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891-6325020

数字报系

移动端
您当前的位置:西藏新闻网 > 旅游人文 > 旅游伴侣 > 出游攻略

西藏行记: 如此眷恋单车自驾西藏13天

2015年03月21日 11:22    
分享到:    

    题记:谨以此文献给一个人,一个一起走西藏的人,一个在我生命中永恒的人,一个在我生命中留驻风景的人,一个同我一起将心留在西藏的人,一个同我一起将思想留在青藏线的风雪中的人,一个人——

    西藏行程,8500公里,13天,296个小时,17760分钟,1065600秒——

    西藏归来,久久不能整理思绪,尽管之前看过很多西藏的游记,尽管在西藏内心被深深触动,但还是无法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西藏,所以,用了一个很直白的题目,所以,姑且用图片来让各位驴友同我们一起分享西藏。所以,西藏之行的攻略游记待思绪沉淀之后再向大家奉献。

    所以,用我们走过的时间顺序来发图片,让大家同我们一起再来一次西藏之行。

    从太原出发到西宁,除陕西和甘肃的交界牛背村到天水北道区(简称牛北公路)比较难走的路之外,其余的都是高速或准高速,控制好你的车速,直接往前开好了。

    从西宁开始就是青藏线了,其实很多人讲的青藏线是从格尔木到拉萨。从西宁到格尔木途径日月山、倒淌河、青海湖、橡皮山,需要穿越柴达木的戈壁滩。从格尔木开始就是1165公里的青藏公路了,青藏公路路况怎么样?大家只要想想我的三菱(2.4排量)在青藏线上能跑出百公里7升的耗油就明白了,而且车出格尔木直到西藏境内就没有一个收费站了。

    从西大滩看到玉珠峰开始,老天爷就开始给我们下马威,一路上我们经历了雨、雪、冰雹,当然,还有灿烂的阳光,不过回头看图片,还是特别喜欢那风雪中的昆仑山口和唐古拉山口。

    在日月山时,碰到的一个骑单车走青藏线的人,路上还遇到了很多骑摩托车、单车走青藏线的人。

    从格尔木行驶不久,就是西大滩,路的左侧便是玉珠峰。

    去的时候没有感觉,回来的时候详细看了资料,才知道路边这不起眼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玉珠峰。后来看多了才知道,在青藏高原,整体海拔都比较高,路边你看上去没有多高的山峰可能就是某个大名鼎鼎的山峰。


    车过玉珠峰10公里便到了昆仑山口,昆仑山口也称“昆仑垭口”海拔4767米,位于格尔木市西南165公里处,属多年冻土区荒漠地貌,地质属古代强烈侵蚀的复杂变质岩构成,是青藏公路穿越昆仑山脉的民经之地,登临山口,昆仑五千年立足下,远眺昆仑森森万象,既让您感受到大自然的雄奇壮丽,更给您广阔的想象力在这里,巍巍昆仑的千峰万壑如同披着银灰色铠甲的群群奔马,随着风起云涌,滚滚向前。陈毅元帅曾满怀激情地吟颂:“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

    在昆仑山口,初步感受到高原反应,特别是风雪中,下车走几步拍这些图片都有些喘。

    昆仑山口矗立着可可西里纪念碑,从这里开始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

    由于初到高原,还不适应,还不知道前面还有什么样的路和风雪,所以尽快赶路,必须在一天之内赶到西藏,所以路上就没有更多停车拍图片。

    过五道梁、不冻泉、沱沱河、快到唐古拉山口的时候,天气有突变,下起了冰雹。

    小心驾驶,忍受着越来越明显的胸闷、头疼、胃难受,终于……唐古拉山口出现在眼前!

    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在五一时候的黄龙雪宝顶雪山梁4007米之后,又到了一个新的海拔高度!

    过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境内,迷人的风光展现在眼前。藏北是千里羌塘草原,大块大块的云朵飘浮在半空,离你那么近,天是如此的、纯粹的篮,阳光又是如此的灿烂,金黄色的草原,牛羊散落期间。(呵呵,实在不好意思,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了)

    羌塘,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它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牧民们在这儿创造了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不仅有远古岩画,也有许多古象雄国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藏北,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为苍芒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著名的唐蕃古道贯穿南北。

    纳木措的清晨

    西藏行程的第三天晚上终于赶到纳木措的扎西半岛,已是晚上9点钟,劳累加上高原反应,感觉那是这次行程最难受的时候,纳木措的海拔是4718米,石头坚持着用藏名的炉火给做了碗面条,在吃面条的时候,旁边的一位从广东过来的女士因高原反应不停呕吐,嘴中在喃喃自语“不去珠峰了,不去珠峰了”。在湖边的藏民帐篷里难以入眠,吃了两颗芬必得,喝了一支葡萄糖,感觉好一些,枕着纳木措的滔滔湖水声、迷迷糊糊睡去。

    早上六点多起来,久违的星空,银色的月光洒满了整个世界。隐约的湖面就在脚下,天地间除了纳木措的湖水滔滔外,就是我和石头的脚步声……

    在湖边观察了地形,支好三脚架,等待着日出。

    纳木措位于藏北的当雄县和班戈县之间,湖面海拔4718米,面积约192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措与西藏浪卡子县的羊卓雍措和阿里地区普兰县的玛旁雍措并称西藏的三大“圣湖”。纳木措是藏民心中的圣湖,很多人徒步用十几天甚至一月时间“转湖”,或者沿扎西半岛徒步。

    西藏行程的第四天中午,到达拉萨。达到拉萨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当然是雄伟的布达拉宫。

    这是下午时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藏民心中很神圣的的地方,而大昭寺则是她们心中最亲近的地方,藏民对大昭寺的虔诚远远胜于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需要提前一天买票,所以当天下午只在外面朝拜了布达拉宫。

    到达布达拉宫的最高处之后,忽然听到一阵嘹亮的歌声,这是修缮布达拉宫的工人们在楼顶打夯,他们在夯实房顶时都要齐声高歌,和着拍子打夯,在《中国国家地理》上看到,他们唱的歌是《五指歌》。

    在从拉萨启程前往日喀则的时候,早上8点钟,清晨的霞光照在布达拉宫上。

    在从纳木措到拉萨的途中,经过羊八井。羊八井的地热可不是普通的温泉,确确实实是蓬勃喷涌喷泉,水温相当烫手。

    以前曾听说大昭寺是藏民心中信仰的归属地,亲眼一睹,果然如此。

    大昭寺是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带来的的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而修建的。世代以来,千千万万的藏民不远千里长拜到拉萨,就是为了来到这座圣城,亲自在大昭寺的桑炉前燃点桑草;在大昭寺的佛像前添加酥油;沿着大昭寺的圣殿转动经轮。

    在大昭寺的门前,我有了进藏的第一次深深思考,看着虔诚的藏民此起彼伏的叩拜,听着叩拜时手掌和青石板摩擦的唰唰唰的声音,震撼之余,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答案可能需要你一辈子的找寻……

    曾经以为,只有年纪比较老的藏民才会这样,可是,在大昭寺的门前叩拜的人中,有穿戴很传统的老藏民,有穿戴很现代的年轻人,也有孩童。

    大昭寺的金顶,我们去了两次,去倾听这座神殿古老的声音,一早一晚,记住,一定不要在大白天去,原因不言自明。

    一直认为金色是很俗气的颜色,直到看到金顶,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是如此的和谐!第一次在华丽之外的地方感受到金碧辉煌这个词是那么贴切。只有在这儿,感觉到它就应该是这样。以前,看过很多有关金顶的图片,有经验的驴也提醒一定要去看大昭寺的金顶,如果还不明白,你只有亲自去看看了。

    大昭寺的金顶和远处的布达拉宫,缭绕的烟雾是桑炉里燃烧的桑草散发出来的。

    那天下午,我用了很长时间在观察这个孩子,听他稚嫩的声音,看他认真的辩经神情、纯正的笑容、还有忽而顽皮可爱的鬼脸,我们内地的孩子们在学校的时候,他开始在佛教的海洋里倘佯。

    在寺庙快要关门的时候,一个喇嘛破例允许我们在一个小殿里面拍了两张图片,酥油灯摇曳,两束光线正好照在佛像上。

    如果说纳木措有让人惊异的美,那羊卓雍措就有让人惊艳的美。在去往日喀则的路上,沿着雅鲁藏布江前行,翻越一大段蜿蜒的山路,眼中更多的是褐绿色的山脊。当车到达山垭的时候,就在那么一转弯间,美丽的羊湖就那么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你的眼前,美得让你只有吸冷气的份,说不出话来……

    当我们在山顶看羊湖的时候,她就像是一块湖蓝色的石头,但是当你走近她,你会发现与她相对的蓝天、与她相依的大山,给了她更多不同的美!

    湖的美不仅仅是这几幅图片能表现出的,我想留存在你脑海中的羊湖更美,有空去看看她吧……

    知道这几幅图片差不多,但还是无发取舍,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最大吗?张开你的眼睛,她是最大的取景器。偶的广角镜头虽然最大限度地收录了羊湖,但还是无法全部展现,置身其中,看到的羊湖是无法用语言或其他来表达。

    过羊湖,进入浪卡子县,便踏上了颠簸的石子路,直到江孜县城。这是这次在西藏境内唯一的一段比较难走的路。但路上不时看到三五结队的老外,骑着单车走西藏,不胜佩服!感慨啊!

    江孜县城是前藏和后藏的分界点,再往前行日喀则就属于后藏了。江孜县城有一座古老的寺庙……白居寺,还有著名的宗山抗英遗址,就是电影《红河谷》里发生的故事。

    白居寺位于江孜县西北宗山脚下。藏语称为“班廓德庆”,意为“吉祥轮大乐寺”。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其建筑充分代表了十三世纪末至十五世纪中叶后藏地区寺院建筑的典型样式,也是其中唯一一座寺塔都完整保存且具有纪念碑性质的大型建筑群。白居寺由大殿、吉祥多门塔、扎仓和围墙四大建筑单元组成。

    白居寺主要有两大特色,其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它原来属于萨迦教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丨集团招聘丨 法律声明隐私保护服务协议广告服务

    中国西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建立镜像

    制作单位:中国西藏新闻网丨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朵森格路36号丨邮政编码:850000

    备案号:藏ICP备09000733号丨公安备案:54010202000003号 丨广电节目制作许可证:(藏)字第00002号丨 新闻许可证54120170001号丨网络视听许可证2610590号