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触摸西藏 > 主题游

记者手记:拉萨八廓街上的新鲜玩意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分享到:    

雪山映衬下的午后八廓街 摄影:王昕秀

雪山映衬下的午后八廓街。(摄影:王昕秀)

    3月15日早晨,初春的拉萨飘下些许薄雪,环绕的高山都披上了一层雪衣。午后的八廓街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与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据当地人说,再过几天,要是天气真正转暖,这种景象就不会再见了。

    对藏族百姓来说,八廓街是每天必经的环形转经路;对游客来说,这里则是购物的好去处,人们不仅可以买到各种新奇的纪念品,还能从购物中体验到藏族同胞的生活风情。

    3月的西藏还没有迎来最旺盛的旅游季节,八廓街也不例外。除了游客,最多的就是赶在藏历年前后到拉萨朝圣的藏族百姓。而头脑灵活的摊主们也根据不同的顾客群调整了他们的货品。

大昭寺前摆满经幡的摊位 摄影:王昕秀

大昭寺前摆满经幡的摊位。(摄影:王昕秀)

    在西藏,每逢藏历新年,家家都要更换经幡,或者将写有各种祝福经文的五彩经幡挂在山头等处。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认为,随风而舞的经幡每飘动一下,即诵经一次,这是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代表了藏族群众对天平地安、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向往期盼和祝愿。于是,大昭寺门前两侧“经幡一条街”就诞生了。据摊主们介绍,到5月以后,游客多起来,他们就会改卖外地游客喜欢的小饰品等。

    西藏人一直有着吸鼻烟的习俗。随着这一习俗的流传,鼻烟的容器则演绎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以往我们看到的鼻烟壶都是铜或其他金属制成的,这次在八廓街上看到了用牦牛角做成的鼻烟壶,乍一眼还以为是按摩用的梳子。

牦牛角做的鼻烟壶,乍一看像按摩用的梳子。 摄影:王昕秀

牦牛角做的鼻烟壶,乍一看像按摩用的梳子。(摄影:王昕秀)

    据摊主介绍说,早期的鼻烟壶就像这种,就地取材,多是用各种动物的角做成,如牛、羊、鹿等。制作的过程是:先截取一段牛羊犄角泡在水中,软化后压成扁形晾干,用小刀削成自己喜好的造型;然后用木片将截面堵上,用做壶盖;角尖钻孔可自由开合用做壶嘴;在壶身侧面钻一个小孔,方便平时取用鼻烟。

    在八廓街上最稀罕的货品,恐怕就是这种“西藏化石”了。老板娘说,这是从珠穆朗玛峰下挖出来的,现在越来越少了。

据摊主说是从珠穆朗玛峰附近挖来的“西藏化石”  摄影:王昕秀

据摊主说是从珠穆朗玛峰附近挖来的“西藏化石”。(摄影:王昕秀)

石头上的贝壳痕迹清晰可见 摄影:王昕秀

石头上的贝壳痕迹清晰可见。(摄影:王昕秀)

    众所周知,大约在2亿年前,喜马拉雅一带是一片浩渺的汪洋大海,可叫“喜马拉雅海”。后来,发生了造山运动,地壳逐年上升,日积月累,大海终于变成了如今的高山。1996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大型科学考察队曾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意外发现了一具长逾10米的鱼龙化石。它有海豚般的躯干,嘴巴长长,牙齿尖利,尾鳍很大,四肢如桨。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八廓街上会卖有贝壳、海螺等化石的了。

    物以稀为贵。一个贝壳小化石能卖到150块左右,老板娘说,这还是淡季的价钱,要是到旅游旺季,可就不是这个行情了。只是不知道出产地是珠穆朗玛峰附近,这个要怎么证明呢?估计有心购买的游客都得先克服这道“怀疑关”吧。(王昕秀)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