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游记

坐着川藏大巴去旅行 “裸游”藏东(下)

2015年03月21日 11:21    来源:新浪旅游    记者 向远湛
分享到:    

  天价房屋以及为了一个阶级兄弟

  在一路颠簸之中,我恢复了知觉,闭着眼感觉除了喉咙因缺少水分干得连口水都咽不下去以外,其他身体机能一切尚好。于是放心睁开眼,灌了好几口水,拿湿巾擦了下脸和牙齿上干枯的血块。转头看车窗外艳阳高照,灰尘漫天,我赶忙掏出手机看时间,已经是早上10点半了。“糟了!新都桥的日出和塔公草原早已开过去了罢!”我不死心,奔到车头问司机,司机说现在已经进入道孚境内了。

  最后一根稻草都没了,我恨不得狠狠扇自己几个嘴巴子。可随即路边迎面而来的几座房屋让我懊恼之心顿无。“这么多粗大的原木,在内地每一棵估计都要被圈起来冠以千年老树之名作为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这里居然用来建造房屋,如果这都不叫暴殄天物,那还怎么形容?”我恨不得原地跳起来,满脸心疼。要知道,我们初中校园里那棵300岁的槐树,可是闻名全县的,看粗细跟这个也差不多。接下来公路边闪过的几座房屋让我连跳起来的心都没了,全部是一个风格,整片房屋都是用原木搭建而成的。

  “天呐!这么粗的树,就被用来建房子,太浪费了吧!”坐前排的汉族女孩也惊呼起来,她的男友,那位藏族退伍兵看了看窗外:“这有什么稀奇,这里的民居是全国出名的,你就惊讶成这样了,要是进了房子里面,还不得被吓死!”

  “有句话叫到藏区不参观道孚,就好像到北京不看长城。这些房子从外面看比较简朴,但是内部都是非常豪华的,这些大木头被雕刻成各种各样的东西,然后漆上各种鲜艳的色彩,看起来跟故宫差不多。”在女孩儿的追问下,藏族退伍的小伙子慢慢解说道。我看着外面的房子一座接连一座地闪过去,心想:“这个从外面也看不出哪里简朴!”粗大的原木被对剖开来,层层重叠、四角交叉,当头都雕有精美的花纹,漆了色的倒看起来有点土不拉几的(多半为褐色),但是新造没上漆的,看着就特别大气。

沿途的房屋分三种,最开始的汉族特色,最后的藏族特色

  看着沿路的房屋全部一个样子,我慢慢也就适应了,开始仔细观察它们的构造,外面墙上贴满了饼子一样的牛粪,有些老房子甚至整个院子都是用这种牛粪饼砌成的。“这些墙上贴的都是什么呀?”那个女孩儿继续问她的男友,我抢先回答了她,随后就闲聊了起来,这时我才仔细看她的脸,鼻子塞了团卫生纸,红红的一看就是流过鼻血。我问她怎么了,她满不在乎地说是高原反应,看我带的相机有点专业,她便掏出他的卡片机喊我帮他们拍合照。临要拍,那个小伙子请我等等,伸手爱怜地帮女孩整理睡乱了的发型,两人相望一笑。又冲我点头一笑,示意我可以拍了,我在镜头后面也笑了。爱始终是人世间最美好的。


  如若有爱人相伴,远行万里亦如世间寻常路,千年亦不悔。远望群山,层峦叠嶂;高原风光让人觉得天高地阔,人在世间多么渺小,无论天地间抑或历史长河之中。而此刻山下人家炊烟袅袅,牛羊散落在草地上,路边烟尘四起,大概,这就是叫红尘的东西吧?我也是凡夫俗子,周围美景如画,却无人可以分享,叫人好不惆怅。

  路况渐差,时不时有点堵车,虽然走得慢,但大家随时都能下车“放水”,倒也没有什么怨言,每堵车一次,大家都会下车去路边荫凉处来回踱几步,活动活动。有一次又堵车了,大嗓门司机叮嘱大家这次别下车了,看前面的情况堵不了多久。坐最后一排的6个民工之中的一个下车“放水”,然后在车尾后面喊他的同伴下来晒太阳,结果都没搭理他。车要开的时候,司机问人是不是都齐了,坐前面的他的同伴说到齐了,我们后面看见空了个位置,以为那个人上车后,去前面他同伴那里聊天,也就没有多想。车走一段堵一段,两个多小时之后,后座空位上的手机总是不停地响,热心的少年忍不住接了,电话里的人说他是这个手机的主人,喊少年将手机递给他的同伴们。

  车随即在路边停了下来,这时候我们大家才醒悟,先前下车晒太阳的同志,一直没有上车。他的同伴来后排查看,外套扔在座位上,手机钱包一应俱全。难怪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一直没有消息,荒郊野外的,身无分文,语言不通。看事情的发展,是过了两个小时他才找到肯借电话的人,让我们等他,他找车过来。于是大家哄笑一回,凑一块儿猜测了事情的经过,纷纷估计是看牦牛或者獋(HAO,方言,顺手牵羊的意思)牦牛去了。在原地等了1个多小时,他才搭一辆警车追上来……


一路上有比例很大的土石路面,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全是柏油路。

  被同伴埋怨了一回,他讪讪地坐回座位不说话,估计这3个多小时,他也过得十分悲催。车继续开,这已经是下午1点了。所有的人仅仅在刚才停车的时候吃了些零食,司机问大家可否还能撑到下午再吃饭,均无异议,车厢内又寂静了下来。

  信仰及旅行

  在一个平坝里停了约莫3个小时,就是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个美景。我挨个挨个给朋友打电话,得意地讲述一路的艰辛和现在的惬意。客车周围还有很多藏族同胞也开车停在旁边,铺一块毯子开始吃东西,喝酥油茶。我羡慕了好久,没敢上去打招呼。因为看见其他的车开过来,也都停下来一起吃东西,我摸不清楚状况,以为他们是聚会什么的。


 

道孚民居内部装饰,这些柱梁在同类房子里面算是最“纤弱”的了。

  后来我才明白,这就是藏区著名的“耍坝子”。用拉萨那边的话来说应该叫作过林卡,以前只有农历七八月份才会举行一个超大型的“耍坝子”节,大家或以村为单位,或以家族为单位,在一块可以观赏漫山遍野的山花和美丽的湖光山色的地方,赶马拉车,搭上白色帐篷,或野炊,或就自己带来的各种熟食,一边喝酒、一边唱民歌和藏戏、玩各种棋牌、跳锅庄、弦子、促膝摆龙门阵,有的玩到傍晚,带着浓浓的醉意,一路踏歌而归。有些要住上好几日,才尽兴而归。而现在随着农牧民生活逐渐富裕,“耍坝子”也就成了非常随意的一个娱乐活动,哪天心情好,就呼朋唤友找个美丽的草坪耍上一回。

  继续上路,客车开出了坝子,绕了个弯进入一个居民点又停下来了。“吃饭时间!”大嗓门司机等乘客下完之后,将车开去加油去了。而我们则一边点菜一边在小饭馆门口的水管子处接水胡乱洗漱了一下。菜依然是20元一份,饭免费,川味。我胃口不佳,故没有吃饭,一个人跑停车场上面去拍白塔和对面山上的六字真言。拍完回头,看见土家族大叔又泡了杯麦片端过来了,不禁好笑,随后聊天的时候,问他去哪里,要干什么。“咳!去类乌齐,办点事儿。”他言辞有点闪烁,我便没有再问。


“耍坝子”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这么近的距离看雪山,我们都兴奋不已

  后来大家都觉得他戒备心强,非常节约,但为人又和善,待人也好,不像是坏人。背后议起他时,有人说很可能是去类乌齐和丁青那边收购虫草的小商人,噢!经此点拨,果然越想越对。回来之后每每想起川藏之行,这位揣着从不离身的小包,沿途只喝麦片不吃饭的小商人形象在脑海中栩栩如生。

  吃完饭,继续上路。路途风景依然好,我看着公路边清澈的河水突然发现从下二郎山开始,我们的公路就没有离开过河边儿,除了翻山越岭的时候偶尔脱离一下河道。眼前的这条小河,岸边开满了野花,河底有水草优雅地起舞。

  童年时,故乡门前也有条小河,春二三月里紫云英铺地正开,火焰般哔哔剥剥一路燃烧到夏始春余。秋天芦苇飘絮,冬天堤岸上白雪皑皑……童年的故乡是个小村庄,可是你走不出它的边际,无论你远行到何方。内心总会积留故乡山水的投影。亦有人说,童年是每个人心底最深处的柔软,那是生命里最好的时光,足够我们在将来不管碰到怎样失意的境遇都有走下去的鼓励和勇气。

  我想家了。

  车要开到甘孜县了,墨镜男突然走到车头,和司机讨论了半天,然后又肃穆地走回来,我有点好奇,于是竖起耳朵仔细听他和他女伴说话。“司机答应了,我们可以从五明佛学院绕一圈儿!”我借来藏族同胞的四川旅游地图,看五明佛学院在色达县,离我们的路线还有点远的样子,不明白他是怎么说服司机师傅的,或许给了一大笔钱,这符合他的风格。迷迷糊糊又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被车里的人闹腾醒,转头一看车窗外,顿时睡意全无:约莫几千间赭红色的木屋,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几座金碧辉煌的大殿。被眼前壮观的建筑群震惊的我还没有醒转过来,客车外面不远处,墨镜男和他打扮入时的女伴拖着行李和棉絮的背影更是让我张大了嘴,我原来以为棉絮是那几个民工的,原来是他们的。“他们这是干嘛?”我迷惑地问我旁边的那位军嫂。“我也不清楚,好像他们要去那个什么学院。”军嫂也表示不明白。倒是那个少年回答了我的疑问:“好像是出家去了,信仰这个东西,神得很,不好说!”一副老成的语气,答案却是让人无法辩驳。


  看地图的人是出发,照镜子的人是回家

  客车折返回来,路边渐渐全部是草原了,一望无际,视野开阔,低落的心情也跟着高涨了起来,特别是那3个藏族同胞,打开山寨手机,放起了嘹亮的藏歌,还不停地拍照和摄影,出门至今已有两天,我的手机和MP4早就不敢再用,怕电池用完了耽误事情,此刻看见他们还这么奢侈地使用,不禁泪流满面,心底直呼伤不起。

  五明佛学院地处甘孜州色达县城内的一条山沟里,数千间赭红色的房子紧紧地围着一座大殿

  黄昏的草原,美得慑人心魄。草原上有一片高山湖泊,湖光粼粼,倒映着天光。天空云幕低垂,像大片瑰丽的幕布低垂于草原边际,太阳下沉的瞬间,天空像一个透明的圆形玻璃罩,光线柔和,色彩斑斓,穿行于这奇幻的场景中,觉得人变得很小很小,有一种不真实感,仿佛走在时光的隧道里,就这样一直走下去,从年轻走到岁月老去,直至世界的尽头,司机说这个湖就是新路海。

  世界的尽头就是雀儿山,爬山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所以尽管听说雀儿山的路况险恶,却也没有多少切身体会,只感觉车开得很慢,而且越来越冷,穿了外套还要裹紧被子才行。偶尔看见路边有闪着点点微光的石头,我还以为下雨了,后来拿手电筒一照,发现上面是雪和冰渣子。


雀儿山的盘山路,最险的是上山的路,几乎每个拐角都能看见红色警示符号。

  迷糊之中感觉有人在拽我,“刺啦”一声响之后,就没动静了,我翻了个身继续睡,过了好久,又有人拽我,我睁开眼,大嗓门司机喊:“到德格了,你要下车的,赶快!”我翻身抓起包就走,看见相机包的口袋扯开着,我突然明白之前可能是被人盯上了,想偷相机没偷着,有点愤懑却无可奈何。

  大嗓门司机帮我取下箱子,带到一家饭馆里,说是熟人,便宜点20块住下来。然后就匆匆走了,我连谢谢都没来得及给人家说。回头想问老板有没有地方洗澡,结果说没有,明天要见西藏办事处主任,我总不可能这副邋遢的样子。没办法,只好问清楚旅馆的位置,拖着箱子顺着老板娘指的方向走了大概10分钟,去敲青年旅社的门,已经是半夜2点多要到3点了,敲门没反应,打电话也没反应,我站在旅馆大门口有点傻眼,难不成还要露宿一夜么?

  雀儿山的实时路况,若是下雨天或者下雪天,那会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景……

  对面摇摇晃晃走来一个藏族男子,看样子是喝过酒的,走近看着我,我也看着他。大半夜的酒鬼,按照常识很大的几率都是混社会的,惹毛了可是啥都能干得出来。我心里紧张得要死,面上却不能表现出来,开始平静地主动说话,他回话絮絮叨叨一堆藏语,我一句没听明白,只好比划手势,意思是我要投宿。他愣了半天,好像明白了,开始大声喊里面的人,一边打电话一边将铁门晃得乱响,里面立马就亮灯了,出来一睡眼惺忪的藏族大妈将我迎了进去。他看我进门了,转头就走,我习惯性地喊了声谢谢,结果他手一挥:“不,不用谢!”让我顿时哭笑不得。

  安顿好之后,美美地洗了个澡,看了看地图,又照了照镜子,我的藏东之旅,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