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在印度归来后我才知道我先前对印度的认识是多么的苍白和稚嫩,甚或说是一无所知。
小时候身上中了一种妖娆媚态的毒叫印度歌舞;
稍大后心里总是萦绕着一个举世闻名的爱情故事和她所留下的结晶叫泰姬陵;
而去年在老挝偶遇的韩国男孩阿里更是把我的那颗心无可求药的引向了印度,我叫他印度疯子.于是回到中国后的不久印度一行的计划也就瓜熟落地了。
我坐在了已属于印度境内的小饭店里,一家叫做Baba的饭店,煤油灯闪烁着微弱的亮光使得小餐馆更显得破落和阴湿,而我身上散发的热气正和那一屋的冰冷阴深焦急地碰撞着和交战着。只所以坐在BaBa的店里是因为我在等待我的那张迟迟不来的火车票,提前一天我在尼泊尔方边境一家旅行代理处预定了从格勒克布尔(Gorakhpur)到德里(Delhi)的火车票,原本说好4点取票,可却被告知由于印度方面交通的问题,车票还未能到达他们的手上,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心一下掉到了底,心想这下完了,果然边境到处在骗钱啊!这下可怎么办?着急,怒意的情绪一览无遗的摆在了我的脸上,尽管有些故意。老扳猛拍着胸脯对我保证6点一定可以到票,显得很好心的想安抚地告诉我可以在尼泊尔境内等也可以过去印度境内等。可我真害怕,如果去了印度境内拿不到票的话,那就麻烦了,估计到时候想再回到尼泊尔境内都没可能了。但看着天色一点点暗下来心里着急着担心着天黑后去到印度境内的危险,毕竟那一寸土我还未触及,未知的事物总是更揪心。于是我决定不管如何我先进入印度境内再说,大不了真当作被骗一回,总比再在此呆一宿要强。印尼两边车水马龙,两边的边境站只有一二十米的距离,虽然一箭之隔,两边的风情却相差甚远。道路的状况,商贸的兴旺都一再说明了印度明显发达过于尼泊尔。当6点的约定又没有实现后,那时我的状况比之在黑店内待宰的羔羊并没有什么区别。加之因为停电而来的灰暗阴深更衬托这种氛围。
来印度之前的一段日子是在尼泊尔。或许是离她近了,关于印度的种种说法多了却更神秘了。说印度的脏,说印度的乱,说印度人那狡捷的眼神一闪你就会不知不觉地被骗,说印度人抢走东西的时候你还没有来得及回过神,也说印度人会在游客的食物里给点添加剂是为了满足湿婆的欲望,更说印度人会一哄而上围着你伸过来他们那接近黑色的双手,嘴里喃哩着魔鬼才懂的咒语。
一个徒步的导游得知我即将只身前往印度的时候,好心的一再叮嘱我多加小心,并颇为忧虑地对我说每次他前往印度总会在sunauli边境无一例外的被毛贼关顾并绝没有对他手软过;而一个尼泊尔的朋友总是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凝望我,总是摇着头对我说印度人不象尼泊尔人,坏着狡猾着,坚决认为我从Sunauli陆地过境而不选择飞入印度是多么不妥的做法。听多了,心里不由的长出了毛毛的触角骚着痒痒的。我知道我有那么一刻心里绝对是害怕了和担忧着,可由于我的行走路线,由于我的囊中羞涩,也由于我固执的秉性,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了我的方式。我只能告诉自己那些传说只不过是用来吓唬胆小的女孩睡觉用的,以此来壮胆和安抚自己。
终于10日晚八点许我在德里找到了安身之地。这二十多小时的时间也成就了许多印度传说到事实的蜕变。
传说之一印度的时间永远不要相信会准时,我以多三个小时在深夜火车站的月台上饥寒交迫的苦等火车的迟到来验证了这个传说。
传说之二印度人会一哄而上,当我愣了一些时间才发现火车停靠的是老德里火车站的时候我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了估计最少都有10个。
传说之三印度的公车不会停,上下车的人是要拥有飞的本领。在两个车友的帮助下逃离了围困后,我跟着去搭公车,差点就没飞上,一个字“险”。
我想我们每个人在童年的时代都看过许多美丽的童话小说,那些关于王子和公主们的故事,那些关于城堡的描写,而凡是女孩都又更爱做梦。从这一点上来说印度其实可以是个让女孩圆梦的地方。
德里位于印度北部大平原上的恒河支流亚穆纳河西岸,是印度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德里有新德里和老德里之分,新德里是印度独立后在原来的首都领域上延伸和扩展而来的。市内多环形大道和圆形广场。其中主要的商业中心是康诺特广场,商店均设在一座以公园为中心的三圈环线马路上,多为白色低楼建筑,让我想起斗牛场的格局,颇为有趣。古老而又著名的老德里与新德里仅以一门为隔,是沙贾汗1638年建立的第七个德里城即红堡发展而来的,老德里内街道狭小曲折,人口众多。散布着许多印度教庙,佛庙,清真寺,锡克教庙,耆那教庙,基督教等。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新老德里有许多可以参观的地方。大概所有之皇帝国王都把他们的皇宫城堡作为他们这个空间里存活的见证,而把陵园理所当然地当成是他们在另一个空间的家园而美轮美奂的装扮着。
有时候享受就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一交钱,一通关,我并立即享受到了什么是天堂的味道。过了验票卡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与外面那个印度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大片修整得不能再完美的绿地与大气壮观的充满艺术韵味的红色建筑就这么完美的一一结合在我的眼前。我无法形容那每每被触动时刻的感动,我怎能想象刚刚我还在和摩托三轮讨价还价,刚刚我还在一个空气里到处漂浮着灰尘,路面上到处可见垃圾,耳边充斥叫骂似的咕噜咕噜声的世界里,更别提还被挤在肩扛着肩的人群中,也不说那无法忍受的摩托在轰炸后还要吐出热气的包围中。而下一刻就跳到了这个美丽如世外桃源,静逸如人间天堂的鸟语花香里。这种一秒钟内的转变不真实得恍如隔世。我双脚好像踩在云朵上般轻飘好似还在梦中游。
三天后我离开了德里前往那个被全世界津津乐道的阿格拉(Agra)。阿格拉之所以全世界出名是因为它有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有个为这个爱情故事作见证的泰姬陵。
而泰姬陵的平衡、完美、对称的三大建造法则和她的爱情传说造就了她成了今日的世界奇迹之一!
这个为爱而建的陵墓痴迷了天下无数的男女,不管是贫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不管是善男信女,还是专业术士;不管是青春年少,还是古稀老人皆无不为之动容,为之赞叹。那位伤心的国王沙.贾汗倾其22年心血,用尽翡翠,红蓝宝石,钻石,切割镶嵌成花纹装饰着全部由白理石筑成的主体,不可不谓之华丽恢宏,不可不谓之美轮美奂。据说沙贾汗为了让泰姬陵永远是唯一的存在,在艺人们完成这座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后下令砍掉了他们那双创造了不凡的双手。
墓穴内泰姬和沙贾汗的两具石棺是泰姬陵唯一的不对称,泰姬的棺材睡于中轴线上并正对外面的风景,由此可见建造者的那份炙烈的情感。而沙贾汗石棺则显得即小又偏,那是因为沙贾汗的石棺是后置作为陪伴的。而他原先计划是在泰姬陵完成后在朱默纳河的对岸和泰姬陵对望用黑理石建造一座一模一样的陵墓,好以让他在死后也可以凝望他一生的杰作,他的爱妻。但那个愿望终究没能完成,由于沙贾汗常年醉心于建陵,而又几尽国库。后来他儿子纂权后就把他囚禁在不远处的阿格拉堡,这也是依了他本人的要求,因为在阿格拉堡是另一可遥望泰姬陵的好位置,特别是在晨雾中远望更有种说不出的朦胧与凄美,或许沙贾汗也只能以此来慰籍他年迈后的孤独。
那个全印度为之叩拜的圣城瓦腊纳西(Varanasi)湿婆之城。这是一座真正可以去感受去了解印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城;是一座可以真正去体会印度教文化和魅力之城;也是一座可以真正去感受生于死,灵与肉交织之城;更是一座探访古老恒河神秘之说的唯一之城。
瓦腊纳西坐落在神圣的恒河西岸,一座孕育了无数的生命也接纳了无数的死亡的城市。印度教信民们不远千里每年都会赶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在神圣的恒河里洗涤沐浴,他们相信恒河的水可以洗去他们身上的罪孽,得以赎过,这样他们死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天堂而不必受轮回的痛苦。恒河里一丝不挂的男人和小孩们沐浴在河中的那一份悠然自得那一飞幸福快乐使你觉得或许你一辈子都没曾有过,而女人们则可以奇妙的在原地沐浴完后不露痕迹的更换上干的衣裳。这些画面在阳光的抚慰下美得无以形容!有时候我会被这一切看呆了痴了,有时候会想着这会不会引起那些正在沐浴的人们的不快或尴尬,可显然这些过客好奇的眼神并没有惊扰他们,因为他们是如此的专注和无畏,因为他们把这一切视为一种天然。
100多座河阶淌漾在恒河西岸,每天扮演着从尘世通往天堂的桥梁。河阶也是整个瓦腊纳西最忙碌和最美丽的地方, 每天上演着数千场阵势庞大似是不同确是相同的戏。而演员就是本地前来礼拜的善男,不远千里赶来就为掬一把恒河之水去一身罪孽的信女,那许许多多商铺里的看店人,为了谋生而兜售生意的生意人,瑜伽习的习练着,苦行憎和他的传教士们,那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在火化河阶上忙碌的各种劳作者和前来慰籍亡灵的伤心人.....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形态都在这些河阶上为了那出美丽多彩的戏扮演 着他们各自应有的角色。
瓦腊纳西也是一座危险之城,在她那错综复杂的小巷迷宫中处处伫立着千奇百怪,姿态万千的神灵,好似随时随刻地等待着人们对他的膜拜。可你还没有习惯前猛然间会被惊骇。不知为什么,世界权威旅游机构统计平均每三到四个月会有两到三个游客失踪。有说是在错综复杂的小巷中迷失,有说是在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那些人群如涌的地方丢失,也有说那里有黑心的店家在客人的食物里放药,也有说是因为他们对神灵的不敬受到了惩罚,也有说是因为恒河的神秘......而这些不幸的发生更给这座城市的神秘色彩添上了一笔。可这座迷一样的城市还是以她自我姿态始终不变的迎接着来自四方的朝拜者。几千年的世事演变对这座被誉为世界上最苦老的城市并没有带来过多的影响,她始终如一的保持了她的古老传统,神圣与神秘。
我不得不离去了,离开了瓦腊纳西这个对我来说仍旧是迷一样的悠远城市,也要离开印度这个梦一样的国家,仿佛间怀疑起我是不是真的踏足过这一片土地,那些迷对我来说还是迷,只是终于在印度这个不可思议的国家里那些小时候的童话故事让我有了种亲身把它演绎为现实的快乐和满足。但那些来之前的诱惑仍旧对我诱惑不减,那些不可思议的传说仍然极强的吸附着我的心我的灵魂,而那些原本使我担忧和害怕的传说则早已没了踪影。这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当初阿里对他遇到每个人都说“去印度吧,去那个梦一样的国家吧。”我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他会8次拜访印度。那个“印度疯子”的称号谁知道下一次会不会就是别人对我的称呼,因为我必然会再次拜访那一片热土。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