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旅藏小记 感受日光城里纯粹的美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西藏中国青年旅行社    记者 西藏旅游
分享到:    

    趁着假期,我到了梦想中的西藏转了一圈,回来后朋友问我,西藏怎么样?我告诉他们:好是真好,但精神折磨太厉害。怎么说呢?时时担心着高原反应,为沿途的悬崖、落石、被雨水冲毁的路而恐惧,受当地风情所吸引,被藏传佛教的人生哲学搞得迷糊,又叹服于高原、湖泊、雪山的秀丽风光,心里的感觉实在是太充实了。

    小姐,桔子皮好吃吗?”

    旅游最忌讳下雨,在成都上飞机的时候云雾满天,我还担心到了西藏天气不好扫兴。飞机升入万米高空,明显地看到整个四川盆地填满了云雾,前面的横断山脉横空出世,再往前高山峻岭,雨?连云都没有,哪有什么雨。整个一面蓝天下面是连绵无尽的高山,极纯粹的美。

    十月还算是西藏地区的雨季,但强孥之末,雅鲁藏普江宽阔的河床中间已出现了草坡,无半点雨的影子,高原的阳光跟随我们整个游程。藏地的桦树不象北方桦树高大笔直,它从根部就开始长侧枝,十月正是白桦叶黄的时间,一丛丛金黄的叶子迎着强烈的阳光,接连一大片告诉人们灿烂两个字的真正含义。沿途看去,灌木、柳树,就连内地常见的柏树,长起来都是一丛一丛的,不知是不是为了更热烈地迎接大好的高原阳光。

    十月的藏地群山,除了地势稍低处长了些牧草,无高大树木,远望黄褐色的一片,但是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树,藏族民居的屋前院后还种植着五彩颜色的鲜花,长势极好地向着阳光,点缀着广袤的青藏高山。

    天气实在是干燥,同行的女人们(当然也包括我)一致地戴起帽子、墨镜,涂护肤霜、润唇膏,但呼吸还是干燥难耐。好在我带了许多桔子,吃掉肉,桔子皮就捂在鼻子上,不知是真的有效还是心理原因,觉得呼入的空气湿润多了。到了拉萨,有购物欲的女人们视高原反应为无物,一手拿桔子皮捂着鼻子,一手捏着钱包,直奔拉萨有名的旅游纪念品一条街,大昭寺外的八角街。结果在八角街上一个摆摊的十三四岁的藏族女孩盯着我们看了半天,终于忍不住问我:“小姐,桔子皮好吃吗?”

    不识硬币

    由于进藏前作了不少准备,听说过一些藏族同胞不认识硬币,以为那是在偏远地区,结果在拉萨付钱给蹬三轮车的藏族人时,他指着我们给他的一块钱硬币说:“这个,不要。”于是我们翻包搜袋地找一块钱的纸币给他。由于语言交流有些困难,也问不清楚他为什么不要。


    在海拨三千多米的拉萨,许多寺院门口有小孩子围着你要“一毛一毛的钱”,给他们一角的硬币他们又不要,同行的江苏游客有先见之明,捏着一大把提前准备的一角纸币逐个分发,而我就给他们口香糖,折合下来也差不多一毛钱一支。后来到了五千多米的卡惹拉冰川附近,乞讨的小孩子居然问我们要一块钱,没想到这件事的水准竟会也随着海拨而升高。

    仔细一想,也许是因为硬币上面没有藏文的标示,而任何一张纸币上都有藏文标示。怪不得在八角街的摊头上,我们看到和一些似是而非的银元(据摊主说是旧时的藏区流通货币)摊放在一起出售的,有一元钱、一角钱的硬币。

    外国游客

    西藏的旅游前几年一直以外国游客居多,在拉萨有名的价廉物美的八廊街,可以看到许多年轻的欧洲背包族们戴着奇形怪状的墨镜坐在阳光下的长椅上休息。八角街的藏族小贩们大多能用英语和外国游客讨价还价,而在一些偏僻的小镇,许多小店都只用藏、英两种语言标示。我们在并不算偏辟的江孜镇上(《红河谷》中抗英炮台所在地),把车停在parking处,上了只标示着toilet的厕所,在一家tangka painting shop买唐卡,发现英语实在是太重要了。

    通往日喀则的崎岖山路要经过五千多米的山脊,我们的大巴士辗转向上,窗外风景再好,车上的人颠簸了两三个小时都有些累的,突然间十几双疲惫的眼睛齐齐瞪大:前面山路上几个全副武装的外国游客,正骑着自行车费力前进。山路窄狭,见我们车过来他们停在路边让我们先过去,喝水休息。几个年纪不轻的老外因为缺氧和剧烈运动,嘴唇都发白了,还精神很好地向我们招手,显然,对他们自己感到很骄傲。车上的游客都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