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永远都是不知满足的感官动物,所谓的“目不暇接”,指的正是那种企图接受一切可能接受到之外在信息的贪婪与狂妄。花花世界,满目琳琅,被不同的眼睛摄入不同的大脑,自然形成众多光怪陆离与缤纷绚烂。然而伟大的释迦摩尼教导我们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林林总总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所留下的印象,都是无法持久并且不遵循逻辑的。因而,我们为之狂乱为之疯癫的那些瑰丽景致,从佛的立场判断,都不过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诸法空相”而已。
西藏尊崇佛教,佛家讲究去芜存真。也就是说,抛除掉所有假象幻觉,最后剩下的必然是也只能是唯一的真实。万般看破,乃见真如,说的就是这么一层意思。那么,如果要我们像某些电视征婚节目一样,一盏一盏地灭灯,一层一层地筛选,最后只允许留下唯一一种关于西藏的印象,会有什么样的结果?答案自然也必然是那一片猩红色。
猩红,这种颜色从色彩学的角度上来说,属于纯度、亮度以及色温都不是特别显著的一个边缘族群。但是从视觉效果上来看,它就是具备着一种“唯不争者而不能与之争”的哲学意蕴。比“艳丽”更沉郁,但是比“肃穆”又更鲜活。说它低调吧,它能够让一袭袈裟的僧人在芸芸众生中显得特别夺目;可你要说它张扬吧,它又绝对不会粗鲁轻佻地去刺激人的视觉神经。来过西藏的人当然都知道,在这里,寺庙的墙体,经书的包裹,喇嘛的僧衣,都或浓或淡地呈现出这种看起来和讲究清净素雅的佛教思想体系并不搭调的色调来。
寺庙、经文、袈裟这三样事物,象征着代表佛教核心价值的“佛、法、僧”,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三宝。我们经常把和尚叫做三宝弟子,就是这个概念。那么在藏传佛教中,既然这种颜色被赋予了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自然就成为了颜色中的尊者,视觉上的统领。这种红色,也因此被叫作“藏红”。藏族人就是这样赐予了这种颜色属于他们自己的姓氏。
当然,藏传佛教对猩红色的崇尚,自然有其深刻乃至深奥的教义与仪轨作为理论支撑。我们无意去做学术上的探讨。至少对于我们这些世俗之辈来说,能够从审美和象征层面加以理解,就已经足够了。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