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夏的气息围绕着我们,在我们进入米林的那一个小时的路程中,阳光未至,却先下了一场雨,尼洋河上弥漫着腾腾青雾。没过一会儿,雨停了,太阳出来,山谷中开始显现彩虹。我们的车迎着阳光,从一条条彩虹下穿过,像是在魔幻世界中穿行。
雅鲁藏布江在流过米林县城时还是一条既宽阔又安静的河流,荡着细细的波,在河道中间的几块沙洲附近形成水倒流的假像。江和县城的旁边都是山,因为是雨后,被墨绿的原始森林所覆盖的山腰堆积着厚厚的白色云团。
米林县城比想象中要繁华得多,有喧嚣的朗玛厅,有专为游客准备的土特产商品行,民族服装店也不少,有山寨版酒吧,农业银行在街道边装置了自动提款机。出租用的汽车歇在街道两边,形成一支壮观的车队,俊气的小伙子们守在车旁等候顾客。因为第三届珞巴民俗暨藏医药文化旅游节,米林县城这几天异常繁华,来往于十几公里外的扎贡沟景区的游客很多,出租车得以繁忙地来往于连接景区与县城之间的那条新修的马路上,很有点“春风得意马蹄急”的气象。
牡丹花开
旅游节主办方发放给我们的解说和记者证等有图像的资料上,配饰的图案无一不是黄牡丹。扎贡沟黄牡丹的花期可以从5月底一直持续到6月底,我曾经一度怀疑这种可以入药的植物并不属于牡丹花系,因为它花形单薄,缺少牡丹特有的繁复和富贵之态,倒更具木槿才有的那种自然和秀丽。可是资料上说,黄牡丹,毛莨科,属于中国八个牡丹品种之一,是培育牡丹、芍药等新品种的种质基因。
牡丹园在距离扎贡沟景区大门不远处的山坡上,这里可以看到宝瓶山和药王山像两座相对而出、相互呼应的巨大屏幕,遮住了视线中的半个天空,它们只会让我们感到磅礴和虚幻,而不会是压抑。
因为刚下过雨,黄色花朵上凝聚着水滴,在阳光照射下,那水滴仿佛要生出烟来,散发着蕴蕴之气,娇艳的、暖烘烘的,衬出一种富贵之气,而肥厚的绿叶又肆无忌掸地散发着野性美。担导游之职的穿珞巴服饰的珞巴姑娘们穿梭在牡丹园与各观景点之间,走起路来身上配戴的层层银饰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响声。“美人醉语园中烟”,美人是有的了,烟也是有的了。
珞巴老人和酒
“珞瑜”,在佛经上是“隐秘之地”的意思,从名字上即可体现其难以抵达的地理位置。从地理位置上讲,珞瑜是指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侧,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以南的高山丛林地区。从行政区域划分来说,它涵盖了林芝地区的察隅、墨脱、米林县和山南地区的隆子县等边远山区,是珞巴族和门巴族主要聚居的地区。
车顺着南伊河往南,我们去南伊沟内的琼林村看望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珞巴老人。
带我们去的是在南伊沟长大的珞巴人格桑,他曾经当过南伊乡乡长,现在的职位是米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作为到目前为止珞巴族里学历最高的人——他读过硕士,格桑显然对珞巴族的各种民俗和仪式比别人更熟悉一些,也更在乎一些。
“珞巴进门三瓢酒”,进入琼林村达登老人家新盖的木屋后,我们还没来得及坐定,女主人已经开始倒酒,格桑有些得意地向我们介绍说,给你们喝一种我们珞巴族特有的果酒。酒倒进大玻璃杯中,黄稠的酒液有植物的清香,醺醺地勾引人。酒液在舌尖上停留的那一刻我猜测出它的度数,也猜出喝过之后的后果——10分钟后,我会头晕脑胀,走路发飘。
在回来的路上,格桑一直遗憾地说,你怎么不多喝一点呢。他也许没有想到,我们这些外来人所道听途说的珞巴人投毒的习俗,使我们对珞巴人提供的饮品从心理上有一种畏惧。
但这种畏惧对于格桑来说是不存在的,后来,在我们回去之后过了很久,他又跟我说,那种酒以后可能任何人都喝不到了,我们喝的是最后一批。这种只能由女人做的酒引子在珞巴族已经失传,或者说,已经没有人愿意去做这种酒引子了,因为酿制它会耗费掉人体内的大量精气神,甚至可能导致身体的某个部位受损,比如眼睛从此看不见,或耳朵从此听不见。
格桑说,我们采访结束时,达登老人一再交待他说,老乡长啊,我的眼睛看不见了,不能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客,老乡长你要替我多敬几杯酒。
格桑的语气里充满了珞巴人在付出真诚却得不到真诚回应的遗憾,这让我现在想起他和达登老人时都仍然会感到羞愧不已。
我们采访达登老人时,老人坐在屋子外面对着摄像机说话,像在朗诵诗歌一样,他讲的是珞巴话,一种没有文字留存的语言,发音有点像法语,干脆而且清晰。老人手臂东挥一下、西挥一下、有时指向这座山谷,有时而指向那座山谷。虽然他的眼睛已经看不见了,但周围的山川像是长在他心里一样。
我们一句也不懂,却蹲在他面前听得很入神,视线也随着他的手势时而望向这座山谷,时而又望向那座山谷,并很欣然地发出附和之声。
达登老人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跟着解放军穿过交战区回到米林,改革开放后成为乡上的致富带头人,对这一带的山川和地理形势了如指掌。如今眼睛是看不见了,年轻时候的气概却犹在。我们采访结束后,车已经走出老远,回头看时,发现老人仍站在他家廊檐下,面朝我们的方向,似乎是在听车远去的声音。
夫妻树
相比云丹贡布亲手种植的千年云杉,这是一棵平凡和几乎被忽略掉的树。在扎贡沟的原始森林中并不缺少这种根连在一处、枝分成两处甚至三四处的千年古树。这一棵被选称为“夫妻树”,想必一是因为它离景区大门较近,二是从形态上讲,它们的缠绵之态确实比较明显。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