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人类最少涉足的区域,原因在于它无以复加的险恶地形,南北极可借助现代化机动设备,珠穆朗玛峰有完善的登山体系,穿越大峡谷则只能完全依靠人类自身力量。对于我这样一个户外徒步经验并不充足的亲历者来说,这次徒步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旅途,也是一次极度难忘的快乐之行,更是一次“不堪回首”的“痛苦”之旅。大峡谷奔腾咆哮的水流、摇摇欲落的巨石、刀砍斧劈的山崖、汹涌险峻的山涧、雨淋日晒的暴走、饥饿难耐的经历……至今都还历历在目,如同地狱。
然而,一切付出均有回报,地狱的极端便是天堂。雅鲁藏布所包含的美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雄健的美,是能让人抖落所有矫情回归自然的美。这种美只拥抱勇士和强者,这种美是懦夫和弱者无法消受的。这种美是无法轻易用言语来概括的,这种美恐怕只能你亲自去一步一步走过,才终能明白。
在我得知我的徒步线路名称叫“转加拉朝圣三日之旅”前,我大概是第一次听到“转加拉”这个词。于是,在我的百般要求下,领队格桑伦珠耐心地给我讲起了这些渊源:相传,自从藏传佛教的创始人莲花生大师在加拉埋下阎王宫伏藏,工布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沿线便分布着加拉水磨房、加拉森当、加拉村等40多处与转加拉有关的圣迹、遗迹,又经历代掘藏师及高僧开发,千百年这里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加拉文化朝圣之路。经过“转加拉”的筛选才能决定人的灵魂最终是升天还是入地。这里是天堂与地狱的入口。
走完全程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条路,大概令我更感兴趣的是,它不仅是一条宗教之路,更是一条自然、人文徒步之旅。我们从位于雅鲁藏布江左岸的达林村开始,溯流北上,沿途入住赤白村;再在加拉阎罗宫附近乘船到位于雅鲁藏布江右岸,入住被加拉村;再沿江而下,抵达直白村。实际上是一个沿着雅鲁藏布江来回绕了个顺时针的圈。而几乎整个行程,我们都可以看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从不同的角度瞻仰这座中国最美山峰。这座被当地人称为“直指蓝天的战矛”的神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其孤傲的顶峰都害羞地隐藏在云层之间,轻易不露出真容。而幸运的我们,几乎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都观赏到了它不同的美貌。如果这条旅途对我来说艰苦程度犹如地狱的话,一路上,何其幸运的我们,即便身处地狱,仰头便是天堂。
DAY 1:西藏江南,胜过江南
路线:派镇-达林村-赤白村,预计所需时间5-8小时
路况:上坡下坡不算多,多为山间小路,需要行走15公里左右。
我们从派镇坐着三辆轻型货车,碾着砂石路,直达达林村。确切地说,我们此次的徒步之旅,是从达林村开始的。“达林”翻译成汉语是“好大一个草坝子”。的确,下车穿过一扇简易木门,一块开阔的平原便豁然出现在眼前。雪山之下,农田处处,有种恍如置身江南之感,而那悠闲散步的牦牛们又提醒着我,这儿可是西藏哦。
刚感叹着林芝的确是“西藏江南”,向导突然招呼我们右转走上密林小道。这条被密林所遮蔽的林间小路崎岖不平,仅容得下一两人,道路上时不时有大石块和碎石,雅鲁藏布江一直在右岸咆哮着。一瞬间,江南不复存在,我们终于触摸到了雅鲁藏布真实的容颜。
途中经过朝圣之旅的第一个圣地是洞不弄。洞不弄实际上是咆哮的江水中一大片裸礁。常年被江水冲刷的岩石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凹洞,当地人认为它们是给神山———南迦巴瓦峰供奉净水的圣杯。领队格桑大手一指,说:“在江边另一处,有一岩洞,形似女性子宫,是当地居民的朝圣之处。”倒是很体现当地人传统的生殖崇拜风俗啊。
下午四点半左右,一大片树林后面,依稀看到房子和趴在房子栏杆上望着我们的孩子。所有的人都欣喜起来,终于到赤白村了。赤白村只有三户人家:次仁多吉和他的两个儿子的家。院中一栋两层藏式楼房,二楼已经为我们准备了床铺。大人们多数到外面劳作了,家里只有两位老人和三个小孙子在。老人们忙着做饭,只剩下小孩们绕着我们这群陌生的外来客玩。在次仁家,最应该观摩的是院子里的拖拉机,因为赤白村外面的路多是窄道,人只好把拖拉机拆成零件,一件一件地背进山,再拼装,光背拖拉机就花了两个月。
DAY 2:淋雨走到加拉
路线:赤白村-赤必供-江久住-落目沟-摆渡口-加拉村
路况:上坡下坡较多,有少处塌方地,要过河,路势相对险峻,行走28公里左右。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告别次仁,继续前行。这天的路是三天中最难走的一段,上坡多、石头多、悬崖峭壁多、岔路多。向导解释,这条路本来好走,但在10月,经过了一季的雨水、泥石流的冲刷,很多路都被石头、树枝遮住或破坏了,所以,带我们走的这条羊肠小道,其实是另一位年轻的向导嘉措拿着长刀边走边开出来的。听到这之后,我们再不敢抱怨,我们辛苦,开路人更辛苦,而背夫应该最辛苦了。
在艰难的行进中,队伍被拉得越来越长,前后间隔差不多一个小时。过落目沟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点小麻烦:溪流的水从山上奔泻而下,需要赤足涉水而过,水面只搭了一粗三细几根木头,而且溜滑无比,非常危险。如果一不小心跌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要命的是雪山融水冰冷刺骨,停留几秒就让人难以忍受。多亏了领队、向导和背夫们,每个人都在搀扶下才安全过去。
在摆渡口,有传说中的“药箱”,就是路边的一块巨石,周围插满经幡,当地人会绕行三圈,再从石洞擦下一些粉末,这些粉末据说可以包治百病,石洞中还有滴泉,是当地人眼中的神水。
摆渡的时候遇到了一场雨,这让一群“菜鸟”徒步爱好者变得异常沮丧。大雨之中,我们硬着头皮继续雨中急行,到加拉村时,天色已发黑,我也已经被全身淋透。我入住的是次仁旺姆家,女主人很热情地招待我们围坐在火炉边烤火,喝拉萨啤酒和青稞酒取暖。半夜酒醒,我穿上衣服出门小坐,夜色很浓,这是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抬头望去,天空中繁星如织,远处的山尖露出一层浮白,峡谷植物的香味和牛粪的味道弥漫了整个村庄。
DAY 3:大峡谷右岸的骑行
路线:加拉-直白-派镇,从加拉到直白约20公里,行走需要7-8小时。
路况:沿途都是泥土粗石的公路,车辆很少,据说车辆一般都只到直白,很少到加拉。与徒步比起来,这样的路况更适合骑马。
第二天清晨,才真正有时间好好打量加拉村。远处山峦上的雾气正在慢慢散开,红色的屋顶上缓缓升起袅袅的炊烟,村口的奶牛安静地吃着草,这里美得如同世外之地。加拉村被认为具有关键的地域地标作用,它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后一个村庄,再往前走便是无人区了,除了少数科考队和探险者,多数徒步爱好者都从这里开始返回。据说,加拉村大约有8户人家,也全都具有亲戚关系,村民们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收入方式:放牧和种田。但旅游开发以后村民多了一个增收的渠道,靠接待游客加拉村每年每户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另外,村民家家户户都有养马,徒步者从加拉往直白返回的路上,便可以租用村民家的马匹。
向导告诉我们,过去进加拉,须过天险老虎嘴。在江边高高峭壁之上,仅有一狭窄石坎,过者必须腰系绳索,一点一点挪过去。而去年这里刚通了土路,大大改善了路况,马和摩托都可通过。由于前一天体力消耗殆尽,我们一小群人选择骑马前行,在马背上体验不同的大峡谷风光。马儿总是贴着边走,身边即是悬崖峭壁,底下是奔腾的江水,感觉很刺激。一路伴随着雅鲁藏布江的轰鸣声前进,沿途不仅有陡峭的石崖、高大的树林、平整的草场,在接近直白之处,还可以俯视整个“U”形的直白大拐弯,声势浩大,角度优美,让人不得不臣服于大自然的神奇。
相对而言,直白村比较繁华。听同行的背夫说,直白村的本地人以门巴族为主。因为离派镇较近,而且交通便利,这里的人基本都过上了相对现代的生活。我在直白村四处闲逛时,遇上村民希罗,他告诉我说,2007年电线杆子架了起来,电线杆子的位置,正好是观赏南迦巴瓦峰最好的角度,从这里能够看到那座美丽的“直刺天空的长矛”。2008年,直通派镇的公路修到了家门口,直白村的大峡谷旅游接待也起步了,兴建了很多旅馆。希罗家也建了新房子,准备迎接客人的到来。而我们也在直白乘上了舒适的旅游大巴,回到派镇。上车的一瞬间,诸多不舍,仿佛看到自己即将脱下裹满泥浆的冲锋衣裤,回到都市,回到人群和生活的漩涡之中。
出发:在大峡谷的入口处派镇有一家不错的青年旅馆:谷客,徒步爱好者可在这里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自己前往徒步,最好在派镇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或背夫,不然容易迷路或发生危险。
天气:秋冬季节,去雅鲁藏布江徒步看到南迦巴瓦峰的机会很大。
装备:衣服不要太厚,外面要穿一件冲锋衣。一双好的登山鞋非常重要,一根手杖也可借力不少。防雨衣物不可少。丛林中各种蚊虫较多,需准备一些药物。
推荐:转加拉线路,体力一般的徒步爱好者都可以坚持下来。如果体力好,可选择走墨脱,那是一条穿越四季的行走,因为路程远,重在坚持。一位徒步墨脱的人说,走过墨脱,徒步的感觉就会生长在你的身体里。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