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兴国女子骑自行车到西藏 感言没有坎坷不可战胜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记者 余书福
分享到:    

小康顺利抵达拉萨后,在布达拉宫前留影。

    骑行川藏 缘于她的一时冲动

    近日,当记者提出要对她进行采访时,她一再表示:“采访我可以,但最好不要写我的姓名,就用我的网名吧!”

    她姓康,网名“烟云”,家住兴国县潋江镇。叫她小康,其实她不小了,已年近三十,戴副眼镜,如果不是看到她那被高原太阳灼成古铜色的脸颊,还有她发在QQ个人空间的川藏之行照片,记者真不敢相信,她这样一名女子,能骑自行车完成2167公里的“天路”之旅。

    小康告诉记者,她出生在兴国农村,所以特别能吃苦。说到为何骑行川藏,她的回答很直接:“缘于一时的冲动。”

    2009年8月,小康在广东东莞务工,看到网上有许多自行车“发烧友”骑游全国。从小就爱玩的她,就买了一辆近2000元的山地车,随后在网上结识了一名抚州骑友。2009年春节,她俩结伴而行,从东莞骑车回到兴国。之后,她又在网上认识了来自湖南、湖北的多名骑友。

    小康说,她一直很向往有一天能走进西藏,看看那里的蓝天白云、雪山冰川、布达拉宫。2009年4月的一天,她突然向几名骑友提出要骑行川藏。话一出口,几名骑友马上向她泼冷水:“就你,还是算了吧!”可在她的一再坚持下,7名网上相识的骑友(3女4男),决定来一次“生命之旅”,队名就叫“678车队”。对于这个名号,小康向记者作了解释:我们7人,分别生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

    今年4月26日,由小康等7人组成的“678车队”从成都出发,踏上了骑行川藏的旅程。

    途中遇险 虔诚的朝圣者让她坚持

    小康告诉记者,她骑行川藏线一开始是瞒着家人出发的。已经骑到了川藏线,她才告诉在东莞的哥哥。哥哥一听,狠狠地将她批评了一顿。但在她的再三请求下,哥哥答应不告诉父母。

    小康说,从成都出发,一路向西,她和队友们骑行在川藏线上。头几天,海拔一直在2000米左右,沿途美景相伴,也未感觉到有多苦。第6天,他们到达川藏线上第一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折多山。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海拔4298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小康说,在缓慢的登坡过程中,高原天空说变就变,刚才还艳阳高照,突然就乌云密布,豆大的冰雹从天而降。途中,她曾不止一次想改乘车前行,但身边的队友不停地鼓励她,最后他们成功翻越了折多山。

    第14天,当小康行至海拔4338米的拉乌山时,由于雨雪交加,下坡刹车时,自行车突然侧翻,人从车上摔了下来,人虽然没有受伤,但自行车连续翻了三四个跟头,吓得队友脸都白了,要知道,这条川藏线,曾让多少骑车人命丧途中。随后几天,一直骑行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天路”上,那种苦,不仅是考验体力,更是考验意志。小康说,她当时又动了直接乘车去拉萨的念头,可两次路遇朝圣者后,看到他们一步一小磕,三步一大磕,自己完全被他们的虔诚感化了。后来,她听队友们讲,这些朝圣者是从甘肃走来,已经走了一年零八个月了,每天只走6公里,到拉萨还需要4个月的时间。此后,尽管艰难险阻时时相伴,但她再也没有退缩过,动摇过。

    5月21日晚8时,经过27天的艰苦骑行,小康与6名骑友终于抵达终点——拉萨,完成了2167公里的“天路”之旅,登上了那魂牵梦萦的布达拉宫。

    凯旋感言 没有坎坷不可战胜

    骑行川藏线结束后,小康又回到东莞务工,她将整个骑行过程通过文字和图片的方式记录在自己的QQ空间里,很多网友、车友,都对小康的骑行壮举竖起大拇指,不少骑友还向她讨教骑行“秘笈”。

    采访结束时,小康告诉记者:“如果骑行川藏是一次心灵的旅行的话,那么我的心才刚上路,我明年打算骑行藏疆线,这条线将更加艰险。”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