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经幡,就看到了青藏高原。这是一片五彩斑斓的世界,飘扬在山顶的经幡在猎猎摇曳,它使你的心灵瞬间宁静、瞬间起伏。据说,经幡每被风吹拂一次,就等于系幡人吟诵了一遍经文,吟诵的次数越多就越能给自己和周边的人带来福分。
风中的祷文
经幡上到底有什么东西?如果只是单纯的五色布料,如何将人们的夙愿传递?
当你第一次看见壮观的经幡随风舞动时,你一定发现了它上面丰富的内容:在这些一片片、一条条的白、黄、红、绿、蓝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经文,六字箴言和大段大段的经书。
西藏自治区文联张鹰老师介绍:最早的风马旗图案中心大都为一匹矫健宝马,马背上驮着燃着火焰的佛法僧三宝。四角环刻着可以排除消极影响的四尊保护神,分别是象征深刻圆满的金翅鸟,象征穿透力的龙,象征警戒状态的老虎和象征胜利的狮子。这种构图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环往复、生命经久不息。这就是为什么经幡也叫作“风马旗”的缘故。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马旗上的内容渐渐丰富起来,但始终没有脱离佛教的相关内容。
以经咒图像木版印于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上的经幡图案,是藏族民间木刻艺术的另一种体现。
拉萨附近的尼木县、后藏的日喀则和康区德格是风马旗的三大雕版印制中心。就风马旗艺术而论,川西重镇德格印经院当属一流。这里不仅有取用不竭的原始森林作后盾,更重要的是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雕版队伍。
在这座绛红色的寺院里,每年都有大量的经书、经幡出产。
一位僧人引领我们上了二楼,并告诉我们这里是印经院藏经版的库房。为了防火,这里不用电灯,只用自然光。在阴暗的库房,僧人示意我摸一下这些古老的经版,并告诉我说:“经版是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圣之物,摸一下可以祈求福运。”再经过一个窄窄的楼梯上到另外一个房间,就到了印风马旗的地方。
印经的工人面对面坐着,一人铺着方形、角形、条形的白、黄、红、绿、蓝等各色布、麻纱、丝绸和土纸,他的同伴用滚轮一样的东西极快地滚过……这其实是我们看到的印制风马旗的最后一步,此前还要经历一套复杂而严密的工序:原材料选择、加工、刻制、校对。
刻制经版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出产于德格、白玉、西藏江达等地的上等红桦木。每年秋天,藏族同胞要上山砍伐刚落叶的红桦木,精选顺直无疤的木材,顺着木纹截为长约66-70厘米、宽约11-18厘米的经版胚版。再将这些胚版经微火熏干,在畜粪中沤一冬,待次年三四月,板材木性沤退后,取出用水煮,烘干刨平后方可进行雕版。
僧人指着印经院对面的一栋旧房子,告诉我那是刻版匠人的工作间,同时也是起居室。这些刻版匠人大多来自西藏江达,他们从幼年就开始学习雕刻技艺,手艺一般都是家传世袭的,经过十几年的艰苦训练,如今已是技艺精湛的雕刻师。他们的月工资能拿到二三千元,这在当地算比较高的了。不过,由于常年在光线较暗的工作间雕刻,一般到40岁左右眼睛就不行了。
版子初刻出来后,要由专人认真校对、控补改错,反复多次校对,做到绝对无误后,最后请高级雕刻专家验收,合格的印版放入酥油锅中熬制、浸泡十几个小时,再取出晒干,用当地一种名叫“苏巴”的植物根须熬水,把酥油清洗晾干后入库。这样加工过的经版,历经百年不腐不裂。
风马旗的印制过程并不复杂,但却是充满宗教的神圣感。所用的布、纸、油墨必须洁净,木版用过一次必须经过熏桑方可再用,工匠亦应于工作前焚香净手颂经,并应尽量选择朝东南方向的房屋做工作间,否则就会减损风马旗的神圣力。
这样一件沟通俗世与灵界的神物,被藏族同胞看得尤其重要。
在藏族民众心目中,白色纯洁善良,红色兴旺刚猛,绿色阴柔平和,黄色仁慈博才,蓝色勇敢机智。正如民谣中唱道:黄幡象征自现莲,红幡象征雨调和,青幡象征后裔长;红幡插在草坪上,如鹿角光耀眼;红幡插在屋顶上,如红火永兴旺……
在藏族同胞最为重视的藏历新年,家家户户都会为自家迎请新的经幡。初三的早晨,拉萨的藏族全家会集中到自家屋顶的平台,将已经破旧的五彩经幡换下,再换上新请的经幡。当破旧褪色的经幡被取下来时,一家人开始抛洒糌粑,并且高呼“扎西德勒”。仪式结束后,还会将旧经幡送到附近的拉萨河边,他们相信,挂了一年的旧经幡可以消灾去祸,必须放到干净的地方。
平日里,凡是宗教节日、祭祖、乔迁、婚嫁,甚至外出朝拜、办事等,藏族同胞都会到山上挂上经幡,以示对山神的崇敬,祈求山神的庇佑。人们将经幡结得越长越好,挂得越高越好,于是,这些长达数百米的经幡,在山头峡谷之间,在风中发出巨大的声音,像为天上的神佛送去人间的祈祷:幸福万年长。
更有虔诚的藏族同胞请大德高僧为自家迎请的经幡开光。据说,“经大德开光的五彩经幡,若悬挂在家宅屋顶上,或田野、庄园、东南西北中央任何一方,众生皆可对应地往生五方佛利刹土。家宅吉祥,牲畜、植被繁盛,财神围绕,庄稼免受锈病、霜冻、冰雹的损害,五谷丰登。”
Tips
风马旗的地方特色
拉萨地区的风马旗,雕版和印刷大致集中尼木县。风马图案严谨而富丽,无论宗教感还是艺术感都显得比较正统。雕版偏重严谨、富丽,表现内容很宽泛,小至一字一马一塔、一句咒语,大至描绘“天界神灵居处”、“如意宝树供养图”等。形象纷繁,线条细密,刀工考究,印刷上选布择色一丝不苟。从横贯于布达拉山与药王山之间那一串串万国旗般随风飘舞的风马旗,人们更多能感受到的是政治、宗教、经济、文化中心区所特有的正统气象。
藏东风马旗的雕版和印刷主要集中在德格印经院。这里印制的经幡不像拉萨、日喀则,是五颜六色的小风幡。这里是以一块或数块雕版回环往复地印于几丈长的白布上。印色为赭红和黑两种,单纯而强烈,日晒雨淋后更显浑然。它们色泽鲜明,视觉冲击力强烈。
风马旗的种类
布印风马旗:它是在长方形、三角形或正方形的各个单色布片上印刷上红色或黑色的拼图和经文,大者二尺余,小者尺余不等,主要用于悬挂或插挂。
纸印风马片:主要用作对天神、山神、赞神和龙神以及佛事祭祀活动时祭献抛撒的吉祥物,也可作为供奉物成组悬挂或张贴于室内外。大者尺余,小者仅几厘米。
各种经幡:根据色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黑色或朱砂色将经文图符印制在整匹白布上;一类是同风马旗一样,在蓝、白、黄、红、绿布块上用经文图符相间组合的经幡。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