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西藏朝圣之旅:有一个高度叫唐古拉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苏格格拉底新浪博客    
分享到:    
通天大道
通天大道

  2010年8月7日的旅程注定是长久的!离开格尔木似乎很久了还没有走罄!——其实到安多就是一天的行程,但行走在青藏线上,恨不得把时光拉长,走过昆仑山,走过可可西里,走过唐古拉,需要留点时间给我抒抒情,若不是必须寻找个下榻的地方我没必要急着赶路,——当天的目的地必须到安多。尽管感受总是波澜壮阔的,所有的地方都是第一次,都是第一次带给我们的冲击!但理智也总是强大的,某既是领队,是摄影,是司机,还是总设计师,是保健医生和随队教练!——一路上都是4000米以上的海拔,第一天的感受直如同打算横渡琼州海峡,这一天注定是巨大考验的一日!能够迎接我们下榻的是4800米的县城:安多!赶不到这里或错过了这里我们将面临历史上从没有过的进退两难!到达这里才充分认识到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的何谓“适度”的原则。因此,流连于藏羚羊也是短暂的,还有唐古拉等待我们攀越!

  我的心中有个偌大的信念:有一个高度叫唐古拉!

童话梦境
童话梦境

  童话般吧?说明童话生活中本身就有。从青藏高原下来,所谓“哥只是个传说”我挺信的!


通天河!
通天河!

  沱沱河的下游,古称“牦牛河”,万里长江的源头,是沱沱河与当曲(一条河)在囊极巴陇地区汇合后,称为通天河,距离沱沱河大桥下游60公里。多么干净!通天河左岸山岭属巴颜喀拉山,山的那边是黄河的源头,——真想过去看看。——驻足凝望,想起来的竟是西双版纳的澜沧江。远处依然是铁路。通天河左岸山岭属巴颜喀拉山,山的那边是黄河的源头,——真想过去看看。——驻足凝望,想起来的竟是西双版纳的澜沧江。远处依然是铁路。放大成若干倍,适合宾馆饭店上墙,开阔、宏大、意境,什么都有。

未名湖
未名湖

  未名湖,不是北大那个。按藏民说法,该叫未名错。——知识告诉我:一切都是水孕育的!包括云雨,包括生命,包括临近唐古拉那突变的气候。


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到了!山出现得突然,我和你的感觉一样,5231米,并没有陡然的上升,一路走来,你的高度是积累得来的!——来得似乎简单了,尽管一直盼望着!藏语说唐古拉意为“高原上的山”,你看高不高!这里是需要采取仰止的态度。满地的纸片是藏民洒向天空的“隆达”!——随风飘散,向神祈愿!藏教认为,神是主宰一切的!

风马旗
风马旗

  大理石的雕塑是战士!很像是“冰山上来客”的战士!战士身上是百年飘拂的祈愿经幡——风马旗!我的虔诚是由衷的,虔诚地献上我们的哈达!唐古拉!辽阔的天空下有个唐古拉,一万年矗立在那里!在这样的天空下,我们会突然认识到时间。——相对论会不会是在这样类似情况下产生的?其实很简单,——尽管是个巨大的顶点。所谓高度就是一种形成,你所看到的和你想看到的既是真实又是虚幻。唐古拉,依然歌颂的是战士,是英雄。你的英雄气是不是也会陡然上升呢?

  我们刚刚离开,天就下雨了!并且,就这么灿烂地下着。你觉得,如此深邃美好,如此博大而纯粹。君住长江头,练的是昆仑剑法;我住长江尾,练的一定是越女剑法。之前是威武阳刚,之后是阴柔缠绵。好像有开天辟地的声音!千万里而来,你追寻的是什么?疲惫地到达安多,眼前一片模糊。


  安多给我的印象无比深刻:到达这里,找不到进城的路,需要涉水进城;到达这里,看不见外地的车,脑海里反复飘荡的是卡萨布兰卡;到达这里,差一点找不到宾馆,城市就一个扁十字的结构,低矮的藏式花窗小楼,分辨不清哪里对外服务,专门翻出攻略来看,目标明确寻找他的县委招待所;招待所是没有任何标志的一个院子,楼门也是半掩着的;到达这里,竟然没有力气再出去吃饭,当晚吃的是车上的储备;到达这里,刚安顿下,女常委真正发作了高原反应——对我们这只队伍来说,既是有准备的、又是感觉突然的,因为4800的县城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

  我让女常委早早躺下了。头痛,无力,呼吸急促,尽管我从没见过高原反应,我也知道这就是高原反应。一次都没有临床过的旅行大夫,除了要求女常委服下加大剂量的红景天外,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让其静养。我则大嚼着我的方便面,跟状态超牛的孩儿聊着一路走来的趣事。

    用快乐的眼光去欣赏,你就能发现美,美!
  傍晚是多么美好!眼前是我进城的那条曲,——安多县地处藏北部,是西藏的北大门,此处距离格尔木700多公里,距离拉萨400多。算算,一路下来,一路感慨和欣赏、爬山和激动下来,我还走了七百公里!此时若不是女常委躺着,真想出去搓一顿,难得来一趟啊!

  早早地,我们就躺下了,我也不敢冒失,害怕感冒胜过害怕非典和H1N1。孩儿很快有了均匀的小鼾声,孩儿妈却一直是粗重的呼吸。——我的医生职责让我时不时问她怎么样?心中在默默地计算着时间。——我不准备等到要让高反人员做算术题的阶段,但等待是必须的,初次高原反应,不要惊慌,也不要匆忙大保障设备伺候,要让人有个耐受期,毕竟未来还长,人不能拖着病痛玩旅游。因此,要讲科学。晚上12点,在女常委不幸高反卧倒3个多小时后,我搬出了随身携带的HC型规格2L、可以连续使用3小时的医用氧气瓶,调至1.5个流量呼吸15分钟,OVER。——房间里很快便有了流畅而健康的呼吸声。

  次日起来,女常委的高原反应就算彻底被俺治好了!——你知道评判标准是什么吗!她饿了!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