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出游攻略

回到拉萨(二)金钱和信仰 1

2015年03月21日 11:22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分享到:    
    如同最近深夜所播的《敦煌》,对于西藏来说,也是如此,古往今来,如此有难度又有高度的地方,却人潮如织,延续千百年,只有金钱和信仰才会让人如此追逐。
 
    可是,这两个词看上去是那么不协调,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完全两个方向。
 
    先说说信仰吧。
 

 
      
    每年进入冬季,来拉萨朝圣的人就开始增多。因为这个时候家里已经不需要干农活。站在大昭寺前,看到那些磕长头的人,总会涌现出对信仰的感动。这不是进入寺庙或者看到佛像时的敬畏,怕一不小心就犯了禁忌,而是在这些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同一个动作中,明白了信仰的坚持和虔诚。正因为现在社会,这样的坚守实在太少,所以才会怀念,才会触动灵魂吧。
 
    可能坚守是信仰的存在的方式。对人性的坚守,对宗教的虔诚,对爱情的矢志不渝,都是信仰表达的不同方面而已。前两天刚看完《山楂树之恋》,这是上世纪60、70年代非常美好的爱情故事。那个特殊年代下被禁锢的爱情会因为对彼此默默地珍惜而变得不可思议,至少在这个年代看起来如此。
 
    《西藏生死书》中对我们讲生与死的关系,就是叫我们放下很多执着的念头,藏传佛教里的转山、转水,就是一种超度的轮回。 汪峰在高声唱着,信仰在空中飘扬,可是谁知道自己信仰什么?宗同昌先生说自己的女儿,从中央美院毕业后,目前在参与敦煌壁画的修复工作,每个月工资很少——程度大概是稍不留神多买件衣服,就可能得需要家里的资助。可是他还是鼓励女儿参与这项工作——如今又有几个人能真正的能亲手触摸到这些文物的真迹呢,这是比金钱更大的诱惑。
 
    我们总会被不因为物质而坚守内心的人所感动。吕楠为了拍《四季》,在西藏呆了长达7、8年,深入到最基层。每个人都想问他,不要说维持工作,维持生活的钱从哪来?他的答案是歌德的话:“如果你走在正确的路上,冥冥之中就会有只手来帮助你。”
 


 

 
         
    明白归属就是信仰的本质,才会坚守,才会虔诚。去年从西藏旅游归去,我就告诫自己,不要因为路途有阻碍,或者贪恋路上的美景,而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要出发。
 
    周末带同事去仓姑寺喝茶,就喝茶的地点来说,这是个不错的地方,像是个世外桃源,可能是因为属于寺办的吧,与所谓国营或者小个体户的差别就在于,这里来的大部分都是藏民,游客很少,当然管的也比较严,不能打牌,不能抽烟,所以显得愈加淳朴自然。
 

 
        
    同事们用梦境来形容这个地方,可能是与现实世界太不一样了吧。或者说,想不通为什么僧尼们愿意这样过一生。当然我们往往会以己之经历去衡量别人,最终也会得出无法理解的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