS(08年地图)

    5、厚衣物、高倍防晒、手电、口罩、纸巾、垃圾袋等常用物品(睡袋可不带,除非不想盖当地旅馆的棉被)

    

    阿里南北线图 点击查看大图


    D1 5月19日北京—拉萨贡嘎机场—日喀则

    启程出发

    早晨7点50分我和LP乘坐南航飞机从北京飞往拉萨。两人托运了三件行李:80升的大背包主要放三脚架、一个睡袋、大水壶、必备药、洗漱用品和肉罐头,60升的背包放衣物和纸巾,另外一个手提旅行包放厚衣物。另外,我们还手提了两件小行李,相机包主要摆放镜头,另一个手提袋装了一堆零食,用作旅途消遣和作为送给藏区小朋友的礼物。

    好事多磨,居然南航飞机晚到拉萨1个小时,选南航主要就是为了能够中午1点半到拉萨(国航飞机下午3点达到拉萨),下午直接赶路去拉孜,没想到2点半南航飞机才落地。

    我们提着行李,来到贡嘎机场门口,抬眼看到拉萨的蓝天,心中一阵感慨,本想去年11月来西藏走大北线,没想一晃过了半年!

    突然听到有人喊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的司机小马(13638995329)。小马是甘肃张掖人,28、9岁,来西藏开车多年,驾驶技术过硬。和去年6月相比,他好像瘦了一点,据说是减肥的结果。小马患有常见的富贵病----痛风,所以现在大鱼大肉都吃得少了。当然后来才知道,其实他只是谦虚而已。

    小马按照藏族传统向我们献了哈达,并帮我们把行李放上车,他的丰田陆地巡洋舰4500今天显得特别干净,我们赶紧跳上车,西藏大北线正式启程。

    一上车,我跟小马说,绕路先去看看羊湖,毕竟去年蓝天白云下的羊湖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原先的计划是不走羊湖,直接沿318国道经日喀则到拉孜。车上和小马聊天得知,他4月就开始带阿里团了,先是一对北京夫妇去冈仁波齐转山,南进南出,接着是一趟小北线,我们是他接的第三个团。他说阿里大北线只有在两年前走过,最近走的都是阿里小北线,大北线的部分路段不是很熟,所以单车走大北线有些担心。我说正好可以借这次机会锻炼一下,让他重新熟悉路线和路况,让“马小北”成为“马大北”。接着我把从北京带来的车载GPS送给了他,让他晚上自己好好研究,毕竟我也还没用过这东西,不知道在西藏野外好不好使。聊着聊着,我感觉有些累,头皮也有些发紧,我知道这是轻微的高原反应。

    经曲水大桥,翻过岗巴拉山口,大概4点钟,我们终于从山上俯瞰到了羊湖。可惜今天云层太厚,羊湖显得灰蒙蒙,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和活力,远处的乃钦康桑雪山也被云雾遮挡。没办法,天气不好,羊湖景色当然要大打折扣。

    带着些许扫兴,我们继续赶路,5点到达浪卡子,7点到江孜。大概8点半,我们来到日喀则市。在小马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兴凯湖酒店,酒店条件比较好,可洗澡,而且价钱便宜。日喀则是阿里线条件最好的地方,海拔低,电水供应充足,路况良好,物资齐全,游客可在此进行休整和补给。


IMG_3153.JPG

    阴天里的羊湖

    日喀则市:日喀则地区行政公署驻地日喀则市位于日喀则地区东部、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及其主要支流年楚河的汇流处。面积3700平方公里,海拔3850米,人口9万(2002年)。日喀则距今已有500年历史,是当年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

    晚饭时,小马说希夏邦玛自然保护区在修路,而且阿里南线219国道也在重修,汽车现在只能走便道,预计明年这条线才能正式通车。所以为赶时间,小马建议我们明天放弃希夏邦玛和佩枯错,直接沿219国道便道从拉孜到萨嘎。另外,小马让我们明早3点半起床,4点出发,尽量往前赶路,以免耽误后面行程。我心里不免有些遗憾,由于路程和时间原因,羊卓雍错和佩枯错没有兼得。如果今天不绕道走羊湖,可以在晚上赶到拉孜,这样明天时间相对充裕,就可以去西夏邦马保护区和佩枯错了。

    佩枯错:位于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境内,距定日县城250公里。佩枯错是日喀则地区最大的湖泊,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海拔4590米。该湖三面环山,地形开阔,鱼类资源丰富,相比纳木错、玛旁雍错、色林错、羊卓雍湖,佩枯错实在谈不上什么名气。幸好,有了希夏邦马峰(湖南侧60公里处)的倒影与雅鲁藏布江(湖北侧40公里处)的涛声,这座宝葫芦形代表着吉利的高山海子便有了让人去驻足的理由。

    今天行车5个多小时,车程约300公里,基本都是柏油马路,天气多云,海拔3800米,晚上喝了一瓶拉萨啤酒,高原反应轻微。

    另:由于我们去年已去珠峰,所以此次不去定日,去看珠峰的朋友,要根据需要预留1-2天时间。


    D2 5月20日日喀则—萨噶—仲巴

    路途坎坷

    我们早上3点半按时起床,4点装车出发。天还黑漆漆一片,小马开着丰田4500沿着318国道一路飞奔,我们眯眯瞪蹬在车上补觉。走了大概150公里,6点钟,我们到达拉孜。从拉孜往南,是通往定日的318国道(柏油路),而拉孜往西则是我们要走的219国道。这时柏油马路已经变为土路,到桑桑的120公里基本都在修路,所以有时必须走路基旁边的便道,上上下下,反复颠簸。

IMG_3163.JPG

    路上晨曦

    在日阿噶藏布1号大桥附近,突然出现了一片水滩,有数十只水鸟在水边嬉戏。我们赶紧下车拍照,这是路上第一次看见水鸟,大家十分兴奋,但我们怎么也想不到几天后在班公湖会和红嘴鸥有更加亲密的接触。

    拍完照片,我们继续赶路,中午12点到达萨噶,在这里我们吃午饭,还点了瓶拉萨啤酒。萨噶海拔约在4500米,这里是较大的县城,吃饭住宿条件较好,不赶时间的游客可在此住宿休息。这里的餐馆以川菜为主,由于交通不便,物价相对较高。


IMG_3213.JPG

    红嘴鸥

IMG_3248.JPG

    红嘴鸥

    1点多钟,我们继续出发,下午的路程更加艰苦,175公里走了近5个小时,由于209国道涵洞都没修好,所以基本每走1公里就要从主路下来绕过涵洞走便道,然后再上主路,刚刚提起速度,又要减速下坡、上坡,所以行进缓慢。另外,前面的汽车扬起阵阵沙土,车里灰尘很大,爱干净的朋友还是要准备口罩。

    下午从萨噶到仲巴的风景也乏善可陈,接近老仲巴时,四周的土壤沙化严重,路周围出现了许多沙丘。大约6点钟,我们离新仲巴10公里时,突然出现了沙尘暴,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整个县城都被裹到沙土中。小马今天开了13个小时的车,实在疲劳了,示意我们今晚在这里休息,但满天的风沙让我们对这里的条件赶到担心。小马带我们来到了仲巴最好的酒店—雅江宾馆。尽管看上去宾馆硬件不错,但住进去才知道,这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独立卫生间,还时常停电。大约7点钟,沙尘暴结束,天空又恢复了原有的蓝色。

    由于一路颠簸、海拔升高,LP在车上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头疼,而且浑身不舒服,仲巴这里海拔4770米,很容易引起高原反应。我已做好心理准备,一旦明天早晨LP还有高反,那么就返回拉萨,不再前往阿里。虽然中途返回令人遗憾,但来阿里毕竟安全第一,不能冒险,另外身体不适,风景再好,也没有心情。LP进屋后,直接倒在床上,说头有些发热。我心里一惊,千万别是感冒,这次她穿上了棉毛裤和羽绒服,每晚我们都吃白加黑,就是怕高原感冒。我赶紧拿出体温计,还好不到37度,一块石头终于落地,看来只是高反的症状之一。用电水壶烧了点水,让LP吃药。让我吃惊的是,居然电水壶刚插上2分钟就叫唤,刚要赞叹这里的热水器的效率,忽然想到这里4700米高原,水肯定不到100度。倒上水一试,估计就70多度的样子。

    由于高反LP没胃口吃饭,我和小马来到外面的一家餐馆吃晚饭。这时我一点高反的感觉都没有,于是点了一瓶拉萨啤酒,边喝边对小马说,希望这次阿里大北线能够在吃住方面尽量做到最好,因为沿途海拔高、条件差,所以尽量挑好的住、挑好的吃,休息好,身体好才能玩得好嘛。一瓶酒下肚,我又要了一听啤酒,在小马的指导下,整理和记录了这两天的行程。小马表示出对我LP能否走完阿里线的担心,毕竟后面的路也不太好走,特别是到改则和尼玛的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而且距离在400到500公里左右。我想初上高原的高反应该会逐渐好转,所以对她的恢复还是比较乐观的。高原喝酒易醉,才一瓶半就有些上头了,回宾馆休息,感觉很快入睡。

    今天行车600公里,14小时,路途颠簸,天气晴朗,但沙尘较多,海拔较高,夜里寒冷。由于直接沿219国道从拉孜到萨嘎,因此路途景色较少。


IMG_3253.JPG

    风沙

IMG_3266.JPG

    沿途景色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