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一样的时间 不一样的路线—再行成都日记(1)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户外资料网    记者 独骑天下
分享到:    

  小小的序

  八月二十八日,一个吉祥而又宜出行的日子。那天虽然雨下得很大,丹东也刚刚经历一场洪水,还处在防汛的尾声,我还是决定按计划出发了。当我坐在丹东至临沂的大客车上,望着车窗不停流淌着的雨水和窗外那灰濛濛天空,心中暗暗祈祷:但愿明天的烟台不要下这么大的雨。

  今年骑行成都,我选择了与去年一样的出发时间:八月二十八日;不一样的路线是:去年沿着黄河由西安翻越秦岭入川到成都,今年是沿着长江经重庆到成都。去年骑成都是连续骑行十六天,行程2475公里;今年是累计骑行十六天,行程2654公里。这其中不包括在宜昌停留和从宜昌乘船到重庆各一天的时间及路程。

  船是在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到烟台地方港的,码头上下着沥沥细雨。下船后把车子、驮包装好,穿上雨衣上路。骑出没有多久,雨开始越下越大,几分钟的功夫,大雨如同瓢泼般地倾注而下,雨水顺着头盔流在脸上,睁不开眼。向远望去,路上雾濛濛一片。这样的天气不能再继续骑下去了。在烟台我有一朋友。去年路过时没停,朋友知后甚是埋怨,今年看来是不留不行了,正所谓“人不留天留”。那天恰好是星期天,我打过电话,掉转车头,向朋友家骑去。

  烟台的朋友是我从前的同事。,是近三十年的至交。八十年代夫妻俩去烟台发展,至今也是成功人士了。朋友见面时对我说:是大雨把你留下了吧?我笑而不语。在烟台的一天,除了叙旧、聊家常,再就是逛街、下饭店。

  第一天(八月三十日)烟台-莱阳-青岛(G204/240Km)

  我是一个人住在朋友家的老房(朋友住新房后老房空闲)的。清晨天还没亮便推车出发了。没曾想刚刚上车连马路还没过,只听见“丝”地一声前胎就瘪了。是出师不利吗?可不利的事后头还有呢。借助路灯扒胎、换胎,继续向城外骑去。大约骑了有十几公里的样子,天色已经大亮。忽然间听得后面“扑嗞”一声响,低头一看,后胎又瘪了。外胎的被什么利器割开约有一公分的口子,完全报废了。我站在那儿愣住了:是天意不该走吗?可是心里又有些不甘。俗话说“事不过三”,今天如果再有一次,那就是天意注定,就不能再走了,或者干脆“打道回府”。说来也怪,从这以后一直到成都,到雅安,爬二郞山到泸定,无论走什么样的路面,竟然再也没有扎过胎。你说怪不怪?是苦尽甜来?是先苦后甘?


  上午的天气还算不错,薄云蔽日,微风,比较凉爽。十点多钟到莱阳,在一家捷安特车行花了100大洋买了一条马吉斯外胎。店主说是防刺的,还真是如此。这条胎一路上有驮包负重,到成都后又去爬二郎山到泸定,回到丹东每天骑行,至今已有3000多公里,却一次没有扎过。

  下午没有了云彩,大大的太阳当空直射,一丝风也没有。越往青岛方向,感觉天气越热。下午一点来钟时,找了一个树阴下的水泥台阶躺下“避暑”。后来在一小店买水与店主聊天时问,天这么热,好久没有下雨了吧?店主拿出《青岛晚报》给我看,赫大的标题写着:“岛城36年首次立秋后连续七天大雨不停”。刚刚下了一个礼拜的雨,天怎么还是这么热?。

  下午五点半进入青岛市,找了一个20元的小旅店住下。虽然小了点,在青岛能住上这样便宜的旅店也算不错了。

  大连至烟台的轮船坐过很多次,这样新的船还是第一次坐。

150元一条,骑了还不到1000公里,就这样报废了


204国道由烟台经青岛至上海

往栖霞方向是潍坊、济南,也是我去年骑成都走的路线

天太热,在这个地方“避暑”


烟台至青岛是204国道,也叫“烟青一级公路”

  这个青岛人也是车友。他开车从我身边越过时特意减速与我打招呼,到前边他又停了下来,很热情地问这问那,并和我一起留影。他说他也是自行车爱好者,还转过身让我看背上印有的“青岛市捷安特自行车俱乐部”字样,还说“十一”他们将从日照出发骑车环山东半岛沿海,云云。匆忙中没有问及其尊名大姓,希望他能看到这个帖子。


  青岛往胶南方向可以出城继续走204国道环绕胶州湾,也可以在青岛市内的轮渡码头乘船至对岸的黄岛到胶南。乘轮渡10元,30分钟左右即到黄岛码头,而走204国道环胶州湾则不得而知了。有位“湘渝游仕”今年六月从丹东出发骑行中国海岸线,与同伴骑到这里时发生了分岐:一个要“履行骑行目的”,坚决出城沿海岸线环绕胶州湾;一个要“灵活机动、见机行事”乘轮渡到黄岛。结果俩人就此分手,各奔前程了。我是比较倾向于“灵活机动、见机行事”的,长途骑行嘛,能简则简,能省则省,没有必要那么刻板与自己过不去。

  早上五点离开旅店上路向南奔向轮渡码头。六点钟到轮渡码头。码头还没有开门,在路边的小吃摊要了一碗馄饨、两个鸡蛋。赶上六点半的第一班船(半小时一趟),七点十分到黄岛。下船后在一位公交司机的指点下,沿着青岛至胶南的滨海大道(也就是S293)向南驶去。

  青岛至胶南的滨海大道双向四车道,中间有绿化带,路面整洁,路旁的绿化也很漂亮。由于是在平原地带,视野开阔,车虽不多,但速度都很快。可是越是这样的路越容易出事,途中就看见一货车把一辆正在转向的集装箱货车撞翻了。

  在进入日照地界时,正在界牌下拍照,后面有一骑车的男孩追了上来。他是北大地质系的大三学生小方,骑一山地车从北京出发,计划到南京会同学后折返回北京。他说在路上看到我(我没有看见他),一直追到这里才撵上。小方是一个很有思想和讨人喜欢的男孩。到南京一段我们是同路,我说一起走吧,他说跟不上,让我先走。虽然是山地车,实际上他骑得并不慢,加上我的休息时间长(一般是骑行一个小时左右休息10-20分钟),而他休息的频率和时间可能都比我少,所以经常是我先走,在休息地遇上他,相互说几句话后我又先走。就这样一前一后骑行一直到南京前分手。途中我发现他的手套只有一只,那只手掌已被车把磨得通红,他说那只手套骑行中丢掉了。恰好我有一付备用的手套,便送了他。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