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一只拉萨的候鸟
传说世界上有一种鸟,它的一生都在路上旅行,唯一一次休息就是死亡。
丁丁就是这样一位骑行者,从他开始接触单车的第一天起,就执著于此,屡战不疲。于拉萨来说,丁丁属于一只“候鸟”。每次他辞职后千辛万苦地骑行到他的梦想之城拉萨,却不敢多做停留。怕的是“拉漂”们的懒散与透支青春的生活态度影响他。为了下次的骑行,丁丁必需回去找工作,攒足路费。
9月,和以往大多数时候的骑行线路一样,丁丁这次依然是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线路——在西藏大北线基础上进行无人区穿越。从拉萨出发的时候是两个人,之后没多久,同伴坏车。和同伴分手后,他便独自去了双湖无人区。
看过他骑行记录的人都觉得他简直不是人,咳,不是常人。然而他对此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很正常”。窃以为是将非常化为平常的结果吧。
滇藏、川藏、新藏、中尼公路以及无数牛马道、转山路、无人区这样一个人的旅行,丁丁已经走了许多次,作为平凡人的他承认有时候也会觉得孤单,然而还是在偶尔小犹豫更多的是毫不犹豫后毅然上路。
今年8月,西藏下雪比往年早,丁丁给朋友老范发来消息说冻得手僵,要生火暧手补胎的时候,偏安江南享受暖秋的老范百感交集地哼哼着无法体会到这一段的大变态。不过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丁丁来说,这只是一次“很正常”的旅行。就和不骑车的时候要上班,想骑车的时候就离岗一样。
这些在我们眼中不凡的单车骑行履历,只是他生活里那么平常的一部分。而通过那些看似变态自虐的路线,对他来说也只是为了在采撷理想,通向目的地的路上多体会收获一些异花良果。他骑车其实很理性,他并不玩命,因为骑行是他的生命。
七年爱恋记
早在大学的时候,他只有辆几百元的单车,可照样疯狂骑游。毕业后朋友们都散了,虽然都有联系,但丁丁每每回忆的时候,言语中总有淡然的伤感。现在他的新老朋友遍布国内外,大家来往穿梭,偶遇即是快乐。大约是频繁的聚散分离,让他习惯了随遇而安,而和朋友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又令他对每次偶遇都保持着热情。从一群人的热闹,到一个人的孤单,爱上单车的七年里,丁丁愈行愈遥远,愈行愈壮烈。他走过的路构成了一幅幅或浓艳或淡然的画面,我们叠加着观看,那就是一个充满钢铁意志的滚动风景。
2002年大学刚毕业,丁丁第一次参加了长途单车骑行。他们从西宁出发顺着老青藏线,第一次来到了拉萨,接着又去了珠峰大本营。这次两个月大概走了3000公里,那些不同于江南的山峦和高原初次露面便吸引了他,而迥异于内地的西藏文化更让他着迷。从此,丁丁一发不可收拾。周末的时候,南京的单车爱好者们在活动中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而丁丁日骑行记录也从一天一百公里到两百公里直到突破了三百公里。现在,他已经打破日行五百公里的纪录了。
2003年9月,他组装了一辆kona单车。这辆单车的诞生,伴他一直到了今天。丁丁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生活和冒险经历的人。真正的历险在毕业工作两年后才开始。
2005年3月28日,丁丁从公司辞职离别南京,开始了历时8个月单车行程近万公里的旅途。从东南到西北,从海角到高原。四月他在环海南,五月在深圳,九月又来到了阿里。这一路上途经川藏、滇藏、茶马古道、山南、日喀则地区、尼泊尔等非常规路线,而这趟旅行除去单车还有马拉松、徒步、汽车、火车等各种方式。直到圣诞节后,他才回到南京。
2005年年底重新开始工作之后,有个朋友曾经问他:“你溜达了那么长时间,又开始上班能习惯吗?”是啊,在很多人看来,像丁丁这样的年轻人贸贸然就辞去以前还算不错的工作,了荡一身到处旅行的玩法是疯狂的,是不务正业。对此,丁丁的解释是:“心态好就行了,不管怎么在外玩,都要有份能安定的心,迟早要停下来工作过日子,别以为自己是驴子能在外到处跑就多么了不起;不管工作多枯燥生活多无聊,都不要埋没自己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本性。”
其实丁丁并非不了解生活也不是单纯排斥工作,他只是在寻找一个不同于别人的平衡点。回忆从前的时候,他甚至觉得工作最忙碌的2003到2004年是最难忘的。经常对自己提问、进行审视,是他的习惯,只是这类的话题他绝少对人提起。所以平日大多数时候,朋友们只看到丁丁对于历险生活的热爱而觉察不出他对人生和生活那些强烈的思维火焰,但其实他一直在进行着思考。
2006年5月的时候,为了去厦门参加马拉松比赛,丁丁又坐了一次长途火车。在火车上,他遇到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年幼的孩子就坐在对面。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大家攀谈起来。这一下才获知对面的年轻父亲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流浪将近一年,走了中国很多地方,花了一两万,这在当时是不小的数目了。时过境迁,此时在火车上看到的只有一个成熟的男人,年轻的父亲,即使长途火车硬座,也穿衬衫打领带,一副职业装,看不出丝毫曾经年少无畏浪迹天涯的残影。那个时候丁丁心里暗想:假以时日,五年,十年之后,我是不是也会如此?这个疑问维持了相对比较久的一段时间。因为一个月之后,他就被调派去了外地工作。
这一年里六个月在南京,四个月在深圳,还有两个月在广州。距上次万里骑行两年后,直到2007年他才开始了下一次旅行。在这看似努力工作全然没有外出骑行活动的一年里,丁丁其实是在为下面的旅行做着准备,旅行的资金、装备、相关的路线资料,更重要的是做好身体和心理准备。如同他回答朋友问题那样,这段时间只是他“停下来工作过日子”。于是在2007年,在银川的阿拉善左旗,又看到了负重穿越贺兰山和废弃的银巴古道的丁丁。而9月他又再次走新藏线骑行到了拉萨。
今年,他在又一段停下来工作过日子之后仍然不辞艰苦骑车来到拉萨。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那么我们总会在路上看到充满激情的丁丁。
有人说他是疯子,丁丁曾经不慎从南京幕府山十米高的悬崖坠落却没有受伤,跳起来继续骑车,的确不平常。那么在关于户外运动刺激的观点和态度上,他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呢?丁丁说,他觉得自己心态一向很好,决不会想不开去走极端路线,他只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适当进行冒险。而那些认为他在做超常规事情的人是否可以这样去想:所谓能控制的范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丁丁只是在体力精力和头脑上更胜一筹的人,对他来说所做的也只是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其实就是这样,丁丁一直觉得自己只是普通人,偶尔也会头脑发热,在遇到困难身临其境事到临头难以后退的时候,他也会考虑到面子问题,或者放弃,折返,回头等等。
拉萨不了情
蔡琴对杨德昌唱:忘不了,忘不了你的错忘不了你的好。
七年里丁丁数次骑行都来到西藏拉萨,今年的8月,途经阿尼玛卿到唐蕃古道再转上北线317国道,目的地仍然是回到那总也忘不了的拉萨——那没来时想念不已、来了后却盼着逃离的拉萨。他真的是想念着西藏拉萨的,从2002年接触单车开始,他就数次长途跋涉来到拉萨。这七年里,他几乎每年都来。在路上耗费一两个月甚至更久到了拉萨,他却只停留两、三天,至多五、六天便迫不及待地离开去往下一个目的地。今年这次要不是为了养伤,恐怕他更早地就出发前往藏北穿越双湖无人区了。
这次到了拉萨后,他发现这里的朋友都变了,与以前不一样了。都算是“拉漂”兼曾经历尽艰辛骑车进藏的四个新老朋友,现在要么是对骑车一点兴趣都没有,觉得去哪里都没劲;要么现在就想着是买个摩托车,去骑曾经打算以单车前往的路线;更有甚者想有后备车,轻装骑西藏;当然了,也有个最近忙着徒步的朋友,既想买摩托骑西藏,又希望有后备车轻装骑车……
丁丁说他自己是个够懒的人,在拉萨每天有吃有喝能睡懒觉能上网就很满足,要是能晒晒太阳就很完美了。这并不是他来西藏太多而对逛拉萨八角街看藏传佛教寺庙或是去四周的高山徒步不再感兴趣,只不过拉萨对他来说是个休憩的地方。脱离路上的艰辛,坐在这里就感觉身处天堂。就好像我们说人生的意义在于经历,而不是获取。在起点和终点之间,会有许多可以到达的方式。他的目的是经历。选择了,坚定了,实践了,也许未达终点,但已经完成目的。对丁丁来说,这种方式就是以生命中一段又一段的岁月去经历那些不管有没有人骑车看望过的高山湖泊,去体验那充满异域神秘色彩却真实存在的西藏文化。也许下一次会失败,但他要的是自己在路上。
有多少条路通过拉萨,就有多少种丁丁已经获取和期待的经历。拉萨是个枢纽,丁丁心目中的第一次长途骑行从这里才真正开始。他始终忘不了自己驮着或轻或重的行李骑车甚至是推车经过一次又一次陌生路线来到拉萨后的感受。那是对最简单平凡生活的升华,在拉萨一杯干净的热开水、一碗便宜到家的肉丝炒饭就让人无比满足。对热爱骑行的他来说,在拉萨呆久了,这种经历艰辛之后对简单平淡生活的感恩就会渐渐消失了。所以就这样,丁丁每次为了不同的风景而选择迥异的路线骑到拉萨,在拉萨呆个几天就又出发了。他怕被朋友们的颓废、懒散所感染。他是个真诚地热爱着生活的人。
骑行经历:
2002年:骑行西宁-拉萨〈青藏线〉-珠峰大本营,2个月全程约3000公里。
2002年:十一骑行徐州—北京。
2004年:被选中参加骑行丝绸之路,因故未果。
2005年3月28日离别南京,8个月9500公里,从东南到西北,从海角到高原,4月,环海南,5月至9月从深圳到阿里,途径川藏滇藏茶马古道山南日喀则地区尼泊尔等非常规路线,马拉松,自行车,徒步,汽车,火车等各种旅行方式,圣诞节后回。
2006年:6月骑行南京幕府山从十米高的山体坠崖,无大碍
2007年:5月骑行银川的阿拉善左旗,穿越贺兰山,废弃的银巴古道。
9月,骑行新藏线--拉萨。
2008年:西宁-拉萨〈阿尼玛卿转山路、唐蕃古道〉,拉萨-古仁拉,拉萨-双湖。
关于我们 丨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 丨 隐私保护丨 服务协议丨 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