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藏文化的独特性,很多学者或者伪学者会拿出天葬、水葬、火葬等特殊的丧葬形式来博取大众眼球。我个人不大喜欢那种故意将某种文化极度神秘化的做法。难道藏族文化本身还不够瑰丽动人,一定要故意危言耸听才能证明什么?实际上,这些丧葬形式都是在各种宗教出现后,根据教义规定而不断翻新出来的花样。了解一下西藏历史便可以知道,如果丧葬文化也存在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别,那么很久以前,白事方面藏族同胞也是和汉族一样遵循着"入土为安"的原则,坚定不移地走在主流的路线上的。
隐于深山无人知的井嘎塘
整个西藏,近年来以琼结藏王墓为首的诸多古墓纷纷浮出土面。这些墓葬群多为吐蕃王朝(约公元7~9世纪)时期的古墓,距今已逾千年。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弄一个考古讲座之类的东西。对于纯粹的旅游者来说,某个地点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等冠冕堂皇的东西都必须通过对我们审美感官最直接的触动才能得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地方不好看、不好玩、不震撼,说破了大天咱都会觉得不值。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选择的标准,我们跳过了声名赫赫的琼结藏王墓,而拣起了另外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井嘎塘。
相比较名声赫赫的山南琼结藏王墓葬群,同样位于藏文化源头,西藏山南的曲松井嘎塘古墓群就显得太鲜为人知了。
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你甚至找不到一篇详细介绍该墓群的文字资料。或许关于该墓葬群有太多未解之谜,众多考古专家也还正在试图梳理出一点头绪。但即使是作为完完全全的外行人,井嘎塘古墓群仅凭其外观的恢宏寥廓,就可以带给你太多的震撼。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抛却这座墓群可能潜藏的所有考古、历史、文化价值,如果被足够认知,光靠它的可观赏性,井嘎塘古墓群或许就足以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成为西藏新开发旅游景点的一大亮点了。
1700亩的安息地
曲松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岸。面积1967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曲松藏语意为"三河",因境内有3条大河而得名。隶属山南,县府驻下江。该县居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四面高山环绕,河谷狭窄纵横。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4200米。名特产品有历史悠久的曲松卡垫和色泽古朴的上釉酥油壶。
古墓群位于曲松县城西北约1.5公里处东西走向的高台上,这片西宽东窄的台地名为"井嘎塘","井嘎"为地名,"塘"为"平坝"、"平原"之意。台地为古老的湖滨平原,因河流下蚀切割而成为高出现河床(干沟)约40米的平地,属曲松镇。墓群所在的干沟南侧台地海拔3980米,其相对的北侧有洞嘎、麦龙、克你等村庄,与墓群相距800~1200米。
墓群占地范围东西长达1500米,南北平均宽约260米,总面积达1700亩。根据封土占地面积可将墓区内的21座墓分为大、中、小三型,编号由东往西为M1-M21。根据分布情况又可以大型墓M14-M16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其中东区墓葬较为集中,共13座,西区包括M14-M16在内共计8座。
井嘎塘古墓群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墓地,尤其是M14-M16这3座超大型墓葬,气势宏伟、施工考究,反映出古代西藏在陵墓建造方面已具相当高的水平,并且其规模也显示出其墓主可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级别。
孤寂的往生之城
一片旷野长风中,巨大的井嘎塘古墓如古堡,如城池,兀自屹立。以西藏天空的蓝白二色为背景,深褐色的主体毫不掩饰地显露出经过精心设计的片层岩石结构。这些原本为死亡服务的建筑竟然超越了死亡本身,诞生于历史而又仿佛独立于历史之外。古墓主人本身的身份、地位、体貌特征已经被历史给省略了,只有坟墓本身令千年时光也无从遮掩。这就是历史玩弄的买椟还珠的把戏。
该墓群的诸多特征均与山南地区琼结、乃东及林芝地区朗县等大型墓群相似,故其年代也可大致定为吐蕃王朝时期。该古墓群于2007年5月22日公布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攀上墓体,满目疏阔宏壮,金庸小说中以孤洁著称的古墓派,大概也就是这番意境吧。站在这里,总会感到一阵阵震撼:一是方圆数平方公里的庞大墓群,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才被文化部门发现;二是在当今盛行天葬、水葬的西藏,这些顽强屹立在高原河谷深处的古墓群,似乎勾画着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古代西藏人的丧葬习俗是什么样的?西藏到底有一部什么样的古代史?尤其是公元六七世纪佛教传入前后,雪域高原是一片什么样的社会人文图景?致若皓月当空,整个现场更是如一副超现实主义油画,毫无墓地的阴森,但见时空的苍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当年莫非亲临此境?
西藏著名古墓群
查木钦古墓
1996年被列为西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查木钦古墓,现在正申请升格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查木钦古墓除了两尊石狮外,还出土过一通断为三截的石碑,碑上所刻藏文与吐蕃赞普(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世纪中叶在位)的事迹有关。而相类似的文物仅在山南地区琼结县的藏王墓有过出土,表明查木钦古墓群的墓主有着很高的身份地位。
列山古墓群
考古专家1982年在西藏朗县列山发现一片有210多座墓葬的吐蕃时期古墓群,其规模之大、墓葬数量之多十分罕见。
据考古研究,列山古墓群的主人是与吐蕃王室有着300多年姻亲关系的"钦木氏"家族,这一家族曾是吐蕃松赞干布统一政权前"钦木域"邦国的统治者,使这一千古之谜有了新说。列山古墓位于西藏朗县境内,分布面积约80万平方米,经考古专家证实为吐蕃时期墓葬群。
琼结藏王墓群
藏王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南穷结县宗山的西南方,是吐蕃王朝时期第29代赞普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总面积385平方米。
墓群背靠丕惹山,前临雅砻河,说明吐蕃当时已很注重"背山面水"的"风水"了。整个陵墓群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各墓封土高大,高出地表约10米左右。墓顶呈平顶形,跟内地馒头形封土显然不同,这与《通典》所作"其墓方,垒石为之,状若平头屋"的记载基本上是吻合的。封土经夯实,夯层清楚,每层厚度约20~40厘米。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