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出游攻略

西藏察隅 大山那边就是印度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到:    

在西藏的江南察隅,不少地方的气温和植被与珠江三角洲无异,只是高山更加宏伟,森林更加茂密。

    僜人村有不少政府资助建设的房子。

    我们驾车沿川藏公路抵达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的然乌湖边时,有一个三岔路口,向西走是往拉萨,向南就转入往“西藏江南”察隅的公路。这条公路在翻过雅鲁藏布江与察隅河的分水岭之前,一直都是沿着然乌湖边往南行,直到翻过4800多米的德木拉山口之后,就进入林芝地区察隅县的古玉乡了。

    大山向南的山麓高处是一片片金黄色的灌木,山下已是茂密的森林,古玉乡就坐落在金色的灌木与绿色的森林交汇的山腰上,穿过古玉乡的一条街道(是乡里唯一的一条街道),我们看到这条路被命名为英德路,因为古玉乡与广东的英德市是对口扶贫单位呢。


    

    下察隅僜人村丰收的玉米。

    中印边境下察隅的乡村孩子


    从然乌湖到古玉乡,海拔下降了1000多米,所以大家在古玉乡吃的一顿午饭也特别开胃。到古玉乡的外人不多,住在街道两旁的民居的藏民,见到陌生的脸孔都会热情地招呼你到家里喝茶。午饭后,我们顺着向南流去的加达隆巴曲往南行,沿途一直是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耳边也一直响着加达隆巴曲轰隆隆的流水声。

    傍晚抵达察隅县的县城竹瓦根镇时,海拔已降到了千米左右,竹瓦根镇外的密林中有一个水电站,它为竹瓦根镇提供电力,竹瓦根镇并没有与外界相连的电网。当地的气温和植被与珠江三角洲无异,只是高山更加宏伟,森林更加茂密。在竹瓦根镇,我们还见到了几位由广州越秀区到此援藏的中学教师,在这遥远的边疆见到广州老乡,不由倍感亲切。

    竹瓦根镇虽然偏远,但是一个很现代化的小城市,与广东境内的县城并无区别,与西藏内陆的许多县城相比,显得更加热闹,特别是大大小小的食肆,简直可以与拉萨相媲美,吃过一餐丰富的火锅之后,我们大家认定竹瓦根镇是西藏境内物价最低的地方之一。

    察隅属于边境地区,我们要前往的下察隅更是中印边境的要冲,路上有好几道关卡。我们到达之时正值周末,所有办理边境通行证的公安部门均无人办公,最后还是凭着《广州日报》的记者证,通过了由解放军把守的多道关卡,抵达下察隅,从内地通往察隅地区的这条公路走到下察隅就算走到了尽头,再往南走一点就是目前的中印边境了。

    当地人会热情招呼外地人到家里喝茶。


    察隅县古玉乡的民居。

    下察隅位于西藏的最南端,海拔已不足千米,由于受到印度洋湿热季风的影响,这里虽然纬度较高,但仍显出热带气候的强烈特征,山上和田野之间大量地生长着芭蕉和仙人掌,并居住着国内极少见的少数民族——僜人。在僜人居住的村庄,我们见到在绿树丛中一栋栋蓝色或红色屋顶的新房子,另外还有一些正在建设中,正在建新房的僜人村民告诉我们,政府为每家每户提供10万元用来盖新房子。不久,在中印边境一带的中国居民都能住上由政府提供资金建成的新房子。

    大山那边就是印度。

    德木拉山口南面是一片金黄色的灌木。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