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走出西藏——滇藏线自驾行记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羊城晚报    记者 沈凌峰 王惠歆
分享到:    

不敢下车拍摄———怒江峡谷路段,路基随时被冲毁

著名的怒江九十九道拐(局部)

大理湿漉漉的街道,斑驳的墙体,却是“神仙们”隐居的地方

到达业拉山垭口前的公路经幡


排龙很险,可无论路怎样,还是有人在磕长头

怒江峡谷山体松垮,好像随时要掉入怒江深谷

进入云南,看到挂在山上的茶马古道

  我们从上海飞到拉萨后,开过了波密的排龙天险,再战扎墨公路,在充分领略了滇藏线的“毫不客气”之后,我们来到了云南,认识了好些生活在这里的“神仙”。

  【1】

  16个小时的拉练

  在川藏线上,连续开车16小时,那真的是发疯了。但这次发疯真不是我们主动的,而是被这发疯的路逼的疯狂行为。

  在波密我们等来了小白和小黄,跟我们共同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在离开扎木镇约70公里的玉普乡,每天早晨6点要封路,直到晚上7点才开放。继续前进,要么起早,要么赶夜,我们选择起早。


  这么一早,我们就错过了然乌湖。到然乌的时候还不到7点,天漆黑一片,没有一家早餐店亮着灯,吃早饭看然乌的想法灰飞烟灭。翻越海拔4400多米的安久拉山口后,路书中的住宿点八宿,成了我们吃早饭的地方。

  在这一路,有三条著名的大江一直伴随着我们,一条是雅鲁藏布江,一条是怒江,一条是澜沧江。此刻我们刚刚告别雅鲁藏布江,身边出现的就是怒江。松垮的山体,垮塌的路基,咆哮的江水,是怒江给我们的下马威。但过了神奇的怒江大桥之后,这山路居然就顿时变成了小油路,这就是著名的怒江九十九道拐了。

  说说怒江大桥吧。先过一个弯曲度很大的隧道,刚出隧道就是桥头,它不过短短十来米宽,两端有岗亭,有荷枪的解放军,严格禁止摄影摄像。车到桥头,必须停车,战士会确认前车完全过桥后,才会放行,而且坚决要求以时速5公里过桥。据说有一北京来的朋友,曾抱怨说“爷不会这么开车”,结果被解放军勒停在边上,“看其他人怎么开的”,然后才放行。怒江大桥,就是这么神奇。

  拐了一道又一道,翻过4650多米的业拉山口,就到了邦达。在高原,冬天的阳光依然强悍,这里的地表模样像极了美国西部片里的景象,我们的心情也挺像西部的牛仔,在尘土飞扬中奋勇赶路,在疲倦中出现了敌手,当然我们的敌手,不是持枪的匪徒,而是一段段的烂路,必须高度警惕、严防死守才能逾越的烂路。

  期间翻过了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垭口,想起在扎墨公路口,一段正在拍摄的电视剧的台词。男演员(饰演导游或者是领队)对着一群俊男靓女说:大家在这里随便逛逛,买点东西啥的。等下我要带大家翻越4500米的高峰!说得很是高亢,那些男女表演出惊讶继而神往状。呵呵,现在对于5000来米的山口,我们已经到了“关山度若飞”的地步。

  到芒康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了,算来我们整整耗时16个小时,从波密的扎木镇到了芒康,行驶了580公里路。

  我们的MG3SW和小白他们的切诺基,到了芒康就不得不进维修厂里检修了,因为一路磕磕碰碰,不能不让人担心。不过,我们喜欢这种感觉,本来自驾游就具有其他旅行方式所不具有的快乐:通过!


  【2】

  信仰之路

  芒康是川藏滇中转站。我们和小白他们在这里又要分别了,他们继续川藏线,我们继续滇藏线。

  自驾游爱好者都习惯比较四条进出西藏路线的优劣。100天前,我进藏选择是青藏线,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感受到时空亦大亦小的神奇,我的思维因此深受震撼。而川藏线从拉萨到芒康的1500公里,却是我灵魂遭受冲击的一路。

  冲击我的是那时常遇到的磕着等身长头去拉萨朝拜的人和那些拄杖转山的人。虽然我已经无数次地听说过,也无数次地看过图片,但当我正面看到他们的时候,我不能不承认,我的灵魂有种受煎熬的感觉。

  他们少则三五成群,多则十数人,我见过最大的一个团队有二十多人,男女老少都有,貌似家族性的一次集体行动。他们的保障都在一个车上,虽然以前的人畜车大多换成了拖拉机,但机动车只在生活资料运送时省时省力,并无法提高等身长头的速率。路途遥远,路况艰难,忽雨忽雪,用身体丈量着道路,天黑了就在路基下树林里扎营,饿了就点火烧的酥油茶吃糌粑,他们就这样一点点以神圣的方式向心中的圣地前进。

  有信仰,会使人变得单纯。如果能经年累月做着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那一定不会像我们这样常常在不安与恐惧中过活!为什么我们不敢做自己想做的,因为我们一直想预知未来,为什么我们容易贪婪,因为我们永远在担心短缺。因为想太多,所以永无安全感。

  信仰是一种力量,与金钱无关,与时间也无关。信仰可以穿越时空,也可以逾越贫富,在西藏在拉萨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当时下很多人在祈求“保佑升官发财”的时候,藏传佛教的信奉者却在祈祷“世界和平,苍生健康”,当很多地方在高价售卖着头香头钟的幸运时,藏民放养的价值数十数百万的牛羊在不贪的信念中安享着天年。

  从芒康到德钦的路很好,游人很少,冬季的下雪天,即使住在飞来寺等几天也看不到梅里雪山的模样。也就是在这里,我猛然意识到,已经走出西藏了,虽然我还有澜沧江,还有茶马古道,还算在藏区,但那波澜壮阔的景象似乎在渐行渐远,内心里出现了空虚。我们甚至很后悔,无论是川藏还是滇藏,都不该像我们这样逆着走!好在不久的将来,我将从上海沿着318国道进入西藏。

  到香格里拉,我们走完了所有的烂路,也几乎作别了大山大河的壮美景象,虽然在未来的200多公里中,我们会经过无数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香格里拉、丽江和大理,但是,它们只能成为我们放松身体、调整审美取向的休整地。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陈燕她们的出现,我们真不知道用什么填补我们的空虚。


  【3】

  他们都是神仙

  陈燕是个广东姑娘,在香格里拉古城里开着一家国际青年旅舍,叫青稞客栈。在飞来寺吃早饭的时候,一个开客栈的藏族妇女一边招待我们,一边说了迪喜学校的事情,所以我们到了香格里拉,就直奔青稞客栈了。

  可惜晚上到达香格里拉的时候,古城停电,黑暗中我们没能找到青稞客栈。

  看起来陈燕很年轻,可她却说她儿子已经上大学了。7年前来到香格里拉,从一个旅行者变成了青稞客栈的老板,然后就跑遍了香格里拉的很多乡村,结识了很多当地人,了解了藏族孩子的家庭和学习条件,开始发愿筹办一所专招孤儿的免费小学,名字叫迪喜。

  青稞客栈成了志愿者的转运平台,有教师资质和热爱孩子的人们自然会去了迪喜,有爱心但没有专业资质的人可以留在客栈做义工,因为客栈的收入也就是学校的经费来源。

  陈燕说,六七年了,靠善款和客栈的收入,学校建设进展很缓慢,终于把围墙、教学楼、宿舍楼和饭厅建成了,达到了开学的硬件指标。

  离开香格里拉的下一站是丽江束河。我们住进了橡树客栈,它的主人是小夫妻俩,带着4岁的女儿。他们放弃了在广州的生活,太太就经营着客栈谋生,先生原是宝洁的金领,现在这里教授着八九个不同年龄的孩子。

  每天早上,我们看着年轻的父亲带着小女孩出门,傍晚才回来。他说,他们现在的教育是采用了一套国外的教材,即使中国历史也有一套独立的教材。他希望孩子们都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授课是他们的信仰,不是他们的收入。客栈是他们的经济来源。冬天淡季,客栈里很少客人,却常有朋友来访。女主人号称束河小巩俐,热情开朗。她非常满意这样的生活。

  离开束河的时候,我们接到小白从成都发来的消息,推荐我们去大理投宿他朋友开的客栈,于是我们认识了“半支烟”。


  “半支烟”是北京女孩,据她自己说,她之前在拉萨开了好几年的客栈,也就是在那时结识了小白他们。她现在已经不太喜欢拉萨了,照她的话说:拉萨会变成第二个阳朔,第二个丽江。而大理却很可能是一个能保持原味而不串味的好地方。

  这使我想起在拉萨的头天晚上,在旅馆公告栏前遇见一个来张贴小广告的人,他对我说:“去过大昭寺的艳遇墙么?来参加光棍节活动的吧!”我求证艳遇墙于藏漂过的小黄,结果引起他的愤慨:拉萨就要被这帮人毁了!

  俗人自然有俗人的问题,“半支烟”回答来却很轻松,父母都在北京,刚开始不同意,后来也就习惯了。等他们老了,需要照顾了,我就把他们接到大理来。男朋友在拉萨认识的,他当然无条件地支持我的生活方式啊。

  前台的一个男孩子看起来才大学毕业,也来自沿海城市。他说自己喜欢大理,现在在这里做义工,一边学习客栈经营经验,一边寻找合适的屋子,将来也要经营一个客栈。

  “半支烟”的客栈在大理人民路的头上,沿人民路走过去,发觉这里更合适叫“神仙街”。在一家卖鲜果饮料的店里,挂着免费辅导中小学生背诵国学经典的牌子。店主是一对小夫妻,原来都是福州城里的白领,他们说:这是喜欢的事情,越做越开心的。如果你一路走,一路聊,会发现,那个喜欢席地而坐、做着手工木雕的大学生雕的不是木头而是时光,那个叫“空色”看起来像酒吧却注明是私人学习空间的地方,不知道里面有没有神仙。

  滇藏线,从拉萨到大理,就像是天堂上的某一条路,沿途或激越,或平缓,都是迷人风景,沿路都是神仙,见识越多,我就越发地虚空起来了。

  后记:陈燕的迪喜慈善小学将在2011年3月正式开学,我们也将正式加入到陈燕的慈善行动中去。

  贴士本来想多记录一些路况,以便读者上路参考。但经过这一路,我觉得路况报道在这条路上是最没有意义的,因为它每天都在变化,今天是路,明天也许就是河了。

  也许有用的信息是,滇藏线正在全线维修,要提升到二级公路的水平;川藏线也在升级中,等到了2011年的旅季来临,任何轿车都可以轻松的从这两条路上开到拉萨去。

  当然,也不会是一路坦途。因为泥石流和落石,也许你需要一些运气,更需要一些耐心。

  沿途的加油站、餐饮供应和卫生条件,完全能满足正常需要,毫不足虑,川藏和滇藏早已不是苦行者之路,帅哥美眉都可以放心前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