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心跳墨脱:野行无终点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西藏旅游》    记者 梦旅人
分享到:    

  在去墨脱的路上,因为暴雨和泥石流,一路艰辛,人常常精疲力尽到生命的边缘。沿途的美景奇观,我有时极不愿意拍下来,因为害怕镜头会扭曲和误解它们的美。我没有像以往一样拍片,只想把唯一的墨脱放进属于一个人的秘密里。

  一头扎进万花筒

  成都→泸定铁索桥→康定→新都桥

  早餐后,我们从成都出发经成雅高速公路抵达雨城雅安,沿秀美青衣江直至巍巍二郎山,途经泸定桥,过情歌城康定,一到这里,王同学就忘情地唱起了:“在那跑马溜溜的山上……”在他歌声里,我们竟不知不觉地到达了最让人期待的新都桥。

  新都桥是摄影天堂,处在川藏线南北分叉路口,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静地吃草……川西的平原风光美丽地绽放。这,就是新都桥,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摄影家的天堂”。沿着川藏公路南线前行,只见一个个典型的藏族村落依山傍水地散布在公路两旁,一条浅浅的小河与公路相依相偎地蜿蜒流淌。房前路旁矗立着棵棵挺拔的白杨,在秋风秋阳中炫耀着特有的金黄。一群群的牦牛和山羊,点缀在新都桥田园牧歌式的图画中,平添出许多生动。远处的山脊,舒缓地在天幕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满眼蓝色、白色、金黄、黑色、绿色的饱和色块,在明丽的秋阳光线的描绘中,凸现着流畅的色彩和线条,使我们恍如置身画中。新都桥是川藏线南北分叉路口,北通甘孜、南接理塘,距离康定城80公里,途中要翻越海拔4301多米的折多山,可远眺蜀山之王——贡嘎山。

  踏上奢华钻石路

  新都桥→理塘→巴塘

  我们沿着川藏公路南线向雅江方向前行,先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这段路路面坡度较高,载重汽车的长期碾压使路变得坎坷不平。

  接着向前进发,便是雅江、剪子弯山、卡子拉山、然后到达具有“世界高城”之称的理塘。理塘的城门楼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雄伟、华丽、庄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美丽。理塘县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系东南边缘,沙鲁里山脉由西向南延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个地貌景观呈山原类型,被人们誉为“雪域圣地、草原明珠”。这里人杰地灵,是七世达赖、十世达赖和第七、八、九世帕巴拉呼图克图和现任十世帕巴拉·格列朗杰的故乡。

  从理塘到巴塘要经过海拔4700米的海子山,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即“稻城古冰帽”。嶙峋怪石及大小海子星罗棋布,在平均海拔4500米高的山上,1145个大小海子如上帝失手撇下的—千颗钻石般闪烁在山间,其规模密度为我国之最。在海子山上进一步领略到高山之云的变幻莫测。海子山下的湖泊宛如颗颗温润的蓝色宝石,镶嵌在苍茫大地。尤其姊妹湖,最是温情而浪漫。


  “马帮”闯古道

  巴塘→芒康→左贡

  巴塘是四川境内的最后一个大镇。跨过金沙江,观山高谷深、激流汹涌的金沙江峡谷自然风光,过桥后进入西藏地域,车开始在三江流域穿行,进入川藏公路较为艰险的旅途。芒康县城,就是进入西藏后的第一个县城。芒康自古就是西藏的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唐朝时期芒康境内开通了“茶马古道”,芒康随之成为吐蕃东南部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之后翻觉巴山,拉乌山和海拔近6000米的东达山,到达左贡。从芒康到左贡全是沙石路,山高路险,其中要路过的东达山上山及下山多弯路段,松动的沙石及悬崖峭壁、纵深河谷相伴,路况不是很好,经常有“人仰马翻”的感觉。伴着草原上成群的牛羊,傍晚进入左贡县城。

  人在画中游

  车在公路上以之字形盘旋曲折前进,著名的川藏线九十九道拐近在咫尺,过多拉神山时可以看到藏区神秘的天葬台和石刻佛像、六字箴言,下山途中原始森林与田园风光景色宣人。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色彩丰富,草地、森林、秋叶以及白色的水禽和湖岸浅滩五颜六色的卵石,清新如镜面反映,成为上帝最为杰出的油画作品。

  站在高处往下望,一片无法形容的蓝展现在眼前,也许是蓝天沁入湖水之中,显得更加玲珑剔透。湖水大多是周边雪山冰川融化形成,幽幽的,泛着冷玉的晶莹,带些复古的冰凉气息。偶尔有风从雪山上呼啸而过,吹皱了澹澹碧水,泛起粼粼波光,显得一派妩媚,令人惊叹的是同一个湖竟会因环境不同而变幻出奇光异彩。

  湖边山腰上是莽莽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而山顶则是皑皑白雪。坐落在山林中的这里是东喜马拉雅山脉所在,抬头眺望四周皆是圣洁的雪峰。其中有著名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贝里峰。沿帕隆藏布一路向西,离然乌镇十千米处有一村,名“瓦村”。村里的房屋是典型的藏东南林区建筑,大量采用木材建造,连屋顶都是用木材铺就。晨昏时分,斜射的阳光下黑亮的木屋顶反射着光线,村落里弥漫着浓郁的藏家韵味,是拍摄的好地万。

  梦境淌进现实

  然乌→米堆冰川→波密

  吃完午饭,向波密进发。路况很好,30公里后,看见了米堆冰川的牌坊,就在318国道边上,你要想错过都不可能。通往米堆冰川的道路是一条狭窄的山谷,深幽险峻的峡谷犹如一扇只敞开一道缝的门,公路从谷底穿过,路边就是湍流不息的帕隆藏布江。悬崖上高拔的冰川和山崖上挺立的松树,像一个个巨大的惊叹号,注视着过往的行人。我们来到了米堆冰川的入口,门票有人负责去买。一过桥,一面陡壁拔地而起,直刺苍天,这大山与周围的山截然不同,它岩壁赤裸,灰白的颜色在绿色的周遭中,傲然挺立。在远处的正前方,是米堆冰川。就是它,那样的圣洁,白雪覆顶,显得飘逸灵动而又巍峨庄严。在我们右边的高地上,有一个村庄,只有几户人家,每户人家的屋外都盛开着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绿油油的青稞田,而古朴的木屋和篱笆墙又与周围的河流和雪山交相辉映,更显空灵雅致,远离尘嚣。看着眼前的一切,感觉这里一半是清晰的尘世,一半却是迷幻的梦境,一时间我竟分不清身在何处,有点痴了。

  晚上赶到波密住宿。


  触摸冰川的肌理

  波密→24K→嘎隆拉山天池→嘎隆拉千年冰川→80K

  早就知道波密号称“高原上的瑞士”,虽然也没去过瑞士,却对波密神往已久。波密县属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东端与喜玛拉雅山东部交界处,然乌湖的湖水,就来自念青唐古拉山。后来我才知道,它与圣湖纳木错湖水同源。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了独特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物繁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典型l江南气候。淳厚的高原气息、浓郁的乡土特质、明丽的雪域色彩、独树一帜的民俗风情和孕育它的色彩斑斓、光怪陆离让波密如此的吸引着每一个人。山顶白雪皑皑,湖岸林海葱郁,多彩的经幡,以及延伸到湖中生长的云杉,构成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灿烂的阳光下,湖如明镜,美如画卷。波密的公路上,除了那匍匐前行去圣地拉萨朝拜的信徒,还有牦牛、猪、驴和马,它们或在路边低头吃草,或悠闲自在地行走游荡,或成群结队地躺在路上。见惯了都市的喧嚣繁忙,对它们的那份轻松惬意着实羡慕不已。

  沿着扎墨简易机耕道前行,越野车盘旋而上到达多热拉山口,看到犹如明珠的嘎隆拉天池,周围被下山的简易公路所缠绕,又似用银色飘带串起的珠链,就这样年复一年地伴着浓雾,默默地向敢于翻越嘎隆天险的人们展示自己清纯的面容。人在其中,仿如腾云驾雾于仙境,有种飘飘然的感觉,连艰难险阻也不放在眼里了。天池倒映着千年冰川俊朗的身躯,运气好的话,远远望去抬头就能瞥见南迦巴瓦峰硬朗的身影。在嘎隆拉山脚下,嘎隆拉千年冰川一泻千里,冰清玉洁,我们并可亲手触摸豪迈冰川的晶莹肌肤。翻过此山,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滚滚而上,热气直扑脸颊,在此远眺嘎隆拉瀑布、冰川,观赏由三个冰湖组成的天池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眼前。

  80K是扎墨公路上最大的驿站,其实也不大。这个当地人叫背隆的地方,就两排木房子列在路旁,作为墨脱物资转运仓库、旅馆、小商铺,还有几个停车场,接纳着来往人员。这里通往墨脱县城的61公里路经常被泥石流、山水冲塌,从来就没有正式全线通车。用货车运进墨脱的生产、生活物资,都在这里中转,分散由人或牲畜背运,再走上两天才能抵达县城。也有不少进出墨脱的干部、百姓、旅游者、背夫选择这里歇脚,补充给养,等便车赶往波密、林芝。可以说,80K虽不大,却是墨脱人民生命线上最重要的枢纽。在过这段路的时候定要多加小心,如果是雨天就不建议继续前行,因为随时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在80K有木头搭建的简易旅馆,尽管条件一般,但是旅店老板服务周到,能让旅人在这样的地方寻觅到一丝温暖。


  “吸血鬼”惊魂

  K80K→108K→113K(雅鲁藏布大峡谷拐弯)→米日村→墨脱县

  进墨脱走的扎墨(波密县城扎木至墨脱县城)公路来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修起,至今仍是半通不通、路况极善、边抢修边走的简易便道,吉普车走在上面,每小时也不过六至八公里,比步行快不了多少。小的塌方、水毁路段,还能临时垒石挖土垫木头抢通,遇上山体滑坡、泥石流和雪崩,就只有弃车徒步,甚至听天由命了。走过这条路,才明白墨脱路是名符其实的“天路”。如果墨脱是传说中的天堂,那么上天堂就必须闯过鬼门关,没有退路,也不会有捷径。

  从扎墨公路80K至95K,是墨脱旱蚂蟥的“聚居地”。这里海拔不高,气候炎热,属典型的热带雨林环境,路两旁山坡上全是原始森林,倒下的朽木随处可见。“活化石”桫椤,芭蕉,古藤,以及各种各样的蕨类植物、奇花异草,纷纷展露芳容。树底布满腐叶,空中弥漫潮湿。旱蚂蟥就活跃在草叶上和灌木丛里,大小如同火柴杆,两头都是吸盘,一头附着草叶、竹枝,另一头左伸右张,贪婪地寻觅着鲜血之源,随时准备“饱餐一顿”。

  离开扎墨公路113K后,转过几个山嘴,就会见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拐弯了。

  雅鲁藏布穿过墨脱全境,绕着南迦巴瓦峰形成漂亮的大拐弯,从一路往东改往西南,把墨脱群山划分为弯内与弯外两大块。从车上往山下望,雅鲁藏布就像匹细长的白绸缎,遥远得令人眩晕。再往前走,眼前的景物开阔了些,路旁木房子也多了起来,不时还可看见稻田,绿油油的秧苗随风摆动。

  最后进入墨脱的路狭窄而泥泞,—路以非常缓慢的速度“摇”进去,时常会陷进泥沼里面。由于道路只容得下一辆车行驶,所以在那条唯一进墨脱的路上堵个几小时是常态。好在每隔一段路,就会有一个较大的停车地,这样车辆才得以休整。

  墨脱,终于到了!这是西藏唯一能种水稻的地方,热带亚热带气候让这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很适合水稻、玉米、鸡爪谷等粮食作物生长。在木板搭建的屋顶望去,是这个季节难得一见的金灿灿的油菜地。又因为经常暴雨倾盆,用木板做屋顶已难以抵挡雨水,就有很多地万搭起了铁皮屋。铁皮屋与稻田,成为墨脱村庄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个大约有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散落在路右方不远处的山坡,与雅鲁藏布西岸的另一村庄隔江互望,相映成趣。村旁的田埂上,有农民牵着牛慢慢行走,悠闲自得。屋顶烟囱冒出袅袅炊烟,融进江面腾起的一层层轻雾,一幅仙境。

  自驾进入墨脱的终点只能到达墨脱县城,如果想要深入探访墨脱,接下来的行程就只能徒步前行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