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范儿”的拉萨女人
拉萨女人的“大家范儿”
“大家范儿”之高贵印象
在拉萨看什么?布达拉宫、大昭寺、雪域风光,还有就是拉萨女人。
庄重典雅、高贵大气、从容淡定,这是拉萨女人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我看来,这世界上少有可以真正匹配“高贵”二字的女人,北京女人算得上,拉萨女人也算得上。一个深处雪域高原的核心地带,一个高居皇城根儿下,首先在气势上先胜三分。
而所谓“高贵”,无非是不媚俗、不盲从、不虚华,一点一滴自然流露却又恰到好处。
这三点在高贵的拉萨女人身上流露无遗。她们的一颦一笑,远比来自世俗城市女人的微笑更贴切,更让人倾心。
而北京女人的“高贵”,其多一半更体现在“贵”上。北京人天生有极强的优越感,自然包括北京女人。有优越感的北京女人气质逐渐趋向高雅,就如蓝领向往白领,白领奢望富翁,北京女人总是在追逐更高层次的东西。
有人说:“北京女人没有广州女人的温柔贤惠,也没有上海女人的精明能干,更没有四川女人的吃苦耐劳,也不如东北女人会疼男人。”但坦率、直白、传统的北京女人却很真实。真实的北京女人,优越感十足的北京女人,优雅的北京女人,你能说她不高贵吗?
“大家范儿”之穿衣打扮
拉萨女人,体格健美,走起路来腰板挺得很直。
拉萨女人喜欢穿绸缎面料的改良藏装。她们的藏装堪称一件完美的工艺品,从头到脚显示出富贵华丽,展现出藏族妇女特有的气质。而盛装的拉萨女人,还要佩戴珊瑚、松耳石等头饰,戴金、银耳环或镶嵌绿松耳石的耳坠,左手戴银镯,右手戴白海螺,脖子上挂蜜蜡珠,胸前悬挂银盒,走起路来大方、潇洒、漂亮。对于衣服和配饰,不仅讲究式样,更注重品质。比如,拉萨附近的藏族女人就喜欢戴优质狐皮帽,胸前挂多件蜡珠,虽然走路沉重了点,但极具有“大家范儿”。
林芝的“江南”女子
格桑美朵:林芝的“江南”女子
工布女人:以林芝女人为代表的工布女人,她们温婉秀丽,美丽善良。她们生活在藏地江南,自然带着几分灵秀之气。
假如有一天你到了林芝,你会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也许还会有杜鹃花、油菜花……如果你在桃花下见到一位名叫格桑美朵的藏族女孩,就是那个有着浅浅酒窝的、时刻微笑着的女子,请你告诉她,那双远方的眼睛始终未曾离开。
似梦非梦的林芝初遇
这是一个很多年前的故事。
林之,苏杭人,年轻气盛,冒险是他生活的主题。他总认为,游历才是生命的本质,只有不断地走路,生命才会永远鲜活。西藏,是他游历的重要一站。林之听说,在西藏有一个叫林芝的地方,风景秀丽,与他生活的江南有着同样的美丽。这个地方的名字和他的名字,有着不谋而合的美妙。他对那里,抱着无比的渴望。
春天的林芝,温暖和煦的风,青山绿水的诗意,满山满山的粉色桃花……这个春天,格外的美好。停下脚步驻足眺望,离开尘世的复杂纷扰,仿佛这里,已经不再是尘世,而是传说中的天堂。
人们常说,触景伤情。在林之心中,苏杭的春天有着同样沁人心脾的美。林之悠然地走在青色的石板路上,天空中点点的雨滴,有种诗意的感觉。迎面走来一位身姿绰约的女子,撑着油纸伞,在雨巷的尽头,擦肩而过。不见她清楚的容颜,却恍然间看见她薄薄的双唇和浅浅的酒窝,那娇羞比花开还要摄人心魄。如梦境,却真实。等到他回过神,她已在眼前消失,终是一场梦境。
春末了,纷纷扬扬的落花,彷佛在下一场落花雨。他在树下驻足,透过花瓣与枝叶的缝隙去看太阳,阳光温柔,此情此景,他想起江南,还有那个擦肩而过的江南美女。
彷佛只是一瞬间,不经意的一眼,林之恍若看到了她,那个一袭藏装,低头回眸却无限娇羞的她。她明亮的眸子,抬头和他恰好对视,他愣住的神情却令她淡淡一笑,这一笑,还是那一双薄薄的唇,和那浅浅的酒窝。
格桑美朵,真是美丽的名字。如梦般的邂逅,在春末的林芝,在它多情的天空中蔓延开来。
又一年桃花开时,你是否等到结局
有情节才可以被称为故事。相遇的两个人慢慢地相爱了,他的才情诗意,让她钦慕不已;她的清纯可爱、超凡脱俗,她的灵秀聪慧,让林之觉得就像这片土地一样,安静、圣洁,容不得一点杂质。他们在桃花树下嬉戏追逐,他们在湖边祈祷幸福,他们走过林芝的每个角落……
花开花谢,满地落叶的时候,林之终究还是要走了。走的那一天,天空依然明净,朵朵白云飘着。他始终认为,他会在湖边,跟她求婚,他们会永远在一起。“请你记住,我会永远站在当初那棵桃花树下,为你祈祷,祝你永远幸福吉祥。”
故事在这里,该画上句号了。没有人知道多年后的林之回来了没有,也没人知道格桑美朵是否还站在桃花树下等着那个眉清目秀的男子……或许,我们应该相信幸福,尤其是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之上。也许林之与格桑美朵已经重逢,已经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
如果你去林芝旅行,你会看到满山满山的粉色桃花,开得荡气回肠,美不胜收;如果你是林芝人,如果你在桃花树下见到一位美丽的藏族女孩,就是那个有着浅浅酒窝的时刻微笑着的女子,请你告诉她,那双远方的眼睛始终未曾离开。
林芝女人VS苏杭女人
一提起苏杭,许多人眼前立刻浮现出人间天堂的美景,秀丽的西湖、千年的苏州古城,还有那柔情似水、温婉秀丽的江南女人。对于同样有着“西藏江南”美誉的林芝地区,林芝女人却与苏杭美女有着妙不可言的缘分。
江南,那烟那雾,那雨那水,那永不凋谢的彩虹。天空下,明明朗朗地总走着红红绿绿天下最美的江南女子。“她们歌在花丛,歌在水边,歌在琴棋书画之后悄悄绣着鸳鸯蝴蝶的烟雨渺雾的江南。江南女子,魅魅又媚媚,雨一样的轻轻,雾一样的盈盈,从此不再怒沉百宝箱,不再化作千年白蛇,不再流着血泪哀哀化蝶。”这是世人对江南女子诗意般的形容。
与之有着相似境地的林芝女人,她们生活在西藏江南,自然也带着几分灵秀之气。她们依山傍水,“刻在石头上,她能笑;绣入头饰里,她能舞。”雪山在她们身旁,然乌湖水从身旁流过,她们似乎比江南女人还要多情,还要妖娆。
那一身的风景
安多女人:那一身的风景
安多女人:以甘肃甘南、青海黄南、果洛女人为代表的安多女人,是藏族女人中的模特。她们体形普遍高大丰满,是天生的“衣架子”。她们追求服饰的美丽,对款式、形制、面料等研究颇深。
青海果洛女人:穿在身上的财富
青海果洛地区,藏族妇女的服饰堪称豪华壮观,全身打扮得五彩缤纷,用料讲究,一般在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才会穿得如此隆重,而这套行头,穿戴也颇费工夫,大概需要三四个小时。
“穿在身上的财富”。这句话是说安多藏族女人的穿戴习惯。她们的头饰有很多种,一般来说,用珊瑚、琥珀等材料为骨架做成的头饰被视为头饰之冠。红珊瑚间镶嵌绿松石,最受安多少女青睐。而成年的妇女,多是佩戴硕大的珊瑚和玛瑙,还有金、银打制的工艺品和天珠等配在其间,隆重华丽的同时彰显其财富。硕大的蜡珠,虽然重了一点,却挡不住她们对美的追求。
青海黄南女人:背后的风景
青海黄南地区,藏族妇女的背饰别具风采,她们头发很长,往往要制作很精美的发套,将头发束在身后。再将银盾坠挂在后背,这种装饰虽然厚重,但却是富有的象征。
这些银盾是用白银压制而成,形如倒扣着的圆碗,周围有压花,顶端为一圈压制突出的圆珠,规格大小不一,大者直径约4-5厘米。
在西藏的牧区,有的地方也佩戴银盾,方式更为讲究。藏族妇女将长发分成三股,编成三条大辫子,每根辫子的末梢挂一个银盾,每个银盾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左为父,中为夫,右为母,如哪根辫子上的银盾没有了,说明对应的亲人已经故去。
垂坠的发辫与彰显贵气的帽子
安多地区高寒,因此,帽子也是安多藏族女性颇为重视的实用品和饰品。安多藏族的藏帽有毡礼帽、红缨帽和金边帽等。
羔皮帽流行于安多藏族牧区,是选用上好纯色羊羔皮制作而成,帽体形式多样。别致的羔皮帽,使安多女人更具有贵族风采。
甘南地区藏族女人的发饰也有独特风貌,这里的藏族妇女将头发梳成 “碎辫子”,即将脑门处的头发从左右两侧梳编成上百根细辫,垂至肩部以下又接编黑线到腰际。
而在安多藏族的农区,女人们常常将辫梢的辫套作为装扮的重点。发辫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满头的辫子记载了这个女人走过的日子。
辫套为安多藏族妇女后背与辫梢相连的装饰品,辫套的款式多种多样。
在安多海西地区,藏族姑娘到15岁时佩挂“马尔顿”,它用布或绸缎制成,上面饰以许多银盾、珊瑚。
青海黄南地区妇女喜欢在头上披挂。披挂较为简单,但制作却极为复杂。光料珠就得上万颗。这样一个一个串起来,有顺序地排列,披挂在后背,远远望去,犹如散落的瀑布。
亦柔亦刚的美人胚子
康巴美女:亦柔亦刚的美人胚子
康巴女人:以昌都、川西高原女人为代表的康巴美女,勤劳能干、宽容善良。她们大多身材修长,容貌靓丽,她们心直口快,敢做敢为。
甘孜康巴美女
康巴亦称康区或康巴地区。主要包括青藏高原东部,西藏昌都地区和四川省甘孜州、青海省玉树州、云南省迪庆州等地。这里人杰地灵,山川秀丽。那嵯峨峭拔的冰山雪岭,奔涌腾跃的急流大川,澄澈湛蓝的高原湖泊,牛羊遍布的绿色草原以及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无不令人耳目一新,心胸坦荡,神往流连。
康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藏汉往返的枢纽地带。由于藏汉文化的频繁交流,康巴服装佩饰工艺品既有着浓郁的藏族本土风格特色,又兼容汉族工艺品的长处。这些金银制品不仅制作工巧,装饰精致,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金银制品上所表现的富有朝气和特色的装饰纹样,如日月造型、“朗久旺丹”图案、“吉祥八宝”图案等,具有深刻象征内涵,经过民间艺人们的精心处理,图案纹样构成变化丰富,装饰性浓厚,逐渐成为藏民族世代相传,经久不衰,为人们喜闻乐见。
而位于甘孜地区的康巴美女,她们有着白里透红的肌肤,丰满轻盈的体态,含情脉脉的眼神,美丽动人的舞姿,价值连城的珠宝头饰,集国色天香的美貌与雪山灵气为一身,如此高贵的气质为苍天所赐,康巴圣地独有。
纯正康巴藏族
阿兰·达瓦卓玛出生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在康定长大,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藏族女孩。阿兰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是四川省的公务员,母亲原来是一名藏族民谣歌手,哥哥是一名警察。
都说康巴的男人女人都是风景,在这个家庭体现得淋漓尽致。爸爸和哥哥是典型的康巴汉子,玉树临风。妈妈年轻时也是一个大美人。阿兰8岁时开始学习二胡和唱歌。随后入学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开始了远离家乡亲人的独立生活。2003年,考取了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系,师从李双江。毕业后顺利签约日本艾回音乐总部。
阿兰渐渐出名了。很多网友在网上贴出她的照片,有人说她“比天仙妹妹还要漂亮100倍”,也有人说“她根本不是藏族,炒作罢了”。面对质疑,阿兰说:“也许很多人都认为我不是纯正的藏族,但我祖上18代都是纯正的康巴藏族。”
每次回到康定,是阿兰最高兴的时光。她喜欢像小时候一样,自在地骑一辆自行车,在田间小路上游晃。阿兰说:“那才是我真正想生活的地方。”
女人能顶半边天
昌都美女:女人能顶半边天
康巴女人之昌都印象:她们热情豪爽,勤劳能干,撑起半边天
不可忽略的一道风景
提起昌都,很多人先想到的一定是那条茶马古道、康巴汉子,三江并流……但是还有一道特别的风景:在昌都,有一群热情好客、豪爽大方的康巴藏族女子。她们没有康巴汉子的名气,没有三江并流的奇观,也没有茶马古道的幽远深邃。可是她们勤劳乐观、豪爽热情,却是昌都康巴藏族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座位于西藏东部的重镇,居住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居民,这里,有着宜人的山水风景。昌都女人,便在这样的境地中成长起来。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