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玛沟
朋友指着地图上的甲玛沟说,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地方,它曾是吐蕃时期第一重镇。吐蕃王朝伟大的赞普松赞干布就出生在这里的强巴敏久林宫内。正是他,后来定都拉萨,一统吐蕃。 “甲玛沟,寺院林立,修行地密布,传说众多,自然风光也十分不错。”听朋友这么一“忽悠”,我再也按捺不住。第二天一早,就匆匆坐上了去墨竹工卡县的班车,去甲玛沟访圣探奇。不过绝对没有想到,我会迷上这片土地,竟然三次故地重游。在甲玛沟入口,班车把我放下。正准备找人问路,一个精美巨大的藏式门亭映入眼帘,上面写着“松赞干布出生地”。呵,地方找对了,我心中暗喜。左右两侧各有一块石碑,右边刻的是阿沛·阿旺晋美(甲玛沟是其故乡)的题字——美丽的墨竹工卡县甲玛乡旅游区;左边石碑为墨竹工卡旅游局所立,刻着甲玛沟景区示意图。过了门亭,笔直的柏油路向前延伸,古老的历史与传说向我们涌来,等待人们去探寻揭秘。嗅着两边青稞田微微的清香,我在心里呼唤着,甲玛沟,我来了!
走进松赞干布故里
不一会,左边半山腰上碉堡式的建筑闯入了视野,那就是著名的松赞拉康。里面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尺尊公主的塑像,香火缭绕,朝觐者如云,据说十分灵验。从松赞拉康下来,沿着公路继续前行,公路左侧有一神泉,名曰“忱果泉”,也叫“松赞神泉”。泉的两边饰以神兽,汩汩的泉水从两边的神兽中间流出,下面为一个方形泉池,池底也有泉水不停往外冒。此地距松赞干布出生地强巴敏久林宫不远,据说松赞干布出生时,神泉也显示异象,并有神物出现。神泉和松赞干布有关的传说也很多,据说年幼的松赞干布常在这里洗脸,并从幻影中得到在拉萨建布达拉宫的授记。不少大活佛以及朝圣者均以能在此洗脸并饮此泉水为幸事。我也遵从习俗,掬一捧泉水喝下,清凉、甘甜,一洗徒步的劳累。神泉旁边就是强巴敏久林宫遗址,《西藏简明通史》记载:“松赞干布,父亲囊日松赞,母亲次绷氏,公元617年(即藏历火中年)生于墨竹工卡县甲玛沟强巴敏久林宫”。上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在此遗址中,发掘出古老的藏式围棋棋盘等文物,封存已久的历史之谜逐渐向世人展开。时间已过千年,宫殿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只剩下这些残垣断壁。不过,墨竹工卡县正准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再现它往日的雄姿,让人们体验吐蕃王朝的气息。不远处半山腰并立着三座白塔,站在上面往下望,吐蕃时期的旧都城一览无余:溪流、民居、农田、草地、白塔、牛羊……充满着宁静与和谐。如果没有厚重的历史与灵异的传说,这旧都城与其它藏式小村落并无大异。
迷失在历史的废墟中
第二次到甲玛沟我就已经轻车熟路了,过了乡政府,穿过草地中的土路,直奔赤康村的白塔而去。赤康村的名字出自元代,那时,卫藏的十三万户之一的甲玛万户(加麻瓦万户府)就在赤康村中,所有万户中,也唯有此地仍保存了古老的地名“赤康”(万户府之意)。其实,早在十一世纪,赤康村就是一个十分显赫的地方,当时甲玛周围一带是藏传佛教当时最庞大的僧伽集团——噶当教派活动的重要地区,据说,最兴盛的时候,曾有一万僧侣聚集于此。这个村子还是古战场。据说元朝时候的蒙古固始汗因为对西藏觊觎已久,趁西藏政局不稳,大肆进攻。军队攻打到了离拉萨不远的这个村子,却遭到了一个万户侯的阻拦。白塔的形制为噶当大塔,初建于1210年,是信徒们为纪念当时的噶当派善知识“卓滚·桑杰温”而修筑的,据说当时一共修筑了3个佛塔,可惜在文革时被破坏,现在这塔是1992年修复的。一位藏族老阿妈正手摇转经筒,专心致志地在转塔,见到我这不速之客,抬起头对我微微一笑,嘴角写满了亲切,而后又低头继续转塔了。几个小孩不知从哪冒出来,可能是我一身的户外服装,他们误认为我是个老外吧,对我挥着手,喊着“Hello”。我举起相机对着他们,他们也不认生,摆好各种他们认为最酷的姿态,让我拍个够。继续往村落中走,这一段路其实就是在废墟中穿行。厚达一米多,高六七米的古战场遗留城墙,随处可见,城墙上还有无数射箭孔,述说着曾经的金戈铁马。看着这深藏闺中不为人熟知的宏大遗址,完全可以肯定,墨竹工卡曾是一个政治、经济及宗教的重地。漫步在这古村落,思绪回到遥远的古代,我迷路了,迷失在现实的赤康村,也迷失在历史的废墟中。
在喧嚣与净土中感受宁静
沉思中,一个老人走了过来,抓住我的手,穿过一条青石巷子,来到一个大门前。他轻轻地从外面转下门臼,门“嘎啦”一声打开了,一个精致的寺院呈现在眼前。走进庭院,直抵一个暗红的大门,墙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经堂绕杰林建于1206年,至今有800年历史,从满眼的废墟到这精致的拉康(藏语意为寺院),再到有800年历史的经堂,观瞻着满眼的文物,恍若穿越千年时空遂道,从现代到古代,又回到现实,在这迷幻中感受着人生。出绕杰林寺,往沟内走,来到甲玛瓦·吉贡钦布大师(卓滚·桑杰温为其转世)修筑的甲玛仁青岗拉康。现在这里已经没有喇嘛驻守了,只有一位看灯师看管。千年的古柏树还在茁壮成长,只是早已没有当年的热闹。门外的野狗狂吠着,让千年古刹平添一份尘世感。看灯师见有人上来,从家中气喘吁吁跑了上来,打开拉康院门,让我一饱眼福,并用年代久远的马头金刚杵给我敲背、祝福。但我没有找到《卫藏道场胜迹录》中所记载的拉康康玛大寺,我带着些许遗憾离开了甲玛沟。
从甲玛沟到桑耶寺
第三次去甲玛沟,我有两个目的。一是探访传说中的莲花生大师修行溶洞,另一个目的则是体验从甲玛沟到桑耶寺的徒步线路。据藏学大家刘立千先生考证,从敦煌版的《吐蕃历史》来看,赞普在夏秋之季多在墨竹工卡度过,冬季住在桑耶扎玛。拉萨虽有宫堡,却不常居。再从地图上看,甲玛乡和桑耶寺只相隔一座山,所以,甲玛乡到桑耶寺之间应有一条古道,吐蕃时期,便是一条交通要道。据说,莲花生大师也曾走过此路线。现在,这条路线已成为游客们十分推崇的徒步旅游线路。甲玛乡左边公路一直往上前行,半山腰上有个经幡密布的遗址,那便是宁玛大师隆钦绕隆的修行之地。再往前走,就是莲花生大师修行溶洞了。这里比较隐秘,若不是飘扬的经幡,我们一定会错过。传说,当年莲花生大师在桑耶寺除妖降魔时,一个妖女逃到甲玛沟,化作一个小山丘(该修行洞所处的小山丘就形如野兽,还有好几个秃鹫的窝),大师降妖后把妖女的腹腔变为极具法力的修行之地。洞中有不少岩石自然形成心、肺、肠等内脏器官造型,形象逼真。据当地人讲,进入该修行洞时,应从妖魔的口中进去,再从其鼻孔里出来。洞口有用哈达编成的“绳子”伸到洞内,入口较陡,这绳子起了很大作用。下到约40米,有个台子,供着莲花生大师的泥塑像,还有一些铜灯、零钱、哈达等物。只可惜,我们没有带向导,洞内也太黑,所以只得原路折返。下了山,往康纪果村方向走,甲玛乡慢慢淡出视线,我们沿着莲花生大师的足迹,从甲玛沟徒步到桑耶寺。沿途要经过与莲花生大师有关的“三道门”,这“三道门”具体是什么形式,我们没有看过,也找不到详细的资料,但我们知道,这条路因大师走过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在半路上,回想起这三次甲玛沟的旅行经历,我发现了好多以前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比如,阿沛·阿旺晋美先生的故居、普加日追、桑龙日追、在《卫藏道场胜迹录》中有记载拉康康玛大寺等等。这种厚重的历史,众多的传说,风景如画之地,来三次是不够的,我想,不久之后我定会再来甲玛沟。、
景点介绍:甲玛沟位于距县城以西15公里处,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318国道旁,交通便利,主要旅游景点:有吐蕃藏王松赞干布(据《西藏简明通史》89年藏文版:松赞干布系藏族血统,父亲囊日松赞,母亲次绷氏,公元617年(即藏历火中年)生于墨竹工卡县甲玛沟"强巴敏久林宫"。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丛书《拉萨》记载:强巴敏久林宫坐落在拉萨以东五十里墨竹工卡境内甲玛赤康,是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出生地,并有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的出生地遗址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