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
那夜好漫长。三男两女“混帐”,没有想象的尴尬,也没有过多的语言,默默地吃过方便面,默默的简化日常生活习惯,默默地钻进自己的被窝,再默默地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那夜,我不停地咳嗽,倩姐心脏不适,黑灯瞎火里我们找药吃,盼天明,甘苦自知……
珠峰
清 晨一缕曙光从帐篷的天窗钻进来。天终于亮了。我完好无损,倩姐安然无恙,我们会心的笑了。走出帐篷,此时我们无不为沐浴在温柔晨曦光环之中的珠峰而感动,昨日里威武雄壮充满了阳刚之气的珠峰此时无比妩媚动人,云雾环绕成一个巨大的舞池,珠峰宛如圣洁仙女醉舞人间,百媚千姿。仿佛间我也跃然舞池,心情随着晨 风轻轻地奏起天籁,翩翩起舞……
转经筒
五、旋转的西藏
到西藏拍片的人多如过江之鲫,所能光顾的景点 也大同小异。比如布达拉宫,从这座宫殿落成之日起对准它热烈放光的镜头恐怕多如长江沙砾。还有珠峰、纳木措、众多的神山神湖,在人家镜头下出神出彩,可偏偏到了自己的镜头却是平平淡淡。前日把自以为得意的《起舞珠峰》带去给一位资深的摄影老师指点,不料他一脸麻木,不以为然。我怏然不悦的地问:怎么没反 应?他瞅我一眼,我看这样的片子看得太多了。是啊,这一走一拍的拍摄,要拍出好片,拍出与众不同的片,多难啊!西藏。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让自己的心在它上空盘旋了一刻鲜艳了一刻,之后又把它关进了胸腔,去到了西藏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如今的我只不过比一些人多了一份自慰,我去过西藏了。而西藏对于我来 说它仍是一个框架,一个很大的框架,我无法将它细化成一只转经筒、一幢老房子、一块砌墙石,甚至一种色彩。这也许是对自己的一种苛刻。也正是这样的苛刻才使得我乐此不疲的从更多角度去了解西藏,拍摄西藏,宣传西藏。
虔诚的信徒
在西藏的日子,我去过很多寺院,大昭寺、哲蚌 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绒布寺……而这些寺院都有一种差不多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好像你在随着某种引力旋转,自觉不自觉的旋转。寺院的人在转,寺院的转经筒在转。我见过最大的转经筒应该是大昭寺门旁一间小屋的那个,它像一个巨大的不停旋转的钟。质感铮亮,六字真言深深地镌刻在上面,房屋狭小又黑又 挤,只有一人旋转的空间,藏民默默的排队依次推转旋转……拍摄位置受限,我只能依靠在墙角进行拍摄,因为这地方不可能允许你支脚架,到处都是磕长头的人,能有一个地盘让你蹲着就不错了。我必须是仰视,因为我的高度会遮挡唯一的自然光源,我几乎是躺在地上用了最难看最委屈的姿势拍摄那个巨大的转经筒。光线极 其不好,在那样场合是忌讳用闪光灯的。我把ISO开到了800,速度仍上不去。尽管我把那巨大的转经筒拍了下来,但我认为还不理想,要是人物再明亮一点,清晰一下片质就会好许多。摄影总是会有遗憾的。
转经筒
当我半卧在地上拍摄时,一个小男孩兀自窜到了 我的镜头前,还索性靠在墙上,距我镜头不足一米,很近很逼,用一双纯真无邪好奇的眼睛看着我和我的镜头。我惊喜万分,这不正是我需要表达的一双眼睛吗!我通过取景器从这双近如一纸的眸子中欣然看到了我自己,看到了我的眼睛和我眼睛前的镜头。我惊奇地发现我们的目光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不也是用了同样的目光和 神态看西藏吗,看西藏的朝圣者,看西藏的孩子吗?我毫不犹豫把焦点对准他的眼睛……当我定格了那双眸子并拿给他看时,他的母亲靠过来跟我说了些什么,我听不懂,大概是要钱的意思。我心顿时暗然,很悲哀。在西藏拍照给钱已成定式,在去纳木措的路上也遇上类式的尴尬,我们的车刚停下来,辽阔无边一览无余的草 原,不知从什么地方一下就跑出那么多的孩子,都是十多岁甚至更小的孩子,让你给他拍照,刚一按动快门,就冲着:给钱,给钱……把你围得水泄不通。我是不太主张给钱,给钱势必滋生他们心灵的杂草。去西藏之前,我准备了很充足的学习用品带来分发给西藏的孩子们,尽管每次带上设备已经够沉的了,但我还是没有忘记 带上这些学习用品,一旦碰上些纯真淳朴的孩子我就分发给他们。当我面对这些孩子时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会让我感到沮丧。
转经筒
在拉萨转的时间比较多,因为去任何一个地方都 要回到拉萨休整再准备下一段的旅行。在拉萨转上一天与转上几天,都有某种相同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你不会觉得时光流逝得太快也不会觉得太慢,街上好像永远都会遇到差不多的藏人,他们手里永远都捻着佛珠或摇着各式各样的转经轮,那转经轮永远不停地顺时针旋转。转经轮的转速远比他们的步伐快,在这种大小转经轮 旋动的频率中,你不知不觉会被旋进一股极强有磁场之中,被推动着,驱使着,使得你不得不随之旋转,不得不进行着某种重复性地行走。即便这样,你不会为此厌倦,你甚至会感到某种重复的欣慰。
旋转的朝圣者
我与倩姐好多次带着这种感觉被旋进藏民队伍 中,旋进朝圣的人群中。最为深刻的一次旋转是在大昭寺。那是一个清晨,几乎还没游客,我和倩姐想在那里拍点什么,一下看到大昭寺门前排了长长的队,他们手里拿着哈达,端着酥油,一个女孩还叫我们买她的哈达,我们连想也没想这拿来献给那尊菩萨就毅然决然买下了,毕恭毕敬的捧在手上,就这样莫名地就卷入了朝圣 的队伍,茫然地旋转在一个庞大的人流之中。手捧哈达的我跟着他们在寺院的各个小房间里不停地旋转、旋转……在那出出进进中我突然联想到轮船里大大小小的齿轮,这些大大小小的齿轮,有规矩有方圆一个套着一个不停的旋转。此时我也成了其中的一个齿轮,在旋转中我感受着空前的撼动人心的一种气势,一种汹涌,一种 虔诚,一种执著。
朝圣者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再一次被旋进布达拉宫前的朝圣人群中。阳光温和地伴着那些朝圣者,他们手中的转经轮有高擎过头的,有握在胸前的,边走边转,行色匆匆,专注而执拗。我从他们有表情和无表情的面孔里,我读出他们不仅是肉体在旋转更多的是灵魂在旋转,他们在旋转中体验着日月之光,感受着岁月更替。他们的自信是旋转出来的,他们的安慰是旋转出来的,他们的幸福当然也与旋转有关。
于是我将脚步停下来,支好脚架,镜头就架在那 里。渐渐我感受到旋转的厚实的人们从我身边掀起阵阵呼呼的风声,走出呼呼的威严,凝聚成一种呼呼的庄重与神圣。旋转一直不停,越旋越快。旋转的力量真是无法抗拒,我再一次与朝圣的人流一起旋转,与布达拉的一条街一起旋转,与拉萨一起旋转,与这个世界一起旋转。
鲁朗·仙女居住的地方
或许是由于离天太近,连承载的希冀也更高远,铺展的风景也更绝色,仿佛上天创造了这片土地以及活在上 面的一切一切,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人一个可以被诱惑的理由,于是这个连呼吸间都散发着神秘香氛的名字。与其说是一方净土,倒更像一个升华了的向征,变成每个心有憧憬的人心中最虔诚的朝向,让无数远方的心灵之躁动不已,直等到触摸到它的那一天,才回归平静。
在那个平静的清晨,我发给友人信息:这莫非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很快,那头回复:是仙女居住的地方。
流动的青藏高原
十一、流动的风景
从西藏回来已经很久了,“后遗症”还在不断纠缠。对身边的美景有一种熟视 无睹“千帆过尽”的感觉。即或是对赞誉有佳的欧洲天空和南海美景,我也显得有些麻木。在西藏,总是会被那里的壮美山川所震撼,总是会被那里的神秘文化所吸引,总是会被那里的蓝天白云所感动。青藏线上流动的风景,朝霞日落更是万种风情,惊心动魄,让人神魂颠倒,迷醉其间。
沿途美景
很神奇,在西藏二十天的时间总是阳光陪伴于我,而在我离开拉萨的那天竟莫名的下起了雨,举目望去,不远处的山有了明显的积雪。我知,那雨,是天上的泪,是离别的泪。而当列车启动时,天嘎然止住了泪,毫不吝惜馈赠我一路灿烂阳光和一路流动的风景。
沿途美景
青藏列车是必须要坐的。青藏线的建成是咱们铁路工人的骄傲。身为铁路的一 分子,坐上青藏线是我的向往和荣耀。列车是自己路局始发的,很亲切,很自在,窗明几净,我可以随意穿行在车厢里拍摄。车速并不很快,光线很足,透过车窗,感觉自己在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中徜徉。过唐古拉山很多的人都有“高反”,而我却在欣赏美丽景色中不知不觉中翻过了唐古拉。
沿途美景
在一幅巨大的壮美画卷里游历,感受藏北草原的辽阔,感受唐古拉的苍凉,感 受青海湖的广阔,一幕一幕让人目不暇接,感慨万端。且不说擦肩而过的雪山湖泊和灿若星光的羊群毡蓬,单单那湛蓝天空和形状各异的云彩就足以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那蓝是属于那种纯粹得淋漓尽致、无拘无束的色彩,它蓝得可以发出声音,它可以把你的视线冻结。
日出
雨后的云,总在不断变幻着形象,象龙、象马、象狗、象 蛇、象人、象仙……有时候那些云几乎占了半边天幕,时而像波涛汹涌的海浪;时而变换成袅娜上升的炊烟;时而如万里奔腾的骏马;时而又似轻轻飘动的面纱。尤其在雨后初霁的傍晚和朝霞满天的清晨,在雪山圣湖的衬映,整个天地万物被暖暖的阳光所照耀,呈现出无比生动的金属色,天上的云彩丝丝缕缕,筚篓可见,那些蓬松的云丝云絮缀联而成的云塑如鹤如鹏,栩栩如生,如梦如幻,无比生动地与晚霞缱绻缠绵。
夕阳
如果这组照片不是我亲自所拍,我无疑会以为是经过PS而夸张过的影像,其实,你若不是置身其间,即便你夸张也夸张不到这个份上,搞不明白这么多栩栩如生的云塑是从天上那一道门释放出来的,借助极好的光线,带着不同时代的灿烂与得意,组成一个个艺术长廊摆放在我眼前,我不得不时常提醒自己:这不是幻觉。真是太神奇了。这些云塑让我惊心动魄,让我激动万分,让我语无伦次。 我说不清那些云塑是怎么回事,但是,一经目睹便不能不去遐想非非。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