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雪山之巅
安娜普那日出
只要来到尼泊尔,眺望过那些壮丽冷峻的雪山,就怎么也难以按捺住更进一步亲近喜玛拉雅的冲动。不是登山运动员,也不是探险家,对于诸多的旅游者来说,更亲密的亲近喜玛拉雅的方式非健行莫属了。
尼泊尔不仅是登山胜地,也是徒步天堂,大多徒步线路都是围着喜玛拉雅山身边打转,可以看见有村庄、有树林、有湖泊、有人烟的山峰,通过多个角度遥看喜马拉雅山,强烈的对比与巨大的落差,会产生在登山营地或高海拔地区欣赏最高山峰所不能获得的美感。
而到了博卡拉,很快就会意识到:到此不健行,简直就是“犯罪”!
博卡拉像座世外伊甸园,既是喜玛拉雅山脚下充满异域色彩的小城,又有蜚声国际的户外山地徒步的天堂,世界上最好的徒步线路几乎被博卡拉囊括一半。没有人怀疑博卡拉的无限魅力,就像没有人怀疑远处的安娜普那(An-Napuma)雪山顶上终年积着厚厚的雪层。闯入博卡拉,我幸运地碰到了好天气,站在街头就看到了远处的安娜普那山和鱼尾峰——这是喜玛拉雅山脉最美的杰作,美得简直要把人眼球都勾出眼眶,诱惑着游人忍不住要用脚步去追随。
博卡拉城内到处弥漫着健行氛围。所有的人到这里来都似乎只为了徒步,而当地人也把带人徒步当成了职业。旺季时,博卡拉人无论男女,都可以得到向导的兼差,带着一个又一个旅行团闯入深山去健行;淡季时,大多人又做回自己,种田或养儿育女,各司其职。随便走走,便能发现当地人对健行了若指掌,经验丰富的向导们早已将喜马拉雅山当作自己的家。健行并非想像中的“走路”那么简单,喜玛拉雅是一本书,健行阅读,找着个好向导就好比有了一个老师。
找向导时,恰好碰到几位西方的女性旅游者。一商量,我们便决定拼团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英明”的决定。团体式的健行,非常有助于消除我们面对伟大时所产生的孤独感。
围绕着安纳普纳山有多条健行线路,其中最有名,也是难度最小的线路是“皇家徒步路”(Royal Trek),据说是因英国王储查尔斯及其随从在此浩浩荡荡走过而得名。尽管沿途没有高海拔地区,也没有大起大落的攀爬运动,但路上风光非常漂亮,可以看到费瓦湖、鱼尾峰和许多村落,让我立刻感觉到与大自然睽别已久。我们边想像着这些风光,是如何洗去富贵如查尔斯王储之类的健行者的身上的奢华的。大自然是一视同仁的,无论贫富,不分贵贱,会给健行者同样多的馈赠。
以行走的方式来欣赏大自然,能发现、感悟到更多的东西。健行,其实是一种融入大自然的方式。而且,健行能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更加开诚布公。在我们临时组建的健行团队,队员们相互之间很快就成了朋友。
带队的向导叫Sam,他带着我们这支“娘子军”一路走来,讲了很多登山世家的故事。博卡拉人常说:十个游客十个去徒步,所以博卡拉人才有世代相传,不学即会的探险本能。Sam平时是温文尔雅的旅馆经理,按说不该来兼向导这份苦差事。他解释说,自己出身登山世家,注定是要为山而生的,所以一到这个季节脚就发痒,脚一发痒就只有扔下更赚钱的旅馆来做向导了。
像Sam这样的人在博卡拉比比皆是,相比于物质的诱惑,健行带给他们的自由、快乐、狂野和柔情来得更实际。和Sam聊天时,发现他的相貌与黝黑、瘦削的尼泊尔男人形象大不相同,听他的英语口音颇有英国味道,猜测他是个迷恋上博卡拉后便定居在此的西方游客。细聊后才知道,他是地道的博卡拉人,他也说不清为何自己的长相会与众不同,而且他还认识不少同样特色——西方面孔本地身份的博卡拉土著。“或许是我们祖辈中有人和西方人发生过艳遇,混合了我们的血统”,Sam幽默地解释说。
走完了“皇家徒步路”。Sam又向我们推荐了另一条难度更强的健行线路,由Pool Hill走五至七天到达Ghandruk Loop。Sam闪烁着长睫毛的蓝灰眼睛,认真地说,只有走过这条线路,才会真正明白喜马拉雅,明白博卡拉。
于是,这个临时健行团马上开始商量:会不会有生命危险?最后,我们得出结论:将生命交给大山,大山会给出答案。
我们仍是请Sam做向导。这是一趟看似困难却充满乐趣的健行旅程。面对着喜玛拉雅的磅礴,徒步在群峰之间,我们尽享了山地王国之美,感受到了心灵的巅峰之旅。从海拔1540米开始,我们一路上不断路过村庄、河流,每一步似乎都是向上攀爬的过程,每一分钟都是在对体力和毅力的考验,而那段几乎是垂直的三千级石阶的路程,几乎要了所有人的命。Sam一路在前,不断地鼓励我们,强调山神无处不在,就像远处的雪山无处不在一样。途中,我们目睹了安娜普那雪山的日出盛景,看黎明前第一缕阳光照亮皑皑雪山,火焰般色彩弥漫天空。当我们跨过生命极限,到达莫迪河时,发现原来生命是有色彩的瀑布,一如那条挂上崖壁上的瀑布。
费瓦湖
在优美壮丽的风光中健行,很能产生一种类似宗教的虔诚——行走是对大自然的朝圣之旅。Sam并没有夸大其辞,走过这条线路,便会真正明白博卡拉。
博卡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只是座默默无闻、杂草丛生的高山村落。那时,一些西方旅行者发现了博卡拉,并在此创建了健行线路。他们没有想到,这几条山地路线,会引来无数叛逆的欧美年轻人从阿姆斯特丹出发,唱着“加,加,加,加德满都”的摇滚,开始了“嬉皮之路”,他们途经阿富汗的喀布尔、巴基斯坦的马甸、印度的果阿、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最后来到了东方朝圣的终点——博卡拉。博卡拉俨然成为了全世界嬉皮士心中的 “麦加”。这些现代工业文明宠坏的孩子们,来到了博卡拉,在疯狂的行走中,即是自我放逐,也是自我救赎,因为那些漂泊的灵魂在健行中找到了居所。
旅程结束时,温泉、水果大餐安抚了我们受累的身体和疲惫的心。而当我们一踏入繁华、嘈杂的博卡拉时,便深切怀念起走在山间的几天了。
听说一群德国老年团队,在安娜普那山已健行约一个月,大家都不知道这群人的生死,甚至有人开始怀疑他们是否出事。而当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这群疯狂的德国人时,他们戏剧性地浩浩荡荡地出现了博卡拉街头。看他们的样子,像才从垃圾场里走出来的绅士,他们唱着歌,挥着手,接受着人们热烈的欢迎。
我准备去拜访德国老年团队中的成员,却在旅馆花园遇到了他们,像是闯进了一场欢快的酒会。老人们坐在花园里,打着拍子唱着歌,桌上的啤酒已被干掉一大半。看样子,仿佛是集体生日会,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是这群人在庆祝他们的新生,他们的生命在健行旅程中焕然一新,因而决定回到博卡拉后便开“庆生会”——庆祝所有人都重新活过的生日会。
与徒步的紧张相对,博卡拉也有悠闲的时候
博卡拉的寺庙内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